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些老一辈的佛山人来说,来上沙街买竹器,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某天,重走这条“浓缩”了的竹器街,时光仿佛回流了20年。
并排着的竹器店,挂满各式各样的竹制品,给人一种朴实、古老的感觉。竹箩、竹盘、竹笼......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村庄里农家生活的场景。
经过一家竹器店的门口,只见老板躺着藤椅上看报纸,老式收音机里面,说书人正在讲金庸的武侠小说……
上沙街为何成了竹器街?
这家门面别致的店铺,是上沙街仅存的竹器店中规模最大的一家。老板姓刘,经营这家店已数十年。刘老板的老家是“竹子之乡”广宁,在竹林里长大,从小对竹制品就有很浓厚的兴趣,这也是他从事这一行的原因。
据刘老板介绍,上沙街之所以成为佛山竹器业的聚集地,最大的原因是这里紧靠着汾江河。在上个世纪,交通尚不发达的时代,竹子运输基本依靠水路。商家在广宁等地购买竹子后,就将竹子扎成一排排放进河里让其顺水流而下。
竹子漂到佛山后,商家再将竹子捞起再进行加工售卖。由于靠近上沙街的汾江河河段水流较为缓慢,因此不少商家们都喜欢在此“起货”,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为了佛山竹器业的聚集地。
上沙街竹器曾远销海外
刘老板的店里,竹子特有的味道填满了空气。店内的竹器品类繁多,部分产品更是市面上鲜见。
譬如这串由一个个小竹笼串起来的东西,叫做猪笼饼。以前的人将这些一串串小笼子买回家中作放置饼干之用。久而久之就被叫称作猪笼饼。现在也有人会买猪笼饼回家挂,但仅作装饰,取其“猪笼入水”的好意头。
在琳琅满目的商架上,还有装水果的竹盘,竹制的姜磨,蒸点心的蒸笼,竹制的米斗、枕头等日用货品。在不锈钢、塑料、玻璃广泛占据市场之前,这些竹制品曾是国人生活的必需品。
上沙街的竹器批发业在十年前仍然相当兴旺。“那时候我的货简直是供不应求。”刘老板回忆,那时候佛山的工业蓬勃发展,工厂对竹梯、竹箩等竹制品的需求很大,买家来拿货都是开货车来,一车车地运走。
上沙街的竹器品种齐全、价格实惠,不少南海、高明、顺德的人都专门来这边光顾。除了做本土生意,刘老板那时候还经常和东南亚、北美等地区的竹器商做买卖。“上沙竹器街,在国外华人主理的竹器行业里面也小有名气。”刘老板回忆说。
“上沙街竹器业最繁荣的时候,曾同时开了十三家茶居,前来买竹的商人买完竹之后就会来这些茶居休息。”让人不禁联想起当年上沙街竹器铺门庭若市的画面……
编者手记
上沙街的竹器业早已没有往昔的繁荣,来这里买竹器的只剩下零丁散客。尽管如此,上沙街的竹器在老一辈佛山人当中仍然是“金漆招牌”。不少老街坊还是会专门来这里买竹器。
有竹器店的老板表示,曾经想过搬走,但是怕搬走后熟客找不到自家的店,于是便在上沙街坚守到现在。同样在“坚守阵地”的刘老板则认为,竹器是一种文化一种特色,他希望这种特色能够在这里保存下来。
“年轻一辈大部分对竹器都不感兴趣,但偶尔也会碰到一两个'识货'的人。”刘老板说,曾有一名年轻的摄影师找到他,想要借他的店来为一对新人拍婚纱照。理由是因为摄影师和那对新人都觉得这里的竹器店够怀旧,有特色。
难得遇到识货之人,刘老板当然慷慨答应。他希望年轻一代能对竹器有更多的了解,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到上沙街来逛逛,令这条有特色的竹器街能够继续存在。
近期热文
乡村自驾 | 顺德这个水乡也很美!
绿城飞花丨佛山新城三色花海“靓爆镜”!
当季热点 | 乐从这个果园好多果!快约起去摘
新兴玩点 | 滑雪不必到北方,这里满足你!
特色小镇 | 以后到西樵可以这样玩!
编辑:佛山旅游微信编辑小组
来源:祖庙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