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介绍:
亚木沟风景区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境内,毗邻梵净山。景区地处江梵公路中段,距杭瑞高速(大思段)梵净山匝道口5公里,距梵净山山门6公里,铜仁站约60公里,距铜仁机场约80公里,交通非常便利,景区大门外设有大型免费停车场,可同时容纳300余辆车。
景区总面积26平方公里,分为亚木沟原始生态峡谷和土家风情园两大板块,景区周边可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需求。游客既可以欣赏原始的自然风光,又可以领略原生态的土家文化诸如原生态歌舞表演、民间绝技等。
据相关文献记载,亚木沟在唐代以前名为“鬼谷”,又叫“隐龙沟”,后因谷中长出一株神树,似石似木,通体碧透,花有异香,能驱邪治病,食其果实,可使多年未育的夫妇得子,引得远近无数土民对其顶礼膜拜,取名为“亚木”,在古土家语里就是“树神”的意思,因而得名“亚木沟”,一直沿用至今。亚木沟自古就被誉为“贵州第一沟”。“贵州第一”源于古籍:唐《蛮志》有“行遍蛮境,未闻有如一也”的说法,而《思州府志》更有“亚木其神,莫可言传;其沟之妙,实甲黔境”的记载。
亚木沟总长18公里,沟里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7°C左右。空气负离子浓度含量在每立方米10万-12万,无愧于天然氧吧的美誉。曾有著名诗人在游览亚木沟后挥毫写下“冬暖夏凉神仙谷,山青水秀亚木沟”的赞语。
亚木沟之美,得益于亚木沟之水,水是亚木沟的灵魂。亚木沟之水发源于“武陵之巅”梵净山顶峰,总落差2100米,巨大的落差造就了亚木沟独特、珍稀的自然生态环境。山上物种丰富,有金丝猴、猕猴、黑熊、虎斑碟等珍稀动物,有楠木、红豆衫、桫椤、珙桐(鸽子花)等世界珍稀树种。沟里的水清澈见底,四季常流,山泉叮咚,飞瀑扬花;沟中奇石各异,五彩缤纷,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栩栩如生;古木、清水、奇石和谐连缀在一起,在这条狭长曲折的谷里描摹出一幅百里画廊。
谷内有诸多景点如雄关漫道、峡谷飞索、龙洞、亚木飞瀑等,无处不美,无处不奇,游客可以随处取景拍照,也可以坐在沟边亭子中小憩,有时候还能见到各种珍奇动物。每当山顶狂风呼啸,沟中却静谧如常、阴阳和谐,而在雨过天晴后,谷内又霞光万道,动静相宜。当游客朋友在这里甘泉掬水,清流濯足,穿越原始森林时,不由发出“梵净归来不看山,亚木归来不看水”的感叹。
土家风情园,占地1.8万平方米,包括图腾广场、中国第一玉牛、民俗博物馆、蜡染体验坊、土王楼、民俗演艺厅、天下第一大鼓等人文景观亚木沟不仅是一个洗心涤虑、修身养性的寻景探幽妙处,更是一个流淌着传说的文化胜境。游客来到亚木沟,不但可以满足预期的吃、住、游、玩,还能听到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诸如亚木神树、鬼谷神府、龙凤呈祥、情人谷、刘翰林抗匪等,同时游客也可以学习到很多土家文化,亲身体验土家风俗。亚木沟,一个足以让游客流连忘返的好地方。
门票详情:98元/人
地址: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亚木沟风景区
峡谷风情:
土家风情园介绍:
五根图腾柱屹立在玉牛后方,分别为羊、牛、鹰、龙凤和白虎,反映了土家这个自古就在深山老林里繁衍生息的民族对自然的依赖和原始崇拜。博物馆展览的是铜仁土家族的各类古老生活用具和土司时期的工艺品,种类繁多,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沉淀。广场中间的土家玉牛可谓是我们的“迎客牛”。
博物馆是我们土家族的典型建筑,青瓦朱壁,檐牙高啄,古色古香,这是我们民俗博物馆。博物馆专门收藏和展示我们铜仁土家族的传统文物和过去时的生活器具,很多东西表面早已经发黑,但是无不显出陈旧的历史。它们无不反映了我们土家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那些土陶制品,是由祖上是土司的人家收藏的,很多都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经无数代传承而没有缺损,所以很珍贵。类似土司时期遗留的古董还有饕餮烛台、六龙盉、双牛觯、夜郎王马车、西晋凤凰斝、春秋中期楚国双龙罍、鲲鹏觥、象座卣、战国时期敦、黄玉璧等(客人问的话各个分开介绍)不一而足,我就不赘述了。除此之外,还有些过去土家名人的字画,都是几百年前的作品,图色有些发黄,然而不影响您的观赏。
蜡染坊
蜡染坊,也叫蜡染体验馆。先给您说说蜡染吧,蜡染技术起源于秦汉,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可以这么说,自从土家族诞生,我们土家人就和蜡染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里除了展示已完工的蜡染作品,还现场展现蜡染的制作过程: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用石板做磨熨台。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绘出大轮廓,得心应手地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当蜡片放进染缸浸染时,有些“蜡封”因折叠而损裂,于是便产生天然的裂纹,称为“冰纹”,具有自然别致的风味。当去蜡时,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颜色分明的花纹来。蜡染坊主要就是给游客展示整个蜡染制作的工艺流程,让大家在看到蜡染成果的同时,还了解这个制作过程,传播我们贵州的蜡染文化。
门口有五彩石铺成的观舞场,主要表演土家摆手舞、民间特技如火舞、二鬼摔跤等,游客可以与演员互动、对歌,大家共舞一堂。大家看,这是我们土家族独有的摆手舞,它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是土家族人高洁的灵魂。摆手舞集舞蹈艺术与体育健身于一体,有“东方迪斯科”之称。关于摆手舞的起源,据说是古代土家先民为了征服自然,抵抗外族入侵,便用一种“摆手”来健身壮骨,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摆手舞。摆手舞起时,你会看到土家族先民的渔猎、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及摸仿飞禽走兽等精彩动作,诸如:水牛打架、喜鹊起窝、拍打蚊子、甩掉蚂蝗、舂碓、打粑粑、背水、砍柴、挖土、下种、晒谷、插秧、锄草、打谷子、织麻、纺棉花、织布、打铁等。特别是在跳大摆手舞进入到一半时,一群披着茅草的人直入摆手坪,表演捕猎、垦荒等动作,使周围的观众有如身临其境的感受,无不心旷神怡。从一场摆手舞的活动,就可以完全看出土家族人刚强、粗犷、豪放、豁达、大度的性格和纯朴,勤劳、勇敢、憨厚、文明的品德。
背山面阳,气势恢宏,青瓦红闱,飞檐翘角,椽头弯曲如飞燕,又如腾蛟起凤,楼顶三重天,梁瓴交错,四壁镶挂刀枪剑戟,自有一种森严权威的感觉,这里就是“土王楼”,“土王”也就是过去时的土司。土司是元、明、清朝时期在西南夷地区授予少数民族地区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该族人民的地方官,多为一族之长。我们这里以前主要有两大土司,一是杨姓土司,一是田姓土司。土司时期,在建房时严禁土民盖瓦,只许用衫皮、茅草,叫“只许买马、不准盖瓦”。一直到清代雍正时“改土归流”后才兴盖瓦。在这里,您可以穿上衣装扮演土司,找一下几百年前当土司的感觉,也可以了解清朝那段关于“改土归流”的轰烈故事和历史事实。(“改土归流”是指清代雍正年间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为了解决土司割据的积弊,雍正四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在废除土司世袭制度时,对土司本人,根据他们的态度给以不同的处理。对自动交印者,酌加赏赐,或予世职,或给现任武职。对抗拒者加以惩处,没收财产,并将其迁徙到内地省份,另给田房安排生活。在设立府县的同时,添设军事机构。清政府在改土归流地区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建城池,设学校;同时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数额一般少于内地,土民所受的剥削稍有减轻。贵州改土归流的目标,到雍正九年基本实现。改土归流废除了土司制度,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大鼓
“镇园之宝”——中国第一大鼓,目前在亚洲排名也是前三甲,它是用一张整牛皮蒙的,直径3.39米,重量1200斤,我们专门请了一个著名的造鼓大师花了近一个月时间才做成,鼓声最大时能传达十里之遥。按土家人风俗,鼓敲三下分别会获得健康、自由、幸福,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就是为了敲三下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