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窑湾兴衰沉浮皆因“水”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记者 武慧

窑湾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湘潭市城西,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湘潭市最早的城区之一。窑湾历史上由于水运发达,商业兴旺,曾有“小南京”、“金湘潭”之称。及至近代,水运萎缩,窑湾褪去往昔的繁华,复归于简朴宁静,可以说窑湾记载着湘潭这座城市千余年来的繁华和变迁,沉淀着湘潭厚重的文化底蕴。

昔日的窑湾有着怎样的繁盛?在湘潭的历史中,窑湾的位置在哪?未来的窑湾会恢复往昔的繁华吗?带着这种种疑问,我们采访了市地方史研究专家周磊老先生和从小在窑湾长大的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朱清平老师,听他们讲述记忆中的窑湾,繁华中的窑湾。

窑湾的由来

窑湾得名于清代,它曾经叫石湾、锦湾、渔湾。对于窑湾的来历,朱清平认为,这里有烧窑的历史,曾经烧过瓦(罐)窑,因窑湾有一处地方叫沙湾,沙多适合烧瓦罐。周磊则认为,窑湾的产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结果,因城市建设发展需要青砖青瓦,窑湾这里有材可取,有窑烧砖。

这两种说法不同,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就是这里烧窑,因此得名窑湾。

窑湾的区域界定,朱清平说,在民间,人们认为从唐兴桥到求子桥(杨梅洲大桥过去的一个涵洞),最繁华的莫过于唐兴桥到香铺巷子一带约3里长的街道,一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都很兴盛。

周磊说,湘潭的街市从唐兴寺沿江而上,形成带状城市,发展到石嘴垴、壶山时遇到了阻碍,到宋、元时期,城市建设戛然而止。到明清时期,锦湾(窑湾)的街市发展起来了,而后在这里逐渐形成了米市、钢铁、机械工业、木材四大市场。

记忆中的窑湾

今年60多岁的朱清平是窑湾对面的居民,但小时候的乐园却在窑湾。一方面,窑湾是他去湘潭县河口走亲戚的必经之地;二是他的伯外公住在窑湾,他经常过来这边玩;此外,窑湾曾经商贾云集,儿时的他曾在这里贩卖过荸荠、甘蔗等物品。“我不是窑湾人,但见识过窑湾的繁华。”朱清平说。

在朱清平的记忆中,窑湾最后的印象就只剩下“两横三直”的麻石路。但在窑湾繁盛时期,就在这样的麻石路上,油鞋、木屐的“哒哒”声,无异于现代的车马声,如他描述的“黎明油鞋声,唤醒春眠人”。

窑湾曾经有多么繁华?朱清平说,窑湾有全街,也有半边街,从唐兴桥过去,商铺是一个接着一个。但这些商铺与现代商店不一样,它们很古朴,从它们的黑底金字的招牌、木制柜台、不陈列的(煤)油盐、副食品玻璃坛子、酒坛子、酱油坛子、酱盆子、食品外包装,以及店员一式的西瓜皮便帽、青色长袍等,都体现了古朴的风格。

靠水运发展起来的窑湾,“用商贾云集来形容是很恰当的,”朱清平说。在他的记忆里,上个世纪60年代末,湘潭的水果市场在窑湾,南来北往的船只为这里带来时新的瓜果,如甘蔗、荸荠、凉薯、冬笋、板栗、柚子、桔子等。当然,还有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窑湾产生了很多的南杂北货店,湘乡的老乡们经常背点土特产到窑湾这里交换煤油和盐回家。

“早市熙熙攘攘,人流如织,人们不会像现在这样闲逛,来的都是要买东西的。”他说,“那时的窑湾,正如现在的基建营,寸土寸金。”

当然,朱清平的记忆里还有繁华时期的窑湾,饭店和饭铺是较多的,最有名也是最便宜的菜是猪头骨炖萝卜汤;当时湘潭的第一辆小汽车就停在窑湾,一辆黑色乌龟壳的伏尔加汽车。

四大市场的兴起

湘江从南而来,到株洲转向,在湘潭窑湾形成了一个平静的水域,适合泊船,所以大量南来北往的船只就停靠在这,形成了一种码头文化。明清以后,这里逐渐形成了湘潭的四大市场——米市、钢铁、机械工业、木材市场。对此,周磊给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

“米市”——从今天的沿江大道向北拐角处,也就是唐兴寺向沙湾方向延伸,当时这里是湘南米市所在地,是湘江上游谷米集中地。周磊说,湘江上游滩多水急,易出事故,渔民们用小船将粮食运输到湘潭后,换上杨梅洲制造的大船,再从这里出发运输到长沙、潜州(今湖北潜江)、荆州、宜昌等地。

米市的衰落,是从洞庭湖区围湖造田开始的。湖米大量增加迅速占据了一半的市场份额,米市由此衰落。现如今,在窑湾,还可以看到米店、粮店、粮行的痕迹,最著名的是现在沿江西路505号,这个保存最完整的粮行,周磊上世纪80年代发现了这里。1925年春,,落脚就在原“宽裕枯粮行”老板家。

钢铁产业——在湘钢之前,窑湾的苏钢很有名。苏钢是一种高纯度的纯钢,是经过不断的锤炼,将铁里面的碳分离出来。当时这种钢的产量,窑湾占了全国的一半,畅销东北、西北,西北的钢刀大部分是这种苏钢制造的。因此,要说湘潭的钢铁产业,应该是从窑湾开始的,湘潭也因此成为工业经济的集散地。

湘潭不产铁,铁是从哪里来的呢?周磊说,原料是“攸饼”,即原材料来自现在株洲的攸县,当时将铁做成了约30厘米宽的饼子。

近代机械工业的发源地——钧兴铁工机械厂,现在厂址还在。这里产生了湖南的第一台蒸汽机。这台蒸汽机装备到杨梅洲生产的“新鸿发”轮船上,动力能承载500名乘客。1927年,装载了这个蒸汽机的轮船,与垄断湘潭航运市场的外国戴生昌号轮船竞争,最后将这家轮船公司击垮。

除了蒸汽机外,周磊说,湘潭还生产消防车(老式救火车)、碾米机,可见湘潭机械工业发源地在锦湾(窑湾)。

木材集散地在当时的锦湾。在沟子口,街道只有半边,店铺前面是个大坪叫架木场,堆积起木材,抗日战争后,这里成为南方木材集散地。

兴也水运 衰也水运

窑湾是靠水运发展起来的,在朱清平的记忆中,叔爷爷曾告诉他,当年的湘江水路要通江达海,从上游下来第一站是衡阳,第二站就是湘潭窑湾,通过窑湾的货物下到长沙靖港、九江、芜湖、南京,最后出海。

窑湾是靠水运发展起来的街市,而后窑湾转向衰落,在朱清平看来,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涟水大桥、新潭花公路的修建导致车马改道,二是交通的便利,让市民的出行有了更多的选择。

周磊则给我们介绍了窑湾的潭宝汽车站。潭宝汽车站动工于1925年,1927年建成,是中国第一个砖和钢筋砼结构的汽车站,也是我国最早一批汽车站代表和我省早期主干公路———潭宝公路(湘潭到邵阳,邵阳古称“宝庆府”)湘潭端起点。

潭宝路是湘中与湘西通道的开始,窑湾就是这一重要交通枢纽。事实上,随着车站的开通,出现了客栈、贸易货栈、南杂北货店、药店,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民间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窑湾一段沿街道路,同时香烛生意发展起来。而后,随着大环境的变化,窑湾的四大市场萧条了,经济也随之萧条。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