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东京,安藤忠雄的7座水泥花园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你会用哪种方式发现一个城市?严格执行规划?漫无目的浏览建筑、行人?又或是在一场马拉松里,跟一群荷尔蒙过剩的人跑过城市的清晨?在东京,这个串起城市的线索,可以是安藤忠雄。


去年秋天,东京国立美术馆的大型展览《安藤忠雄:挑战》,展出了这位年逾古稀建筑师近半个世纪来的创作轨迹。未吃午饭贸然进门,为现场信息量震慑的观众,不多时就会发现,几小时饥肠辘辘的观展经验,仅仅是这场“挑战”的开始。





>光之教堂•重现<


光之教堂重现,是《挑战》展的重量级彩蛋。按照同样的比例,同样的材质与工艺,安藤复制了光之教堂。

两束光线交错扑面而来。那个不存在的十字架,明亮又温柔幽深。


重现了建筑与光,也重现了安藤对冷的执着。由于没有玻璃且光照不足,这间风雨皆可侵袭的教堂寒意袭人。斋藤绿雨说,“风雅乃清冷之物”,相信安藤一定也是这一论调的拥趸。


大阪人可不理会安藤的执念,不但为十字架安了玻璃,还装了空调。从此,想办法拆掉玻璃,就成了安藤的夙愿。在这个原比例重现作品中,他终于可以得偿所愿,让来访者挨冷受冻了。


从光之教堂再现区回到展览内场,展方为观众布置的一项作业正式开启:拜访7处安藤忠雄所设计的公共建筑,并集下手绘章。


为鼓励观众走完全程,主办方承诺邮出集章海报,即可抽取一个并没有多少吸引力的大礼包,诸如明信片,纸胶带,文件夹,T恤,环保袋之类,这些礼品全都可以在展后的商店买到。


这实在不是一项轻松快乐的家庭作业,七幢建筑分布在东京各处,总距离超过60公里。由于还有其他计划,原本想看看其中几幢就达标的我,可耻的被[可能会收到从安藤忠雄事务所寄出的包裹呢~]的幻想所蒙蔽。那个我一样不缺的大礼包,像根胡萝卜架在我的面前,支持着我拖着疲惫的身心,在一周之内看完了全部。故事的结局?当然是:我并没有抽到奖。好在,在展览现场,买到了一本扉页附有安藤亲笔签名的作品集。




 >21_21DESIGN SIGHT< 

这座位于东京六本木中城花园内的美术馆,是安藤忠雄和三宅一生合作的产物,从国立新美术馆看展出来,要不了多久可就可以走到了。


由于选址限制,美术馆需低调行事,安藤把70%的建筑体量埋在了地下,只在外部留下了两只折纸般的屋顶。实际效果也算未枉费安藤一片苦心,可以说只要隔开几棵树,就连屋顶也看不到了。


美术馆混临街一侧,给视线又或曰精神一道狭长的留白


假如对这里相对超前的展览兴致不高,除了可以在外部做纯粹的建筑观赏,也可以在一层的美术馆商店买到三宅一生设计的商品[三宅一生是本馆的馆长之一]。

一层俯瞰视角

馆内空间延续了三宅一生“一块布”理念,可以在多个细节上发现这种演绎(图片来自网络)




> 国际儿童图书馆新翼< 

(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一个钢结构玻璃入口,这座拥有一个世纪还多历史的西洋建筑,看起来与周边邻居们无异。


~图书馆外,美丽的上野公园~


位于上野公园内的国际儿童图书馆由一幢砖砌旧馆和安藤忠雄设计的新馆组成,旧馆的前身是1906年建成的帝国图书馆,由安藤忠雄设计的新馆于2015年落成。通过玻璃,金属和清水混凝土的运用,安藤忠雄把旧馆和新馆间相隔的一个世纪连了起来。


在砖砌栋,玻璃是旧时光的入口,也是老建筑的保护者


「庞大的冲突,不刻意避开,也不是含蓄的面对它。」安藤在砖砌旧馆外建造了一个玻璃盒子的入口,也建造了一个玻璃盒子的阳台。巨大透亮的落地玻璃窗构成了阳台的正面,仿佛消融了室内与室外的界限,也得以让访者进行一次旧与新,清晰不回避的对望。

沿图书馆二层中庭西侧通道向前,一扇金属自动门缓缓开启,秋日正午的阳光经几何形状的金属栏杆筛过,散落在浅灰的墙面与深灰的地毯上。自此,您已正式进入安藤的混凝土世界。

虽然是国际儿童图书馆,但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阳光洒进旧馆南侧的会议厅,那是一种全然不同于新馆的美


图书馆旧翼,随处可以看到萌萌的传统妖怪立牌


图书馆二层的日本绘本展,展出了世纪初到2014年间的绘本作品。


井上洋介『でんしゃえほん』(图片来自网络)




 >东京大学情报学环福武堂< 

东京大学有好几个校区,其中最著名的本乡校区,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一个。为了纪念东京大学成立130周年,校方邀请安藤忠雄在两排百年银杏树间设计一座可以容纳200人的建筑。为让清水混凝土融入校园环境,安藤忠雄再次下移建筑,把一半的体量埋在地下。

临近道路一侧,一条长达百米的独立混凝土墙名为“沉思之壁”,除了一个“无形”的入口,墙上再度预留了一道仅30厘米高的细长空窗,有如一张宽幅画卷,横在新与旧之间。


沉思之壁上方未设遮挡,可以想见在夏冬季节,这里会形成一道狭长的雨幕或雪墙。人在墙内,可以凭窗观雨;人在墙外,亦能隔窗望见建筑的些许纵深。


这幢形如上盖虚掩的水泥方盒,被轻巧的放置在四周西洋面貌的历史建筑群落中,面目温润而难掩锋芒。



 >仙川Tokyo Art Museum< 

仙川站旁,一个由美术馆,剧场,住宅,商铺,幼儿园等六幢形状各异的混凝土建筑所组成的街区,营造出了安藤忠雄式素雅清冷的梦境。其中有一间小小的美术馆。在安藤大半生的作品当中,它显然称不上出挑,甚至朴素得有些平淡。


走进去再看,怎么样呢?


美术馆的正面,安藤开出了两块矩形的空隙,并选择了半透光的材质,有意为室内造成适度的昏暗。


阳光从朦胧的天窗渗入,清一色的灰色空间充满了玉石般浑浊、模糊的光泽。一如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中所写 [被人遗忘的“纸”的柔和与温情] :“日本白桑纸和中国宣纸的表面象初雪一样柔和,松松软软的把光线吸收进去。它们的手感柔软,折叠起来没有响声,就像抚摩树叶一样,悄无声息。”人在其中,心也随之沉静、放松了下来。


拜访那天,馆内的展览是由雕刻家金沢健一和两位音乐家[一ノ瀬響+曽我部清典]合作的彫刻+音乐+建筑展《Scores》的第二章节。


钢琴,小号……如冥想曲般缓慢,伤感的乐声由天而降,在铝制方管不同维度的狭缝间串行,再落在素净,裸露的混凝土四壁上。



正午时分,美术馆外人来车往时断时续。无穷无尽的光影在毛玻璃上流淌,被街上的光影幻化为一块幕布。[欢闹俗世,忧愁扫光] 馆内温润如和纸拉窗的幕布上,只落下初雪一样柔和的阴影。


或许只是机缘巧合,或许又是命中注定,一时间里,乐声、建筑、桌上的铝制方管与窗上的光影都混在了一起,在这个狭小而朴素的空间里合鸣成了一场转瞬即逝的白日梦。我也终于明白了,原来安藤忠雄的建筑,是要这样看的。




>表參道之丘<

Tod’s原宿店


相比人潮汹涌的银座,位于原宿的表参道可能更适合逛街吧,这里的Apple store也不像银座店那样挤满令人望而生畏的黄牛和观光客。更何况,这里还有伊东丰雄设计的Tod’s店和安藤忠雄的表参道之丘。


表参道是一条通往明治神宫的路。表参道之丘则是在“同润会青山公寓”原址上所进行的再开发计划。由于建设腹地是倾斜的,不能建造高层建筑,安藤忠雄利用一整排的榉树和分三阶段渐次降低的楼层来调和景观。商场的购物步道也采用了斜坡式设计,从商场顶楼到负二楼只要一条坡道就可以逛完。


圣诞将至,表参道之丘里上演起一场陆离斑驳的灯光秀。上千棵同为几何形状的小小圣诞树,由天花板倾泻而下,一百种不断变幻的色彩映衬着清灰的混凝土商场,这也是我所见过的安藤作品最为光华炫丽的出演。




 >Metro副都心线涉谷站< 

安藤忠雄说,车站就像城市的脸。如果看惯了都市中面目模糊的车站表情,可以去人来人往的Metro副都心线涉谷站,那里有一张不同寻常的“脸”。


这是一个蛋形的地铁站,除了结构上的奇特和轻便材料的运用,安藤忠雄利用附近的地下采光井,让这里形成了一个自然的新风系统。据称,从地下二层的站厅一直到地下五层的站台都能感受到自然风的吹拂。然而我找错了入口,在迷宫一样的涉谷交通枢纽里来回奔跑,待找到此处时已然身心俱疲,盖了章就跑掉了。


涉谷车站巨大凶猛,找对入口非常重要




>上野毛站 / Kaminoge Station<

图片来自网络


东急大井町线上野毛车站,是《挑战》展作业的最后一题。车站分为两部分,上方连结部分设计成桥一样的大屋顶,,让阳光照耀在街道上。车站内采用落地窗设计,把自然光引入站内。


在这里敲下最后一个章,我的《安藤忠雄•挑战展》行程也就正式完成了。


回想起来,假如不是因为这个展览,作为一位普通游客,我如何也想不出跑来都世田谷区,或者仙川逛一圈的理由。


这张《安藤忠雄•挑战》的作业簿,把原本局限在一个博物馆内的展览扩大到了整个东京都。它也打开了一个视窗,让我们得以借安藤建筑之名,去发现,或重新发现这个承载着近千万人生活的城市。或许如此,才是这场名为《TADAO ANDO:ENDEAVORS》展览的野心所在。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