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圆珠笔又成了热词,这是因为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一个小小的高端圆珠笔尖却长期依赖进口,而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宣布的圆珠笔笔头“笔尖钢”批量生产能力,无疑打破了这一技术被国外的垄断,也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对象。而如今又有一个好消息传来,威海圆环先进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也攻克了圆珠笔领域的一大难题:圆珠笔微珠烧结和研磨工艺。如果说太原钢铁的笔尖钢相当于圆珠笔头的“皇冠”的话,那么,该公司生产出的最小直径达到0.1毫米的氮化硅陶瓷微珠,则相当于“皇冠上的宝石”。
氮化硅陶瓷微珠。
昨日,在位于临港区汪疃镇的威海圆环先进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一些粉末状的原料经过制备、成型、冷等静压、脱胶、烧结、研磨、抛光等工序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输送出一些微小却圆润光滑的黑色小球。这,就是氮化硅陶瓷微珠。
“目前直径0.5-1.0毫米的碳化钨球珠,我国不仅可以满足国内需要,还可以大量出口。不锈钢微珠国内也能生产,但考虑到市场空间欠佳,我们也未进行研究。”威海圆环先进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倪赫隆说。
“既要保证产品的性能,还要考虑市场前景,于是我们想到了氮化硅陶瓷材料。”倪赫隆介绍,氮化硅陶瓷在高技术陶瓷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所具有的耐磨损、自润滑和重量轻等特性非常适合作为圆珠笔球的原料。
2015年9月份,倪赫隆等人开始正式建立工厂,聘请三名博士组成核心研发团队,投资近2000万元购入设备,进行技术攻关。微珠初步成型后,只有通过烧结技术的处理,才能使粉末结构成型并达到一定硬度。在烧结的过程中,烧结温度达到1800摄氏度时,1.8米深的烧结炉上下温差不能超过1摄氏度,否则微珠就达不到设定硬度。
这个问题,研究人员经过2个月的反复研究,实验20多次,才得以攻克。如今,公司生产出的氮化硅陶瓷微珠直径可达到0.1—1毫米,直径0.5毫米及以上的微珠实现了批量生产。
这项填补国内空白的烧结工艺,获得了美国田纳西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客座教授林华泰的高度评价。目前,公司的产品已经过相关厂商的性能检测,正在申请氮化硅陶瓷微珠生产工艺等三项专利,预计今年产值将突破3000万元,再经过制笔企业的相关工艺研究,未来可应用于圆珠笔生产。更重要的是,氮化硅陶瓷微珠可应用于磨介球和微型轴承滚动体等众多领域,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氮化硅陶瓷的原料粉(左一)、不同尺寸毛坯球(左二、三)和精品球。
氮化硅陶瓷微珠完成后,铸铁磨盘已受损严重。
数读微珠
历练一个月才能问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配料开始,一粒0.5毫米的氮化硅陶瓷微珠需要经历近一个月的历练后才能真正问世。
0.5毫米
目前,0.5毫米的氮化硅陶瓷微珠能够批量生产。
由于书写要求和使用习惯不同,目前市面上有多种书写尺寸的圆珠笔,常用到0.3毫米、0.5毫米、0.7毫米以及1毫米等尺寸。目前,直径0.5毫米的氮化硅陶瓷微珠能够实现批量生产,月产量可达300万粒左右。受制于制作工艺和设备,直径0.5毫米以下的的微珠可以实现样本制作,但是未能实现批量生产。
1个月
直径为0.5毫米的氮化硅陶瓷微珠的研磨时间要近1个月。
经过配料、成型、烧结等工艺后,微珠还需要经过千万次的研磨后,才能拥有标准的尺寸。
烧结后的毛坯球并不是标准的球体,还有一些棱角,这些棱角需要在初步研磨的过程中处理掉,这需要一周的时间,在此期间,研磨机要24小时不停运转。
经历了初磨的考验后,这些“身材”渐好的微珠迎来了最大的考验——精磨,这需要每天24小时、大约20天的不间断研磨,研磨的精度要控制在0.001毫米,基本达到标准尺寸。再经历细磨和抛光等步骤后,圆珠笔微珠就变成了成品。
1.1元
目前,直径为0.5毫米的氮化硅陶瓷微珠每一粒售价大约为1.1元。
按照威海圆环先进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的成交价计算,一千克直径为0.5毫米的氮化硅陶瓷微珠售价为10万元,共包含约9万粒,每粒的平均价格约1.1元。若将氮化硅陶瓷微珠应用到制笔领域,它目标应用对象是中高档圆珠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