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实验室玻璃仪器的洗涤小窍门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一、清洗规则

1.  根据物质的性质。如果用的是碱性的东西,一般用酸来清洗,反之依然。

2.  用溶剂来洗。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极性的物质溶解在极性中非极性的溶解非极性的,或用混合溶剂。比如乙醇或丙酮,洗完后很容易挥发干净。

3.  用强氧化剂浸泡。如洗液,有时可以稍微加热一下。

4.  浸煮。结合加热,比如用蒸馏水、洗衣粉溶液、碱液、酸液等来煮。以及其他方法清洗后用蒸馏水煮干净。

 

二、洁净剂

1.  分类

常用的洁净剂有肥皂、洗衣粉、去污粉、洗液(清洁液),有机溶剂等。

 

2.  使用范围

(1) 洗衣粉、去污粉等一般用于:

可用刷子直接刷洗的仪器,如烧瓶、烧杯、量杯、试剂瓶等。

(2) 洗液可用于以下仪器的洗涤:

不便于用刷子清洗的仪器,如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比色管、玻璃垂熔漏斗、凯氏烧瓶等特殊要求与形状的仪器;

长久不用的玻璃仪器;

新购回的玻璃仪器;

刷子刷不下的污垢。

 

三、洗液的配制法及注意事项

1.  重铬酸钾洗液(清洁液)

取500 ml烧杯置天平上,称取已经研细重铬酸钾(K2Cr2O3)10 g,加水16 ml,加热,搅拌使溶解,等冷后,在不断搅拌下缓慢地加入工业硫酸200 ml,冷却后,置细口瓶中密闭保存。如工业硫酸浓度不够时,所配制的洗液常有红色沉淀析出,克服的方法为:先将工业硫酸置烧杯中,在沙浴上加热,以蒸去水分。新配制的洗液为红褐色,氧化能力很强。当本品久用变为绿色时,则已无氧化洗涤的能力,应重新配制。

 

注意:

a、洗液瓶要加盖,以免硫酸吸水减弱洗涤能力。

b、待洗的玻璃仪器要沥干,否则洗液容易失效。

 

2.  1~2%硝酸钠浓硫酸溶液:

取硝酸钠2g,用少量水溶解后,加入浓硫酸100 ml即得。本品用于玻璃垂熔漏斗等洗涤用。

 

3.  高锰酸钾的氢氧化钠洗涤液:

取高锰酸钾4 g溶于少量水中,缓缓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100 ml即成。本液用于洗涤油腻或有机物。洗后在仪器上留有二氧化锰沉淀,可用盐酸或草酸溶液洗之,因本液碱性较强,因此洗涤时间不宜过长。

 

4.  醇制氢氧化钾液:

取氢氧化钾10 g,溶于50 ml水中,放冷后加工业酒精稀释成100 ml即得。本液用于洗涤油腻或有机物,洗涤效果较好。

 

5.  碱性洗涤

常用碳酸钠液、碳酸氢钠(5%左右),个别难说的油污皿也用氢氧化钠。知用于洗涤油腻的非容量玻璃仪器,一般采用长时间浸泡法或浸煮法。

 

6.  酸性洗液:

如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等,可根据器甲污垢的性质用酸浸泡或浸煮器皿,注意温度不宜太高。

 

7.  酒精与浓硝酸的混合溶液(3V:4V):

本液最适合于洗净滴定管用,在滴定管中先加3 ml乙醇,然后慢慢加入4 ml相对密度1.4 g/ml的硝酸,盖住滴定管口,利用所产生的氧化氮洗净滴定管。此洗涤操作宜在通风柜进行。

 

8.  有机溶剂:如氯仿、、乙醇、丙酮、二甲苯、甲苯、汽油等有机溶剂可用于油脂性污物较多的仪器。

 

四、洗涤方法

1.  一般的玻璃仪器(如烧瓶、烧杯等)

先用自来水冲洗,然后用肥皂、洗衣粉或去污粉擦洗,再用自来水清洗,最后用适量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冲洗3次。

 

2.  精密或难洗的仪器(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比色管、玻璃高熔漏斗等)。

先用自来水冲洗后,沥干,再用洗液处理一段时间(一般放置过夜),然后用自来水清洗,最后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冲洗3次。

 

3.  菌检用玻璃仪器的洗涤

(1) 试管  使用过的试管经消毒后将培养基倒出刮出。用洗涤剂洗刷,然后用自来水冲洗4~5次。将试管倒立,内外冲洗干净,再用蒸馏水冲洗1次,晾干备用。

(2)培养皿  使用过的培养皿经规定条件灭菌后30分钟,将培养基倒出或刮出(新的培养皿无此程序,直接刷洗),用毛刷蘸洗涤刷洗耳恭听培养皿内外,再用自来水冲洗染4-5次,用蒸馏水冲洗1次,晾干或烤干备用。培养皿如被抗生素或消毒剂污染,则应在清洁液内浸泡过夜后,再用水冲洗数次,蒸馏水冲洗1次。

(3)吸管  使用过的吸管,经消毒后,用流水冲洗,冲去吸管上端的棉花(新的吸管无此程序,直接浸泡),放入清洁液内浸泡过夜,用水冲洗数次,再用蒸馏水冲洗1次,倒立干燥备用。

(4)容量瓶  清洁液浸泡过夜,用水及节馏水冲洗干净备用。

(5)具塞锥形瓶  塞子密合良好,洗净后烘干备用。

 

五、洗涤要求

刷洗仪器时,应先将手用肥皂洗净,以免手上的油污物沾附在仪器壁上,增加洗刷的困难。

洗净后的玻璃仪器应不沾油腻、不挂水珠。

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冲洗,应顺壁冲并充分振荡,以提高洗涤效果。如洗涤后的玻璃仪器觖挂水珠,则需将仪器重复洗涤。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