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笔者曾在《中国建筑报》发表过一篇题为《应大力研发和应用单一保温墙体节能体系》的拙作。旨在节约资源,简化施工工序,降低造价,推崇加气混凝土单一保温墙体的外墙节能体系。其实这一做法在上世纪3O年代的北欧就开始实践,这种材料的发明起源于德国。它们在上世纪2O年代研制了灰砂砖,将石灰和砂子经磨细、成型,高压养护成一种实心砖以替代传统的粘土砖。1924年瑞典人在这些材料中加入铝粉制成加气混凝土并以工业化方法生产,最初的商品名为“伊通”(YTONG。Y是这个厂址所在城市的第一个字母。TONG是瑞典文水泥的后缀)。后来,在瑞典又发展了另一种叫“西波列克斯”(siporex)品牌的加气混凝土。随后在德国、英国、荷兰等地发展了各种品牌的加气混凝土制品,尤其在二次大战后,在世界各国大量的发展起来。用这种制品最早修建的建筑是3O年代初建于瑞典,至今已有7O多年历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曾去参观过,是建于斯德哥尔摩远郊的一幢两层住宅,内承重墙和外墙均采用B05级的产品。我国于1965年引进了瑞典“siporex”专利.1967年正式投产,至今也已有4O多年历史(其实我国在引进国外专利之前,已研发了这种产品,主要是板材。
1966年在北京第三建筑公司修建了一幢由加气混凝土板材承重的三层宿舍楼,780m2建筑面积)。引进后,最早的产品是板材,如北京月坛一条街的屋面板,大部分墙板用于几个大型发电厂的外墙,如军粮城电厂、涉县电厂、娘子关电厂和内蒙106电厂。北京在七十年代开始,大量推行这种节能墙体。主要是内外墙板。如北京加气厂的办公楼、自家庄建材局的家属宿舍楼(以上两幢建筑除内外墙和屋面板外楼板都是加气混凝土制品)以及一大批高层住宅和公共建筑,如安定f-I/j,区、总参住宅、东大桥10#楼、、糖业烟酒公司、储运公司仓库、8O年代修建了著名的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面积达25000m2的国际展览中心都是一体化外墙,只是当时没有节能这个名称而已。上世纪9O年代北京正式执行节能30%的标准。北京建筑设计院与北京市加气混凝土三厂(后改名为北京现代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北京市科委、建委的支持下。在该厂修建了一植3300m2的六层抗震、节能新体系住宅,外墙采用B06级墙厚300mm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屋顶采用加气混凝土屋面板,承重墙采用粉煤灰砖,节能超过50%,至今也已超过16年。效果良好。
近2O年来,加气混凝土行业在我国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在人们的心目中都仅把它看成是一种轻质墙体材料,很少把它与节能联系起来,甚至有些城市还不敢把它用作外墙。近10年来,各种外墙保温体系发展迅速,但绝大部分都是复合墙体,即将保温材料复合在传统墙体材料的外表或内表,较为普遍采用的保温材料是泡沫聚苯乙稀板,这无疑对推动我国建筑节能事业是一大进步。但是所使用保温材料其原材料属有机化工材料,大部分来源于石油,或在生产制造中高能耗,随着油价和电价的飙升以及这种复合保温体系毕竟在施工上较为复杂。难免造成许多工程质量问题,因此反思我们几十年来发展单一墙体保温体系的实践,充分认识它在节能体系中的位置,克服现有复合体系的不足,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是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的。第一,我国大部分加气混凝土企业原材料主要是工业废料——粉煤灰。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火电是主要发电方式,粉煤灰资源丰富,分布面广;第二,制造工业化程度高,产品质量有保证;第三,施工简单,工序少,效率高;第四,在造价上比之外保温体系有很大优势;第五,耐久性好,如前所述在瑞典,三十年代就开始使用,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据原上海杨浦硅酸盐制品厂麻毅同志考证,在上海的使用年限基本和瑞典同步,如国际饭店的内墙,福州大楼的外墙也有七十余年,麻毅同志还陪同我们参观过这个生产厂的遗址一原上海国棉六厂;第六,产品的一材多用,如可以做成板材(用作外墙、隔墙、屋面甚至于楼板),可做砌块(用作外墙、内墙、隔墙);可制造保温材料(用作屋面、地面以及复合外墙,尤其近年研发B03、B04级轻质制品,更扩大了它的应用领域),以及最近开发的钢结构防火板,使其应用的领域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