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点击上方「天天好身体」可快速关注哦!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何菲梵家时,他正在屋里复习功课。相比今年1月份在本报“助孩子温暖过冬”活动中见到他时,他又瘦了不少(本报1月14日22版、1月25日5版曾报道)。
何菲梵家住长阳资丘镇天河坪村八组,下学期就要上二年级了。因为疾病的困扰,小菲只能坐在椅子上,无法行走。如果他想去哪,向红丹就得连人带椅子一起抱着走。
妈妈向红丹告诉记者,2009年6月11日,她在资丘镇卫生院产下“小菲”。初为人母,向红丹内心充满喜悦。但就在一家人满心欢喜地时,她却发现孩子身体有些异样。小菲出生后第二天,她发现孩子右小腿处有红肿,而且哭个不停,医生检查后发现其右小腿骨折了。小菲后被转至长阳县人民医院,之后又被转至武汉儿童医院。但奇怪的是,孩子的病情又加重了——他的右腿大腿也骨折了。
后经专家确诊,小菲患有罕见的“先天性成骨不全综合征”,也就是常说的“脆骨病”,稍不留神就易骨折,是一种罕见遗传性骨疾病,发病率约十万分之三。而此时的小菲出生仅半个月。之后的7年里,小菲经历过各种骨折,穿衣服、爬两步,哪怕是笑的身体幅度过大,都会骨折,“7年了,孩子一共骨折过27次,每次都至少要进两个月才能恢复。”
去年夏天,渴望读书的小菲柿贝民族小学接纳,为了方便照顾小菲,学校还专门腾出屋子免费让其母子居住。聊到愿望,小菲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留在课堂上。
从确诊那时起,向红丹带着“玻璃娃娃”一般的孩子开始了漫漫求医路。7年来,宜昌、武汉、北京三地,这些年来向红丹已经记不清带着孩子往返过多少遍,北京的协和、积水潭两家医院,向红丹已经是“熟门熟路”。
今年6月底,一家人再次去了北京协和医院,“我们没有住院,只是看了个门诊,就又花了1.3万多元。”向红丹说,“治疗‘脆骨病’需要定期注射一种名为骨密达的药,用来增强孩子骨骼的硬度,一针就要4000元。下一针的时间是9月份,如果错过了,前面的就白打了。”每次去北京看病,钱大多都花在药费上。她说,几年下来,往返武汉、北京不下10次,攒下了厚厚一摞车票,想起带着孩子四处求医的日子,每张车票都成了她心里一段艰难的回忆。
“医生说,打针只能只能维持孩子的病情不再恶化。必须手术,否则孩子只能一辈子都得坐在轮椅上,而且18岁以后,他的听力也会开始下降,牙齿也将掉落。”
向红丹说,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9月份小菲将迎来首次手术,术后一月内复查,3个月内再做第二次,总共要做4次。“4次手术一共要花去约50万元。”
向红丹告诉记者,虽然在农村,但孩子出生前,一家人的小日子其实过得很不错的。“丈夫在深圳打工,是家具厂的工人,每月都能寄回3000多元钱。我则在家里务农,照顾老人。”向红丹告诉记者,她家一共有15亩地,主要种植的都是辣椒,因为品种好,每年田里的收入也都在4万元上下。一家人生活过得简单而且没压力。
“自从孩子确诊后,7年来家里看病总先是花了约30万元,后来又陆陆续续向亲友借了10多万元,至今都没法还上。”向红丹说,不仅如此,由于丈夫经常请假陪孩子去北京看病,也大大影响了他的收入,“今年以来,他基本上就没向家里寄过钱。”
面对这如天文数字一般的50万元手术费,向红丹一筹莫展。而一旁年幼的小菲却似乎并不知道他的病到底有多危险,此时的他正沉浸在写字的快乐中……
如果您想帮助向红丹母子,可拨打电话:6233333、13972561427。
觉得有用请转发给更多人!
文/图 本报记者高源
本期主编秦发 编辑/王雪梅
合作热线/13872630001
小编工资已与此赞挂钩,一赞一分钱,求!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