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砖瓦制作技艺
锦溪的制砖业约始于汉、晋,以家庭作坊式的土窑为主,到明、清发展到鼎盛阶段。锦溪自古就有“七十二只窑”之称。锦溪的制坯、制砖业十分繁荣,所产砖瓦种类繁多,有坚韧美观的方砖、八结黄道砖、蝴蝶砖、花窗砖、长寿砖等。瓦的种类也很多,有铺设在屋檐边的瓦当,有挑在屋脊的鸱吻,有筒瓦、龙凤瓦、跷节瓦等。其制作工艺流程主要有:选泥-晒泥-粉碎-筛泥-练泥-搁堆-做坯-凉晒-装窑-烧制-成品。由于锦溪镇四面环水,成土质为湖泊沉积物,质地细密且较坚实,微酸性至中性。因此制成的砖瓦细结坚实、不易破碎、经久耐用。
▲搁推
▲晾晒
▲烧制
▲成品
明清时期,苏州的砖瓦生产,以陆墓与徐庄二镇最为著名,明清皇宫正殿所用的细料方砖及工部所用的官砖大多出此二地。锦溪的砖瓦生产业紧随其后。清代乾隆《陈墓镇志》载:“本镇居民稠密,务农者恒少,除坐拥高腴操赢贸易之家,余俱谋食。故女人纺棉、织布,日得以资生。男子作佣工,半籍窑业以糊口。”不过,清代后期,锦溪的砖瓦制造大有后来居上赶超陆墓、徐庄之势。
上世纪六十年代,锦溪多个村利用原有旧窑,逐渐恢复砖瓦生产,烧制青砖、小瓦。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锦溪镇先后出现了砖瓦一厂、二厂、三厂等八大砖瓦厂,由于窑多,又被称为“窑乡”。九十年代后,丁惟建等人研究古砖瓦制作技艺,通过拜师学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掌握了古砖瓦制作技艺,特别是金砖制作过程中的选土、风化、晾晒、泡浆、搅拌、沉淀、踩土、制坯、干燥、烧制、上釉、抛光等40多道关键工艺节点有着较深的了解掌握,对烧制过程中窑货散发出的味儿也有着较深的研究,并开办了锦鼎陶艺仿古砖瓦厂。
2015年古砖瓦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苏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编辑/驼驼
欢迎关注“昆山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