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李嘉诚退休,儿子能接住他的衣钵和人脉吗?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今天,长江实业与长江和记集团主席李嘉诚在2017年度全年业绩发布会上说,他将在今年5月10日主持股东大会后离任。此后将担任长和集团资深顾问,并全力投入其慈善基金工作。

文|施南


就算再怎么信奉“老兵不死”的麦氏名言,精力的凋零不能逆转。曾言“永不退休”的李嘉诚刚刚公布了自己的退休计划。

 

每一位财富版图的高宗和元祖,一边言之凿凿声称“永不言退”,一边却也情之殷殷期盼着子孙能守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家业,希望打破那句“富不过三代”的古老谚语。


从李嘉诚到郭鹤年,无不在第二代尚处年幼之际就带领他们出席公司的董事会。乔•史塔威尔——《亚洲教父》一书的著者就回忆,某次高层会议上,偷闲打盹的李泽钜曾被一声尖锐的声音斥醒且不知所措,那声音正来自“仁慈的狮子”李嘉诚。而郭家小儿被老父当场大吼“滚出去”的场面,也让在场的董事们面面相觑。

 

乔·史塔威尔看来,对核心现金流的渴望,对失去财富的天然恐惧,对权力高度迷恋以及由此对转交财富于后嗣的万般小心,构成了这一代富豪们的共同基因。

 

他们一般都深谙“人脉即财富”奥妙。除了通过财阀之间第二第三代的通婚构成稳定的“竹网”,与高层人士——无论是之前的港英政府还是现在的特区政府,均保持半明半暗的勾联。


他们不轻易发表对时事的看法,除非某些政策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核心利益,。


同时,尽管“王储”们已像英王子查尔斯一样历练等待了多年,但除非老国王鉴于身体原因确实无法亲临一线,否则,交班是一个永远的“将来时”。这一次,交班总算来到了“现在时”。

 

这一切,早在2012年5月 25日港岛北角海逸君绰酒店里就有了预示。那次长和系股东大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李嘉诚公布了财产继承分配计划,长子李泽钜将获得40%长江实业和记黄浦股权,以及加拿大最大能源公司之一赫斯基35%的股权,价值约2000亿港元;而次子李泽楷则将得到不少于500亿港元的现金资产。


同时,两个儿子还将共同执掌百亿级别的李嘉诚基金会。


仅仅从财富分配的走向上,“老辛巴”的决策并不令外界惊讶。


李泽钜不但性格上刚毅守正少言敏行,且已担任长江实业副主席多年,由其继承李氏王国在港八大板块上市公司,实属水到渠成,坊间此前亦曾言,1997年,有“大富豪”绰名的张子强之所以选择绑架李泽钜而非彼时更受宠爱曝光度更高的李泽楷,正是源于潮汕人士往往钟意长子继承的传统。


至于次子李泽楷,性格叛逆作风泼辣,虽然当年在卫星电视、数码港项目及蛇吞象收购香港电讯上曾得老父鼎力相助,以至于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电讯盈科股价一路狂跌之后还与老父上演了一出公开餐叙护盘秀。但较其兄长李泽楷显然更为独立,对高科技和新生事物的兴趣也更大。

 

有财务人士分析,表面看来两兄弟所分配的财富相差数倍,但不可套现的股票市值与随时机动出击的现金之间并不能直接划上等号。同时二人所经营领域的刻意差异化,也有助于避免矛盾。

 

事实上,2012年5月26日那天,他仍如同往常一般,早6点起床,从深水湾家中奔赴附近的九洞高尔夫球场,赶在7点之前打出第一杆。


在早10点他回到长江中心自己的办公室前,下属们依然如几十年间一直重复的那样,将他感兴趣的全球财经媒体做好摘录译成中文,当然,这一天的新闻中也断不了关于这次财富转移的长篇分析。也就是说,除了所谓明确的分配方案,一切没有改变。

 

或许,只有同道中人才能真正领会个中的含义。

 

李嘉诚是个极为审慎的人。他常年端坐香港中环蓝绿色玻璃帷幕包裹的70层大楼顶屋,用6部电话机指挥55个国家与地区业务,控制着超过万亿港元财富,他也一直自得于这种性格。


11年前,在平生少有几次接受外媒采访时,他说:“风和日丽的时候,假设你驾驶着风力帆船远行,在离开港口时一定先想到万一悬挂10号风球,你该怎么应付?”

 

风险控制——李嘉诚将贯穿其60余年从商经历的经验称之为一门艺术,一门用九成时间考虑失败的艺术。

 

这并不是说李嘉诚没有遭遇到过风险。上世纪80年代中叶,后来的华人首富也一度因为过于激进的土地购买与企业并购手法几乎陷入财务危机。幸好,苏格兰籍汇丰大班沈弼近乎半卖半送人情——交托其经营的和记黄埔贡献的2.56亿美元分红拯救了他。

 

在大多数时间,这位潮汕人还是能保持足够的警惕,哪怕一度极不被外界看好的赫斯基石油,后来也被证明只是反周期收购的神来之笔。甚至,他对自己个人投资的回报也做出了苛刻的约束:包括政府债券、股票在内不少于1/3的出手,必须保证要在一周内可兑成现金。

 

即使6年前就已经宣布了交班计划,即使同辈之人纷纷凋零,都未让李嘉诚空叹什么“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反倒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不断捍卫着华人世界交易之王的宝座,哪怕来自中国内地54岁的马云和47岁的马化腾在个人财富上已然超越“前首富”。



“哪里回报高就去哪里”,去年初集团开春年会上李嘉诚的讲话固然是正常不过的一种商业逻辑,但除了高门槛、对手少、现金流回报安全稳定等循规蹈矩的商学院式说辞外,李氏位于中环70层长江中心顶楼办公室中那副对联的下联值得深思: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孩子终会长大,可他们真的能完美的接过自己的衣钵和苦心经略多年的人脉关系吗?即便培养得力种瓜得瓜,无论兄弟之间还是姊妹之间,能否胼手砥足共谋下一个黄金时期?

 

最重要的,随着香港在政商格局、主导产业及在大中华经济圈甚至整个东亚经济圈的坐标不断发生迁移和变化,他们能像父辈在五六十年前那样抓住每一个机遇吗?

 

在多年前的一次演讲中,李嘉诚将自己的营商思路归为16个字:好谋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无为而治。显然,在一个遵从某种规矩的商业社会里,这无疑是一个颇得中国古老哲学真谛聪明且利益最大化的总结,然而一旦频谱转换,世道变迁,前八字方是富豪们赖以基舍长青的生存之道。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市井财经授权发表。


--全文完--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