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太平楼,楼三层,东街当中望星辰……”复建太平楼,给和阳街增添一道风景~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太平楼,楼三层,东街当中望星辰;重檐高,九级顶,进士举人留功名”春暖花开,古城内外满是淡淡的杏花香。花香里,隐约有民谣声响起,民谣的主角是太平楼。当年,它立在和阳街(东街)中心位置,代表着大同人向往太平美满生活、崇尚文化的精神世界。

 

 

  从法国汉学家沙畹1907年来同拍摄的可以看出,旧时太平楼为三层重檐楼阁,底层每面三间,中开洞门砖砌券壁,十字穿心,可通车马行人。二、三层为木构,每面各3间,外绕以廊桩。顶为九级顶,山花朝前。外形建筑风格与钟楼相似。

  文史学者姚斌从现有史料及楼上古匾考证,太平楼应建于正德年间。据清道光《大同县志营建》载:“在学院行署东南,明时建,上有嘉靖年谕碑。”表明此楼建筑年代应比嘉靖年靠前。匾书“西平”,极可能指明正德十二年,武宗朱厚照击退蒙古小王子进犯之事。《明史》记载:“(正德十二年)甲辰,小王子犯阳和,掠应州。丁未,亲督诸军御之,战五日。辛亥,寇引去,驻跸大同。”皇帝御驾亲征并取得胜利,悬匾彰显功德,为今天确定太平楼年代留下佐证。

 

 

  历史上的太平楼经过多次修葺。清道光《大同县志营建》载,“康熙四十二年(1703),知县周全功修。乾隆二十八年(1763),知县宋乾金重修。道光六年(1826)重修。上祀奎宿朱衣;下镌科甲题名石。”这句话里的“奎宿朱衣”,又称朱衣夫子、朱衣神君、朱衣星君,是道教主管文运的“五文昌”神之一,相传此神著红衣,能细辨文章的优劣。“科甲题名”是指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功名。据此研究人员认为太平楼后期的功用以彰显教育,尊崇文道为主。

  2015年11月,太平楼复建工程启动,当年土建基础部分完成。今年5月,主体建设按计划进行,到2017年实施彩绘工程,与钟楼复建工程同步。“全部建设工艺遵循三原准则,即原形制、原工艺、原材料。”市古建文物保管所所长白志宇说,每一个细节都严究细考,尽量展现明代大同楼阁式建筑的风采。

 

 

  木作工地离复建地址不远,偌大的场院里堆满大小长短不一样木料,工人师傅用黑色颜料标注出不同名称,金柱、童柱、抱头梁、平板枋、额枋、明间这些名词今天的人们很难搞懂,它们将组建起一座近三十米高的楼阁。现场还有四根20多米长的巨木,工人们称之为通天柱,立在楼阁平面中间位置,贯通二三层,起到稳固整体结构的作用,著名的岳阳楼就是采用这种构造。

 


  除木作遵循古法外,铺瓦、彩绘、装饰等也遵循传统建筑工法进行。木柱木枋等构件油饰前,需先作“地仗”,为木构件穿上一层防火防潮的“铠甲”,主料是用猪血和砖灰按一定配比混合起来的“血料腻子”、麻或麻布,分层敷在木构件上,把木材的疤痕或拼接的缝隙包裹起来,使其外表光滑平整。

  复建后的太平楼总建筑面积925.9平方米,平面正方形,立面三层三檐,十字歇山顶,总高度26.75米。伴随着太平楼的复建,一篇篇精彩的大同故事将变得更加形神相俱。

  当年的太平楼见证着大同人由商而富、富而崇儒的公共文化构建历程。有清一代,大同是晋商对北部地区贸易的重要集散地,和阳街(东街)开有为数众多的茶庄、粮庄、客栈、杂货店、糕点铺,南来北往的客商汇聚于此,互通有无。靠经商富裕起来的大同人重视教育,会花重金为家中子弟聘请老师,太平楼南边的四合院里常传出开蒙学童朗朗读书声,而这些学童中有的成为学者、文学家、名医、书画家。

(记者  刘红霞


大同传媒全媒体 文化频道

本期编辑:高欣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