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吧!
【编者按】上映4小时票房破亿,华语电影史单日票房第一,83小时票房破10亿,8天票房已达20亿的华语电影……《战狼2》一经上映,就引发了堪称前无古人的观影热潮,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燃”。在建军90周年大庆之际,引发了观众们原子弹爆炸一般的爱国情怀。
一位知乎网友这样评价道:“要是一个人,一个中国人,一个三观没太大问题的中国人,不因这部电影有半点内心的触动,不因这些情节的假设而有半点爱国之心的激荡。我只能说,他并不了解这个生他养他的中国,并不对先辈崛起中华的期愿而共鸣自豪。忽视一些好,夸张一些坏,又如何窥得见自己和时代的未来?”一语中的,点赞数万。
电影原型是2015年的也门撤侨事件,中国海军派出了两艘054A型护卫舰,直抵也门亚丁港。由于当时港口外枪炮轰鸣,中国海军的入港全部自主完成。中国当地使馆和全副武装的海军和武警特警在岸边拉出警戒线保护中国侨民,当时舰上的730近防炮已经瞄准冲突地区。
这部影片将中国军人在国际舞台维护地区和平的壮景揭开一角,现实版的“战狼”是怎样的?小金今天带你走近一位河南籍维和官兵,从他亲历的维和故事里,感受中国军人的忠心赤胆和英勇之魂。
一项“隐瞒父母”的工作:历经考验奔赴红色土地
除却气候、时差、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困难,在非洲炙热大地上蔓延的,还有官兵们离家万里的孤独感。当地的通讯条件较差,基站时常损坏。即使在好的情况下,网络的速度也很慢,越洋电话延迟严重。官兵们一周大约能给家人打一次电话。
“打电话是为了报平安。我主要是聊一些家常事,工作的事儿不说。”在孙小川看来,即便最简单的日常联络,也是维和官兵们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孙小川告诉记者,部队在外出施工的时候,常看到满街跑着光脚的孩子们。他们看到头戴蓝色钢盔的军人,会过来乞要食物,吃完就围着队伍的闹腾,“即使语言交流有障碍,他们似乎并没把我们当作生人。”
每当这种时候,官兵们即使带的干粮有限,也会把食物给孩子们。“孩子们让我们觉得,履行任务是最重要的。无论多苦也要坚持下去,再难也要适应环境。”对于孙小川和队友们来说,那便是孤独感融化的时刻。
一些“濒临战争”的时刻:“想不到怕也没机会怕”
在南苏丹的任务区,枪炮声常在毫无防备的时候响起,战争与死亡几乎触手可及。
四川籍军人云光红,作为警卫分队的一员,曾经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中参加抗震抢险工作。地震发生后,他和战友们第一时间涉险进入灾区,在天塌地陷的环境中抢险救人、进村入户、搭建营房。
这次和平时期较大的非战争行动,对当时22岁的云光红而言是十分深刻的历练,使他在面对灾难的惨相时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而时至今日,云光红回想起在南苏丹距离战火最近的时刻,还记得自己因紧张被汗水浸润的手心。
那是部队在伦拜克进行工程作业期间。一天中午,官兵们施工结束返回营区后,在营区外约几十米处,南苏丹政府军和反政府军忽然开始交火。云光红和其他警卫人员立即全副武装,用最快速度荷枪实弹地进入警戒哨位。一旦营区遭遇冲击,便准备开启反击。
“我们亲眼看着外面激烈的战况,”云光红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子弹满天飞舞,我们的板房被打了好几个洞,一个平地机的挡风玻璃被击碎,战火随时可能烧向我们。”最终,警戒状态持续了两三个小时后,对方的战争逐渐平息。
事后与其他官兵交流这次任务心得时,云光红描述了自己当时的心情:“濒临战争边缘时,直觉对我说,我们警戒分队的任务就是要保卫安全,我们不上谁上呢?不管任务有多险,我们都要使命为先、职责为先。想不到怕,也没机会怕。”
另一次险情发生在南苏丹北部的某次战乱中。,24名在冲突中受伤的努尔族难民被紧急送到瓦乌UN城二级医院紧急救治,维和工程兵大队警卫分队担负起二级医院的警戒工作。由于南苏丹的丁卡族和努尔族之间存在冲突,丁卡族人得知努尔族难民被送进医院后,在医院周围伺机准备报复。双方矛盾白热化,警戒工作危险重重。
“联南苏团把二级医院警戒任务交给我们之后,我们在医院周围实施24小时实弹警戒,自带水和干粮,6小时换一次岗。”孙小川犹记得当时,战士们在超过40度的高温天气下,穿戴厚厚的防弹衣和钢盔执勤,站一个小时浑身就浑身湿透。很多人刚换下岗,就累得坐在医院的凳子上睡着了。持续近30天时间的执勤中,丁卡族人多次在围墙外进行窥探,没有得到攻击的机会,最后只好罢手。
2014年10月,孙小川、郝国华、宗浩等中国第12批南苏丹维和部队官兵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我们不会忘记跨过喜马拉雅山,飞越茫茫红海,来到这片非洲红土地,竭尽全力为这个国家做出的贡献。”作为维和军人,战争是一根时刻绷在心里的弦。而他们执行维和任务的每一天,都是为保障和平,竭尽全力地直面生死考验。
一种“身临险境”的心得:危难中理解祖国的伟大
,为和平而存,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途径。”2015年9月28日,,维和行动给冲突地区带去信心,让当地民众看到希望。
1990年,,。截至当前,中国在持续27年的海外维和历程中,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5万余人次,,。
今年“八一”前夕,当地时间7月18日,联南苏团在瓦乌UN城举行隆重仪式,,表彰他们在执行维和任务期间的卓越表现。这是联南苏团首次以战区名义组织授勋。这支队伍在国际上赢得的赞誉,让中国维和官兵的专业精神再一次受到世界瞩目。
,是无数军人回应祖国的期待,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快有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27年来,从中东地区的一个任务区到亚、非两大洲多个任务区,中国军人在更大范围内将中国对和平的信仰带往世界不宁静之处,也带回经过洗礼而更澄澈的爱国之心。
“身临险境的时候,更加懂得了祖国的强大的意义,”云光红说,这是自己和很多战友的共同的体会,“我们经历了一个战乱的国度,目睹那里的人们出门都要胆战心惊,基本生活权利都得不到保障,更明白了社会稳定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性。”他表示如有机会,自己愿意再次参与维和任务。
2014年11月21日,中国第12批南苏丹维和部队官兵结束任务期,乘飞机返回国内。落地机场的一刹那,没有人喊口令,所有人不约而同地欢呼道:“终于回家了!”
孙小川回忆说,那天大家坐在大巴车上,看着车辆在公路上跑,看着路边的田野和村庄,觉得“怎么看怎么舒服,哪儿哪儿都好”,很多官兵几乎留下眼泪来。
“当时我就想,我们军队一定要强大,强大到战火永远不可能烧到我们自己的国土上来,”他说,“能战方能止战,这是我们的理想和目标。”
来源丨人民网
编辑丨小黑
* 温馨提醒 *
关爱小金,人人有责。凡“金水河观澜”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公众号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或微信(shmily2x)取得授权。
转载请注明来源:金水河观澜微信(ID:hnjinshuihe),否则小金不但会举报你到哭,还会追究法律责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