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磨瓦温高的处理
1 存在的问题
某厂双滑履磨水泥磨规格为中4.4m×15m,磨机总装示意图见图1,至今生产5年。自生产之初,出料端托瓦温度一直较高,设定磨机最高的跳停温度为93℃,这台水泥磨的托瓦温度不能稳定下来,使水泥生产不能连续进行,尤其是生产52.5水泥(因其为特种水泥,比表面积高于同标号普通水泥)的时候,磨经常因瓦温超过限定值而跳停。
这几年生产企业为了解决瓦温过高的问题而采取了不少措施,如:(1)有一块托瓦刮研过8次;(2)增加了稀油站的油冷却器数量,冷却面积由12m²增至48m²;(3)稀油站增加两台中压泵,磨运转时中压泵始终保持工作状态;(4) 2仓出磨端的6mm厚隔热垫更换成20mm,长度1.6m;(5)出料端滑履罩上增加一台吹风风机,以冷却滑履表面。以上措施效果并不好,瓦温在生产时还是不稳定。
2 检测及问题分析
双滑履水泥磨的瓦温高至影响生产,因而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降低瓦温已是迫在眉睫,影响瓦温的因素很多,检测和逐项排查是必须要逐一做到。
2.1拆罩子检测
拆开双滑履水泥磨的轴瓦罩子,检查了减速机输出轴与磨机转动接管的跳动量,采用不拆平衡轴,做假轴同步打表方式测。共测三次,三次结果基本相同,见表1。由表1可知,磨机传动接管比减速机端低1.7mm。用2块表分别测量磨滚圈左右两侧的轴向窜动量,结果见表2,磨体窜动量为0.5mm。磨机顶面标高差结果为磨头比磨尾高0.5 mm。以前测量的简体表面温度,没有测量滚圈表面温度,此次测量结果见表3。
2.2顶磨,拆滑履检查
检查双滑履水泥磨两大底座的标高差,见表4。
结果显示:进料端比出料端略高O.5mm。出料端一个角侧略低0.3 mm。另外,检查了托瓦及球瓦接触区,铜夹板与滑履滚圈间隙及滚圈表面粗糙度。结果显示:铜夹板内侧有不均匀磨损;滚圈表面粗糙度较差,由划痕和点蚀现象,分析可能与润滑效果、密封杂质进入及日常维护欠佳有关。还检查了润滑装置的位置及淋(带)油效果,根据原有淋油装置与滑履滚囤的位置关系检查发现:(1)原带油池与滚圈间隙较大,带油效果不佳;(2)润滑方式为被动带油润滑,效果欠佳。
3 解决办法
(1)改善润滑。轴瓦与滑履安装示意图见图2。布油槽内增加喷油管,以便油能更好的粘到滑履表面和润滑油有效地进入瓦口,从而确保形成油膜。
(2)改善球瓦底座灵活度。根据夹板磨损状况,对瓦球底座进行重新刮研;以便使其活动自如,出料端的两块球瓦均按图纸要求重新进行了刮研。
(3)更换原来温度高的轴瓦。因原瓦油楔区域刮研次数较多,造成过渡带不均匀,修正难度较大,将原刮研过8次的瓦更换为新瓦,按照规范和图纸的要求刮研接触区及油楔间隙。
(4)调整测温点。原来一块瓦的测点在驱动侧,温度比实际温度偏低,为此将其对面的另一块瓦掉转180°以使温度测点都在一侧,这样两块瓦的瓦温有可比性,同时瓦面重新修正刮研。
(5)改善滑履滚圈表面粗糙度。现场采用细油石及手持电动抛光片进行滑履滚圈打磨,以便提高表面粗糙度。
(6)改善轴瓦工况。割开原来为提高水泥的比表面积堵塞过的出料篦子(内侧一环),增加磨内通风面积,减少因物料研磨产生的热量对轴瓦的影响。
(7)润滑环境改善。清理滑履罩内橡胶密封圈的磨损杂质,清洗已经碳化的吸附在滑履表面的橡胶细粉。
(8)更换滑履罩与磨体间密封。现场观察原滑履滚圈的橡胶密封过紧,摩擦生热影响托瓦温度。
4、处理效果
(1)对以上问题综合处理完后,为了检验处理成果,生产企业直接粉磨52.5水泥。根据现场实测当时磨机出料温度112℃,出料端托瓦(原高温端)温度在滑履罩冷却风机停用的状态下,保持在82~83℃,比以前下降至少10℃,且温度相对恒定。
(2)通过综合处理,瓦温虽然没能降到最理想的程度(其主要因素仍在于生产特种水泥时比表面积远大于同类标号普通水泥,造成磨机的运行工况系统温度高于生产普通水泥),但仍下降10℃。撤掉了以前一些辅助的措施,减少了维护环节,改善了安全生产环境,保证了水泥磨的连续生产,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此次改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生产企业的认可。
作者:赵森 李彭生 曹嘉平
作者单位: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来源于水泥工程,作为阅读交流学习之用,如果有涉及到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