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渝贵铁路的开通,不可比拟的交通优势给桐梓县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要把桐梓方竹笋推广到重庆去!要让重庆的火锅店能用上桐梓的方竹笋,要让优质的农产品进入重庆这个大市场,让桐梓群众的钱包更鼓,产业路更宽。”桐梓县委书记吴高波的话体现的正是该县2018年“农业围绕重庆餐桌配套干”的战略谋划。
调整结构优化产业
1月3日,桐梓县召开调整玉米种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工作会;
1月10日,又召开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调度会,安排部署2018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周之内,连开两个会议。随着渝贵铁路的开通,该县产业结构调整到了最关键的时期。
出台《调整玉米种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方案》;
出台《100万亩方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一连串的新方案不断出台。
从今年1月起,桐梓各乡(镇、街道)迅速行动起来,召开干部会,统一思想;召开群众会,给群众算种玉米和种其他高效经济作物的收入账,让群众明白产业结构调整是土地增效、增收的唯一途径。
同时,笔者从该县农牧局、:25度以上的坡耕地13.1万亩全部退耕造竹,大力发展竹下经济;25度以下的耕地13.5万亩全部种植高效经济作物,重点发展红粱、辣椒、蔬菜、饲草、经果(含竹果、茶、花椒、药),实现“一长两短”产业全覆盖,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把桐梓打造成重庆的“菜园、果园、乐园”,确保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小方竹做成大产业
桐梓县方竹资源丰富,竹林遍及全县19个乡(镇、街道)66个行政村,全县资源总量43万亩。其中,原生方竹林面积达20万亩(连片千亩以上的方竹林有16.8万亩),人工营造方竹林23万亩。
每到采笋季节,方竹林间到处是人们忙碌的身影。林间小道上不时有笋农背着装满鲜笋的背篓来回穿梭,笋农们或将采摘的鲜笋就地加工成笋干,或就近卖给蜂拥而来的收购商。
桐梓县方竹笋产品丰富,种类齐全,不仅有毛壳笋、清水笋,也有盐干笋、自然晒干笋、电炉烘干笋等产品,还有原料笋、泡椒笋等即食类笋产品。走进桐梓县各产竹区,时常会看到悬挂渝字牌照的大货车将各种笋制品运到重庆,并通过批发商销往重庆的各大超市。
如何把丰富的方竹资源转化为富民产业,桐梓县一直在探索。
近年来,桐梓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方竹作为农业重要支柱产业来抓,明确了“以方竹低产林改造为主,改植并举”的经营措施和“以方竹为主,多竹种相结合”的发展方向。通过大力开展人工造竹、改造方竹低质低效林,极大地提高方竹质量和方竹笋产量,方竹平均亩产量由改造前的40公斤提高到230公斤,鲜笋价格由每斤0.5元提高到每斤2元至4元。
如今,靠采摘方竹笋富裕起来的笋农越来越多,仅2017年桐梓全县产笋量就达3万吨,实现竹产业产值4亿元,竹农人均收入2000元。
推动多元产业齐头并进
今年,桐梓县的产业发展又有了新思路。
“2018年我县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前瞻性规划,明确突出‘一业’创品牌、建好‘一园’出精品、强化‘四区’兴农旅、做优‘四链’调结构,让更多的农特产品走向重庆。”该县相关负责人说。
突出“一业”创品牌。发展100万亩竹产业,是桐梓县竹产业到2019年的发展目标。该县将建成九坝、黄莲、狮溪竹海公园、马鬃竹茶旅、楚米高山方竹高产示范园,形成完整的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化方竹产业经营体系,创造桐梓竹产业的专属品牌。
建好“一园”出精品。该县将建设县城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健全质量安全监管和产品追溯体系,打造出更多的精品。
强化“四区”兴农旅。以“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为引领,深化九坝、官仓、马鬃、杉坪4个省级农业园区建设,新培育2个市级示范园区,实现农业产业“接二连三”。
同时,坚持农业产业“城郊跨越、中部崛起、南部突破、北部攻坚”分类指导,做优“四链”调结构。城郊结合部娄山关、海校、燎原、楚米、九坝、官仓、茅石、大河、马鬃打造三产融合产业链,巩固壮大果蔬、茶叶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中部新站、夜郎、小水、松坎、木瓜、尧龙山打造精品果蔬产业链,带动全县50万亩果蔬、2000亩食用菌基地建设;南部花秋、高桥、容光、风水打造绿色肉牛全产业链,带动全县41个绿色生态肉牛家庭农场、1个肉牛良种繁育基地和10万亩优质饲草种植基地建设;北部坡渡、黄莲、羊磴、水坝塘、狮溪、芭蕉打造多元发展产业链,建设20万亩高产方竹笋基地,发展肉牛、中华蜂和食用菌等产业。
初春时节,行进在桐梓村村寨寨,产业发展如百花齐放,围绕着蓬勃的竹产业焕发出生机。
来源:《遵义日报》2018年2月12日第6版
作者:黄霞 张体旁
编辑: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