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我们时常提到的长春州,是不是现在的长春市?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如果你关注辽代的历史,一定知道长春州这个地方。

那么,长春州是不是现在的长春市?两者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今天,汉字君就和大家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长春州管辖在什么区域?

无数的史料证明,长春州管辖区域肯定不包括长春市。

辽史中记载,辽重熙八年(1039年)置长春州。治所在长春(今吉林乾安北)。辖境相当今以吉林查干湖为中心的嫩江、松花江以西及洮儿河下游一带。金天德二年(1150年)废。

长春州存在了100多年,曾经是东北辽朝比较繁华的一个地带。

长春州治所在乾安以北的区域,也就是松原从松原市向北约50公里的地方。

考古部门从这里发现了大约1300公尺见方的土夯的古城墙。

古城墙的外缘,还留着五六米深的壕壑。墙的基座有二十余米宽,每隔六七十米就有一截垛口,这就是辽金重镇塔虎城遗址,。从1975年兴修水利开始,到2000年一级路改造,省考古部门进行了带有抢救性质的发掘,在城内发现了大量的铜器、陶器和铁器,其中,有不少是兵器。

在考古界,人们一般认为,塔虎城就是辽代的长春州。而到了金代,这里又改名为新泰州。

《辽史·地理一》中说,长春州,本来是皇帝春捺钵时经常光顾的鸭子河一带,渔猎之地,兴宗重熙八年(1039年)设置。因为《辽史》在《本纪》中,又确切记载,兴宗重熙七年(1038年)正月辛丑,皇帝到了混同江,二月庚午,又到了春州。

“七月春正月……辛丑,如混同江。二月庚午,如春州”。在这里,春州无疑是长春州的简称。还有更为让人诧异的是,《辽史·本纪》又在圣宗太平二年(1022年)三月,皇帝驾临长春州。(《辽史·本纪》:“太平二年春正月,如纳水钩鱼。二月辛丑朔,驻跸鱼儿泺。三月甲戌,如长春州”。)

长春州在这里比重熙八年的1039年提前了17年,比重熙七年提前了16年。这就不得不使人们把长春州的设置时间与圣宗联系起来。


辽代为何设置长春州?

圣宗是辽代的第六帝,名讳隆绪,小字文殊奴,景宗的长子,景宗乾亨四年(982年)继位,太平十一年(1031年)崩于大福河之北行宫,年六十一,在位四十九年。

把长春州的设置定位圣宗在位时主要的原因,是圣宗在位期间发生了有名的“澶渊之盟” 。但与此同时,女真、室韦等部落日益兴起,《契丹国志·四至邻国地理远近》一项中写到:“东北至生女真国……精于骑射,前后屡与契丹为边患,契丹亦设防备。南北两千余里,沿边创筑城堡,搬运粮草,差拔兵甲,屯守征讨,三十年来,深为患尔”。《契丹国志》中的这一段记载,已经站在辽的立场,非常透澈地对女真作了分析,并把辽的边境政策说的清清楚楚,只是没有写清楚“三十年来”系指何年。

辽圣宗是辽九位帝王中对汉文化比较精通和心仪的帝王之一。这一点,单从其年号中就可以窥得一斑。在澶渊之盟签订时,其母后尚未归政,年号为“统和”;待圣宗亲政之后,又使用了两个年号,继之为“开泰”和“太平”,从“统和”、“开泰”、“太平”,一以贯之的是和平、安泰而非争斗、杀伐。当然,这只是辽宋关系。

考虑圣宗期间设置长春州的另一个理由,是太平四年所下达的诏书。太平四年的二月,《辽史·本纪》记载,“猎挞鲁河。诏改鸭子河曰混同江,挞鲁河曰长春河”。对这件事的分析,首先应与太平二年三月《本纪》中所记载的如长春州联系起来。其次,诏改两条江河的名字,不光是为了好听、顺耳,而是为了与行政区划名相统一,使之与捺钵地的进一步确定相一致。长春州、长春河,趋春水,这也是后来记载捺钵地经常出现、而又可以互代的一些重要主题词。所以,可以推测,长春州建于辽圣宗执政亲政的二十八年之后至太平二年之前期间(1010-1022)。

在《辽史·营卫制》中说到,依照辽国当时的制度,天子即位时,要为他单独设置宫卫,分一些州县,划拨一些部族归他直接统领,为之设官府,单独登记一些户口,准备禁卫所用的兵马。按照大辽之法来衡量,长春州的第一个不同之处就在于他直接隶属于皇帝管辖,是皇帝的直辖州、嫡系部队。《辽史·地理一》中说,长春州,部队为韶阳军,本是鸭子河春捺钵的驻跸地。在《辽史·本纪》中,兴宗重熙八年十一月,还记有“己酉,城长春”。这里的城长春,应为建城之意。也有一种可能,兴宗对圣宗执政时的长春州旧城加以改造,重新建立塔虎城(长春州)。城市始建于1039年,这应为松原市、前郭县建立城市的起点、元年。

昔日重镇,如今已经变成农田

塔虎城地处嫩江、第二松花江交汇处西侧(今前郭县八郎镇北上台子村),地势险要,在辽金时代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古城遗址的残垣断壁静静地躺在丰腴的田亩间。

塔虎城平面呈正方形,周长5213米。城墙为土筑,分层施夯,十分坚固,虽历九百余年,风蚀雨剥,现仍高5-6米,基宽20余米。每面城墙正中,各辟一门。门外设有半圆形“瓮城”,门两侧分别筑有8个高出墙约半米的“马面”(即垛口),全城共64个,相邻两个马面之间相距70米,恰为一箭之地。古城的四角,各有角楼一座, 呈圆形,高出城墙,稍凸城墙内外,站在角搂上,可环顾左右两面城墙,与马面相照应,再加上城外两道10余米宽、4余米深的护城河(角楼外加设一道),足见此城军事防守设施甚严,绝非等闲之地。

古城于清末民国初年即已垦为耕地,地表面到处布有砖瓦残块及陶瓷碎片、兽骨、灰烬等,过去城内有8处比较明显的建筑遗址,高出地表面约半米,上面遍布青灰色残砖、布纹板瓦、筒瓦、瓦当、勾滴、甋吻、璃首等建筑构件。由于1975年平整土地,这些遗址都被推土机铲平,现仅余西北角一处群众称为“金銮殿”的建筑遗址,瓦砾残砖遍及台上。

古城东北角护城河外,有一椭圆形土台,高约5米,群众称为“点将台”,此台原高10余米,砖筑,表面镶嵌莲花瓣形纹砖。台下曾出土过方柱形卷云翅铜风铃及荡锤。莲花是的一种常用纹饰,风铃则多为寺院殿檐、塔角之悬用。由此观之,此台可能为一塔基。辽金盛行,常于城内外兴建寺庙及佛塔。《辽史》曾记载过,道宗咸雍八年(1072年)三月,长春州、泰州 肇州(今洮南程四家子古城)、宁江州(一说扶余伯都纳古城,一说三岔河石头城子城〕就有三千余人自愿削发为僧尼。此城出土的各种铜佛,也可以印证这一点。

塔虎城遗址出土文物甚多,除大量的砖、瓦、陶建筑构件外,从生产工具到生活用品,从武器到货币,从宗教器物到各种装饰品,其间石器、陶器、铜器、铁器等应有尽有。

长春州与长春市就没有一点关系吗?

长春州就与长春市一点关系没有吗?汉字君认为,两者肯定是有关系的,长春市的名字可能就来源于长春州。

在两百年前,长春是一个毫无特色的城市。因为它就是草原,有一条伊通河在这静静的流,其他什么也没有。但是就是在两百年前,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第一件事就是有伊通河,形成了一个码头,于是有了这么一个村落,就是原来老宽城子木板城,这是长春的第一个城区。

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伊通河满语的意思是“波涛汹涌的大河”。作为长春历史上的第一大河。古时的伊通河和现在截然不同,那时水面宽广,可载三丈五尺的大船。还曾经作为重要的运粮航道和黄金水道。

1800年,清廷在设立长春厅,于是有了长春的名字。有的人认为长春的名字起源于长春堡,那么长春堡的名字又来源于谁呢?很多学者认为来自于长春州。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