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记者见到曹义兵的时候,他正在一块平板木上专注地用刀具进行雕刻。从轻轻地戳开一条线槽到一朵花或者一个图案的完成,曹义兵都做到细致入微。
曹义兵说:“菩萨柜前面挂的一块挂板,现在主要把它做出层次感出来,有立体感出来,所以要把它再修一下。”
今年53岁的曹义兵从事木雕工艺已经30多个年头了。他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对美术充满浓厚的兴趣,加之生活所需,16岁时就进入当地的工艺厂当学徒。 那时候家里穷,没有办法,几乎跟我们差不多大的都去学手艺了,本来就喜爱画画,正好看到运粮工艺厂收学徒工,然后到运粮工艺厂去学徒。
由于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当学徒后曹义兵十分刻苦,一有空就会找来废弃的边角料自行练习,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只用了一年时间,他就顺利出师了,能独立进行雕刻。
掌握好不同的刻刀是关键
木雕纯粹是一门手工活,靠的就是一双手和几件工具,各式各样的雕刻刀,最宽的凿有4-6厘米,最窄的凿则只有针尖大小。比如说要雕这个荷花,最少要5把刀,6把刀,刀都不一样。像做到荷花的话,荷花叶子边圆的,荷花圆的,必须要这个圆刀,平的地方要用平刀。
木雕艺人常年就是与这些刻刀打交道,为了能娴熟地驾驭它们,手上的这一道道伤口记录着曹义兵付出的艰辛与努力,被划伤是家常便饭。
曹义兵说:“一开始握的力都不均匀,经常容易捣到手,但是(练习)时间长了,手上的力才能掌握得住,木雕艺人就是要以刀代笔、以木代纸,把一块普普通通的木头打造成栩栩如生的木雕制品。”
做木雕不只是为了生活
后来工艺厂倒闭后,曹义兵不忍心放弃木雕工艺,决心自己开办家具厂。
曹义兵说:“传统的手工艺,凭我一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回来召集原来一起做的几个人,把这个老的传统的手艺继续能发扬。”
几十年来,不断有客户找上门定制木雕,其中不少是从外地慕名而来的。现在,只需客人简单描述,曹义兵就可以雕刻出来,即使是比较小众的,只需给他一张照片,他都能雕刻得惟妙惟肖。如今对曹义兵来说,做木雕不再纯粹是为了生活,更多的是对木雕的爱好。
曹义兵说:“手工制作的,比如雕一朵花的话,就跟真的花一样的,有凹凸感,如果用机器做的话,全一样深,一样高,花瓣都一样大。(客户)要这个样子,我可以随时按照他的要求,纯手工就能做出来,如果机器做的,不可能按照客户要求,它要一样都一样”
﹀
﹀
﹀
技术上无懈可击,艺术上追求独特的生命价值,近年来,曹义兵带出了不少木雕工人,他们把传统技艺与工匠文化在家具身上实现了完美融合,将硬木家具艺术推向了一个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