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人文怀集】书香门第平林寨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家训、族规就是一个家族的规矩,以这些规矩来促进良好家风的形成,好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怀集县马宁镇明星村平林寨苏氏家族,就是一个好家风世代传承的典范。

“诗书传家久,耕读继世长。”这是平林寨苏氏嗣孙世代传承的家风。有人说,“耕”是维持生命的劳动,“读”是生命的升华,耕读是诗化的人生,是中国农耕社会传承下来的一种特有的家风。走进平林寨,品读着她浓郁的耕读家风。

平林寨位于马宁镇东北面,距离圩镇2公里,素有“书香门第、桃李芬芳之乡”的美誉。这里古老而朴素的老屋各有千秋,古今精英人才辈出。

平林寨是怀集县西部平原区的一隅,全村面积总面积约3千多亩,人口2600多人,农舍散落这片平坦偌大的沃野中,溪水傍村蜿蜒流淌,翠竹掩映,百数棵龙眼古树守护在村道旁、屋舍后、池塘边。漫步在平林寨的小巷幽径,感受绿树成荫的舒爽,欣赏鱼妖潜游、鸭子戏水祥和田园景象,聆听虫鸣鸟叫的大自然乐章。这时,宋朝陶渊明的诗句马上浮现脑海:“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在一处巷道的拐角处,我与正在林荫下乘凉苏志坚不期而遇,聊起平林寨的读书风气问题,他显得极为自豪。“我家近三代都有当老师的,父亲是老师,我在从事教育工作已经39年了,其中当了29年的小学校长,我的小儿也是当教师的,大儿和二儿是公务员。”70岁的退休教师苏志坚向我们娓娓道来。

“我父亲也是当校长的,从小对我们的教育都非常严厉,‘读书要努力,做人要诚实’是父亲常挂在嘴边的话,而我同样也是这样教育下一代的,所以,几个孩子都非常争气。其实在我们平林寨读书风气自古以来都是非常浓厚的。”苏志坚补充道。

听了他的讲述,我不禁感慨:春风化雨细无声,润物浓情续辉煌!

聊毕,苏老带领着我们逐一参观了寨内的古建筑,耐心地讲述寨里的人文历史家风民风。

平林寨,是苏氏独姓村。古代寨边竹木参天,围墙把整个村庄围得像一座碉堡。寨内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物,现保存有明末清初的古建筑和近代的砖瓦民居。旧时,平林寨四周是围墙,设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出入的门口,且均建有门楼,现在仅保存着按原来模样于2003年修建的东门楼,其余门楼已被拆除,现仅剩遗址。东平门始建于咸丰年间,坐落在寨的东边,故曰“东平门”,它不仅是平林寨出入交通的主要门户,也是寨内族人婚男嫁女、添丁、升学、赴任、送子当兵等大喜事必经之门,东平门韵意平安胜利、幸福昌盛之门。门楼设计独特,岭南建筑风格,山顶横脊中间是一幅双龙戏珠图案,两边的装饰是酷似书籍堆叠起来的形状。门额上方镶嵌着“孔子游学图”的壁画;门的两侧赋联曰:“我有丸泥东封函谷,谁敲木铎抱隐下关。”对联意喻:“英雄人物勇敢善战,文人有计智取谋略。”

穿过东平门,往前走30余米便可看到建于明朝末年的“青云阁”,也称古学堂,至今保存完好,楼高二层,青砖青瓦,砖木结构,屋顶左右两边是镬耳造型,屋内诗画精美,旧时在学堂读书的学生都是寨内的苏氏子弟,读的是孔子儒家经书,几个中举的文武官员都是从这里走出的学子,第一层门额书曰:“学堂”,左右两旁赋联道:“学足三馀千古仰,堂舒百福四民安。”。登上青云阁远眺可以俯瞰平林旧寨全貌,可见农舍鳞次栉比,巷道然齐划一,六七月期间,周边池塘荷花朵朵,荷香四溢,沁人心扉,把平林寨点缀得分外娇娆,真有“花发平林三枝秀,月照文昌万顷波。”之感慨,更有“后倚湖山千百岭,前眺花石十三峰”之壮观。

平林寨内还很多古建筑,如,建于明宣德八年(1433年)的苏氏宗祠一座和建于明正统十年(1445年)的苏氏宗堂三座,这些古建筑都经历了多次不同程度的修整,唯有石刻对联是“原汁原味”的,有对联曰:“文德宗风远,武功世泽长。”宗堂和一些古屋内的诗文、标语仍依稀可见,诗文有“堂构经营气象新,蛟腾风起蔚人文。门前花石十三景,天马云龙自不群。”、“疑是龙光射斗牛,平林花木春如绵,小溪一曲水长流,宗室风和瑞气浮。,。”

平林寨的这些古建筑虽然历尽沧桑,但蕴涵着丰厚的人文底蕴。我们从众多的诗联、牌匾中可以感受到平林寨人非常注重优良家风的传承。平林寨浓厚的尊师重教之风深深地感染着人们。

平林寨苏氏是贤人志士辈出的大家族,其中不乏明朝举人苏忞和清朝举人苏兰香等文人。苏忞在宣德七年(1432年)以乡试第一名(解元)考入太学,正统六年(1441年)赴湖南直隶靖州任职。据史料记载,苏忞任职期间,兴修水利、修建学宫,他爱民如子,不忍心为此增加老百姓负担。正统十四年(1449年),广西贵州苗人流窜袭击靖州城。他率领兵民五百多出征,在七里坡与敌交战。因寡不敌众,阵亡于战中。未能办理好后事,百姓为之甚为哀念。直到弘治元年(1488年)靖州知州伍玑禀告皇上,为苏忞立下专祠,让百姓拜祭。苏忞刻苦学习,成绩优异的事迹在平林寨也被世代后人广为传颂并争相效仿。进入近代,平林寨于1981年曾出现了恢复高考以后的怀集县第一位清华大学学子苏杏志,随后更不乏北京航空航天、中山、华南师范、深圳、广州大学等重点院校的学子,也不乏毕业于军校任营级干部的现役军人。据《苏氏族谱》记载,当教师的就多达200余人,公务员60多人。

当我们返回东平门时,只见一棵190多年树龄的龙眼树静静地矗立在门口的南侧,长相有点特别,树高约15米,树冠约30平方米,主树干周长约1米,数十条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树根裸露在地面,交叉缠绕着,主要从两个方向扎进泥土里,露出地面部分的树根好像是人工编织成的半个椭圆形藤球。见状,我驻足长视,由下而上打量着它,不禁吟诵:屋前古树春来早,枝繁叶茂风中摇。我猜,它坚强地驻守在这里,一定是为了见证更多苏氏子孙读书成才后走出东平门盛况吧。

东平门前清澈溪流,飘出淡淡幽香。站在门口,瞭望数里平畴,田野麦青稻黄,池塘鱼肥荷香,鸡犬相闻,美如锦绣。

品读着平林寨源远流长的耕读家风文化,艳羡不已!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