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的万福桥,老一辈仍喜欢叫它三元桥。位于麻溪冲口,渔关至宜都原南大路必经之桥,始建于清咸丰十五年,1977年改建,石拱桥一跨长约20米,宽5米,以前为石墩木梁,木板铺面桥。
三元桥跨度很小,只有一个桥洞,河水从桥洞下缓缓流过。关于三元桥名字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说在古时候,这里出了一位状元,衣锦还乡后和幼时的玩伴一起为家乡修了这座桥,那两位玩伴也是在院试、乡试和会试中取得了好成绩的才子,虽另外两人没有考取第一名,但因为与这位状元关系很好,于是三人被人称为“三元”,这座桥也就取名叫“三元桥”。
还有一个说法,说是有位考生连中三元,衣锦还乡时出资修了这座桥。但这个说法不可靠,因为中国历史上连中三元的总共只有十八人,其中湖北的只有一位江夏出身的冯京。三元分别是“解元”、“会元”和“状元”,必须在乡试、会试和殿试中均取得第一名才能称为“连中三元”,难度极大。
另有说法,“三元”是根据天关日赐福、地关日消灾、水关日解祸而来。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或“三元大帝”。取名“三元”,是对美好的向往。
各种说法众说纷纭,关于三元桥的故事已不可考,小编在村史中也没有找到记载,各位家里有老人的可以问一下,·种种传说听起来颇有趣味。
三元桥原是木桥,后来除了行人通过外,逐渐需要承担货物运输和车辆通行的作用,于是经过改建,改为了石桥。
桥面不同于其他大桥采用完全的水泥或柏油,而是混杂着砂石泥土,在车轮轧不到的两侧,还长出了许多野草。
围栏很矮,若是走累了,可以坐在上面歇一歇。组成围栏的石块凹凸不平,是大自然打磨的成果。从侧面细看,原本应该刻有桥名的那块地方,已经没有了文字的痕迹。
我们在四处找了很久,没有找到立桥的石碑。河边仍顽强地生存着几根盈盈绿竹,桥头的围栏已经破了一块,缺口处可以看见水泥砖块。
桥下小河缓缓流淌,水位逐年下降。在桥洞的位置形成了一个高低落差,施工后的砂石滑落到这里,将河面挤窄了一些,于是水流在这里变得湍急。远处河的上游水流仍然缓慢。
当年为了取水方便,人们都在沿河定居。走过桥去,小路弯弯。路口有一户人家,砖瓦的老房,我们没有见到屋主人,只有门口的大黄对我们打招呼。屋旁的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想象着夏天里搬一把躺椅在树下乘凉,一定凉爽惬意。
宜张高速的入口就在这里,高架桥的立柱横跨三元桥,钢筋水泥的建筑和石块铺就的拱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边是当下,一边是过去,一边代表了新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一边体现着老时光里小桥流水中缓慢的生活节奏。新旧两个风格迥异的建筑穿插在一起,仿佛时间发生了错位,新老时光在这个位置交织在了一起。
从这里看去,三元桥显得渺小极了,头顶上被宜张高速巨大的路面遮住,空间仿佛被压缩。
新的事物正在崛起,老的事物并没有消亡。五峰新城放开脚步,向更好的方向前行,三元桥的使命仍未结束。时空交替中,我们熟悉的事物经历着大大小小变化,不要等到物是人非的时候,才猛然想起触动内心的过往,回忆虽美好,却已经没有了可供凭吊的参照。
这也是五峰大家惠开设《渔洋拾遗》的初衷,我们追赶着时光,在山林,在河畔,在街道,在所有充满回忆的地方。渔洋关有太多的风景,太多的故事,每一处风景、每一段故事都应该被文字和光影所承载,在故乡山川里生生不息地流淌。
参考资料:《大房坪村史》
广告
欢迎你同我们分享你身边的新鲜事件、新闻或故事。
新闻素材一经采用,编辑部会以5~100不等红包的形式奖励您。
点击菜单,大家部落我要爆料,或者直接添加小编微信576968973
联系电话:0717-5751098 15897503555 18727288187(陈)
联系地址:五峰渔洋关镇南北路20号,大家电脑广告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