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宗霍:推敲见文章
马宗霍先生(1897-1976)原名骥,字承堃,号宗霍,湖南衡阳人。近代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史学家、文学批评家、书法家、书法评论家。马宗霍少年时入衡阳船山书院,受业于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王闿运,尔后卒业于湖南南路师范学堂。1924年在南京初遇章太炎,拜章为师,为其入室弟子。又从曾熙学书法,与张大千兄弟同为曾(熙)李(瑞清)同门会之发起人兼理事。
章太炎致马宗霍信札
近代手稿本 纸本
1通3页附1封
17 × 26 cm
此通信札为章太炎先生解答马宗霍撰写《音韵学通论》时之疑问而作。在信中太炎先生探讨了韵的变迁。
章太炎 音韵学手稿
近代手稿本 纸本
2页
尺寸不一
自1920年代起,马宗霍先生历任金陵女子师范、南京暨南大学、金陵女子大学、东吴大学、上海中国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湖南国立师范学院、湖南大学等校教授、院长、教务长等,并曾兼任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讲师,亦为《学衡》杂志创办人之一,先后在《学衡》第一期至第十期上开辟“国学摭谭”专栏。 、、。1958年后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书局高级编审,。
马宗霍 说文解字引经考叙例初稿
1947-1948年手稿本 纸本
1册
15.5 × 21 cm
马宗霍《说文解字引经考叙例初稿》细节
马宗霍题识:
一九四七、四八年,夏历丙戌、丁亥之间,余与杨君遇夫同任教于长沙麓山湖南大学,所学同方,所趣同术,……一日,君访余静一斋,于案头见余《说文解字引经考叙例》初稿数篇 ,袖归阅之,随加点定并附识语。及全稿缮成,君又为之序,所以推予之者甚至。
解放后,余以手写定本付科学出版社。一九五五年十月,余出席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君出席科学院语言讨论会议,先后莅北京。其时出版社正与余函商拟以手写本付诸景印。君闻之大喜,以为景印既省排校之烦,且可保留真迹,尤足珍也。返湘未几而君卒。一九五八年一月,余书印成出版,君已不及见矣。竝世赏奇析疑之友,求如君者遂不可得,思之怃然。顷从行箧中散帙得此 ,爰将存之,以慰异时怀旧之念。
一九六○年春马宗霍识于北京东城寓庐。
杨树达题识:
1.语语精实,石破天惊,功力既深,齐以慧解,乃能有此。读残书者千年不辨也。拜服拜服!弟树达谨识。
2.原原本本如数家珍,说礼用官,礼为大称,不斥仪礼,尤为刱见,拜服拜服!弟树达敬识。
3.述说源流明白如画,其谓左氏因子骏而显,其横见诋排亦因子骏而起,尤为刱见。又谓杜说同许者即攘自贾侍中,亦抑读书得闻。拜服拜服!弟树达敬识。
是件为说文解字引经考叙例初稿。《说文解字引经考》是马宗霍先生的重要著作之一。作者就《说文解字》所引诸经分经进行考释,引证详实,对各家之说加以综合贯通,对于引经中所涉及的名物制度,更详细地加以辨析,意在于合经、史、小学为一贯之旨。
此部手稿卷首有马宗霍先生1960年题记,卷中有杨树达先生多处朱笔批校及题识,两位先生手泽集于一册,尤为难得。
杨树达 说文引经考序
1948年手稿本 纸本
1张
27 × 67 cm
题识:三十七年二月九日,即丁亥大除日,长沙愚弟杨树达书。
杨树达《说文引经考序》首尾部分
是件为杨树达先生为马宗霍先生的大著《说文解字引经考》所作的序言。杨树达先生在序言中自述“耳闻马宗霍名久矣,未得相见,去岁(1947)十月君来长沙任教于湖南大学,一见如旧相识,自是商榷文艺,过从无虚日,至相得也。”在序言中杨树达先生赞美马宗霍此文“累累如贯珠,皆自吐心得,不肯作一依傍他人语。”
杨树达(1885-1956),字遇夫,号积微,晚更号耐林翁。湖南长沙人。15岁遵父命从湘潭叶德辉受业,攻读《说文解字》、《四库提要》。16岁转入官办求实书院续读经史、算学、英文。1905年赴日本留学。回国后受聘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1949年以后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长。毕生从事汉语语法和文字学研究和教学。长于金石、甲骨和古文字训诂、音韵及汉语语法、修辞等。为当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
中国嘉德2016春季拍卖会的更多拍品预览将于近期陆续登陆微信公众号,敬请期待!
点击下列标题查看更多2016春拍精彩内容:
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嘉德官方微信
微信号:zhongguoji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