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巍峨峻峭的平江连云山,高耸入云,缭绕壮观。10月11日,踏着蜿蜒曲折的山脉而上,林立的碧绿竹林成片连海。置身其中,竹枝青影婆娑起舞,碧叶摇曳。伴着竹香气息的清新空气,平江安定镇正黄村的连云捷风竹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袁坤,将一车剥头去叶的竹竿送到贫困户李妹兰家中。
经过短期的培训,李妹兰熟练地将这批竹竿按照设计样式捆扎成一个个火把,不多久,她身边的竹火把就堆成了小山。过段时间,袁坤再将这批制好的竹火把回收进厂,经过初期的水分控制、高温蒸煮杀虫,再熏蒸消毒,取得检验检疫许可后,从城陵矶港装车上船至上海洋山港,竹火把一路漂洋过海,进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中北美洲国家的销售市场,成为当地人们在花园、沙滩举行派对、旅游、露营等活动的热销货。目前,平江竹火把已牢牢占据了美国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每年9月至下年6月,是企业的生产高峰周期。2016年,连云捷风竹制品公司生产了150万支、30多个型号的各类竹火把,出口额260万美元。
厂区内,看着叉车将包装好的竹火把运上集装箱运输车,袁坤欣喜地告诉记者,“这是10月份以来的第17个集装箱货物了。”他预计,今年生产可达200万支,出口额450万美元,在城陵矶港至少达到460个出口贸易标箱。随着订单的增加,来年还准备再增加一条生产线,力争400万支生产目标,接近1000个标箱,实现产值翻番、创汇翻番、标箱翻番。
“企业红火,我们也跟着沾光。”61岁的李妹兰笑着说,她家仅有2亩薄田,一年收入在6000元以下,还吃着低保。自从学会火把编织加工后,她一天能扎200个左右,每月有了2000多元的固定收入。“照这样下去,按政策再过两年,就可以脱贫了。”
每一批的生产过程,企业都要将火把编织加工工序发包给安定镇、三市镇、福寿山镇、三阳乡等附近4个乡镇的农户,为贫困户的增收发挥了重大作用。据悉,300多户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利用赋闲时间参与加工,每个家庭平均可增收5000-10000元左右。
看着别人的钱袋子慢慢鼓了起来,进厂上班制作竹火把成为了当地村民眼中的“香饽饽”。
张英原本在县城超市工作,每月拿着近2000元的工资,工作累离家远,一个星期才能回一次家。而到公司制作竹火把,一天只需工作八小时就能拿2000多元,还照顾了家庭,她变得开心多了。像张英这样的当地村民,已有120多人从城里辞职回到村里,在连云捷风公司制作竹火把。
如今,竹火把已成为正黄村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绿色支柱产业。村支书袁磅高兴地说,通过连云山楠竹的产出、运输、销售和就业,该村增加了至少2000万的产值,一年额外增收100多万元,着实让当地乡村经济“火”了起来。
小产品大作为。乡村企业一根小小的竹火把,是如何经过不到3年的发展,逐步形成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产业?
连云山有万亩楠竹林,是湖南著名的楠竹之乡。利用当地的天然优势和一个偶然机遇,袁坤将原本生产竹篮以及竹制工艺品的企业,拓展成为湖南地区唯一生产特色竹火把的出口型企业。
生产初期,由于自身条件所限,加上美国对进口竹火把有着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发现一个批次不合格,就会通报上黑名单,影响整个港口贸易。加上企业和部门的沟通不畅,货物经常一个星期都出不了城陵矶港,企业每天都要增加200-300元成本。
“扶持此类企业发展有助于提升城陵矶港的开放型经济。”通过交流考察,岳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人盛胜军决定,为平江竹火把提供“保姆式”服务。3年来,检验检疫人员上门为企业宣讲出口美国的植物检验检疫要求,加强政策培训;指导加强风险防控,从原材料入厂验收、蒸煮消毒、染色防腐、包装储运等关键点建立管控出口产品质量风险,引导企业开展自检自控,积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协调相关单位优化通关,做到无纸化网上报检零费用,重点解决竹木草制品出口检疫处理周期问题,做到货物随到随熏,保障了出口火把的通关时效。
袁坤算了一笔账,按照网上报检零费用和当天出港政策,230个标箱的竹火把,就让企业至少节约了70000元成本。
下一步,岳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打算制订湖南省竹火把行业标准,以填补国家此类行业标准空白,全面实行企业标准化生产、管理、验收,让平江竹火把争取通过美国沃尔玛超市验厂,成为长期供应商后,带动更多乡村贫困户脱贫增收。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
记者:谢凌
右下角留言,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