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寸土寸金的纽约,在一大片农田种地画画是什么经历?
从只会用电饭煲蒸饭,拿手菜是水煮三文鱼到用自己种的蔬菜做黑暗料理又是什么经历?
在这篇关于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在美国参与城市农场景观的体验与设计的故事中或许能找到大家所想知道的答案。
任轶昕:罗德岛设计学院景观设计专业研究生毕业,本科就读于上海理工大学。4岁时,她的第一个梦想是成为一名画家,用画笔自在地在画布上作画。现在的梦想仍是成为一名画家,用景观设计的手法与知识在我们共同生存的土地上“作画”。
学习景观设计之后,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任轶昕常常被人问到景观设计是不是就是种花种草?植物在空间中的搭配(种花种草)的确是景观设计师的基本功之一,但引用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urth Edition: A Manual of Land Planningand Design》书中所说,“景观设计师的工作其实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活动、社区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相处、与土地的“未来”和谐相处。”而“种植”则诠释了人与土地互动的一种形态。人类向土地播种,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四季更迭,万物来自于泥土又归于泥土。
走向“小农民”这条路,缘起于对“黑暗料理”探索的执着。轶昕平时做饭不按常理出牌,常常会做一些不同食材的搭配,例如猪血糕炒黑木耳,牛油果炒肉糜(虽然她觉得还好,但总被室友吐槽…)。在天马行空的料理中,罗勒(Thai basil)是各种食材的混搭好伙伴,于是轶昕在家中种下了第一棵植物。在美国,连锁超市whole foods 会买到一些可食用植物,例如薄荷,罗勒。而家得宝公司(HomeDepot 销售各类建筑材料、家居用品和草坪花园产品,而且提供各类相关服务。)不仅可以买到各种植物,园艺工具等等,他们还设有Garden Club,定期举办活动,组织爱好种植的会员参加活动。
在室内种植的薄荷,罗勒,薰衣草,菊花,郁金香
薰衣草
当人们在照顾一朵花时,他/她也会更加懂得如何照顾自己。
后来,轶昕陆续种起了薄荷,菊花,郁金香,月季,薰衣草等等植物,家中的客厅变成了小型植物园。虽然平时学业繁忙,但是自从种植之后心中也有了惦念,惊喜于每一颗嫩芽儿从含苞欲放到盛开的过程。当然也不是所有种植经验都一帆风顺,例如在种植月季时,即使轶昕一直悉心照料,按时浇水,可是月季的叶子还是快速变黄,花朵一株株枯萎。
于是她就发邮件向学校的植物课老师Richard Johnson求教, 他让轶昕把月季移盆,种在户外。果然,按老师的说法照做之后,奄奄一息的月季两个礼拜后又恢复了生机。在种植植物之后,轶昕多了一份对生命的敬畏,也多了一份责任感,比种植之前更加在意自己的健康,因为只有照顾好了自己,才能照顾好这些可爱的植物们。
模块化城市农场设计
逐渐的,从在家中种植的爱好扩大到了对城市农场的设计热情。城市农场,顾名思义就是在城市中建立的农业场地,它为高密度城市板块的城市居民与城市农民提供了集种植,商业,艺术娱乐以及教育等多方面的绿色生态体验。城市农场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很多城市所发展的城市景观,对于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来说,城市农场更多的是一种种植娱乐,而在一些低收入城市的城市农场则为当地人提供工作机会,减小犯罪率,促进社区和谐做出了贡献。纵观世界,欧美的城市农场体系较亚洲发展得较为成熟,也有许多值得参考的设计案例。
任轶昕的第一个城市农场的设计场地位于波士顿,主题是模块化城市农场景观。模块化的概念源于建筑与工程领域,旨在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以及降低制造成本。“模块化城市农场景观”探索了城市农场如何利用模块化的系统去辅助农业种植,以及农业艺术展览等。设计中的模块会根据不同的场地而进行有规则的形态变形从而组成景观设计系统。波士顿作为模块化城市农场景观的第一个实验场地,目的是测试其可行性,以便于复制模块化城市农场景观这一系统推广至美国乃至世界的其他城市。
模块化城市农场景观 平面图
模块化的系统以及模块形态变形
在做城市农场调研,搜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轶昕结识了世界最大的城市屋顶农场布鲁克林农庄(Brooklyn Grange Rooftop Farm)合伙人之一的Gwen Schantz 。 布鲁克林农庄成立于2010年,屋顶农场是由一群之前和设计与农业专业领域完全不相关的纽约客们成立的屋顶农场。在一起做城市农场之前,他们有的是职业经理人,有的是会计师,有的资深的工程师,因为共同的爱好,他们走到了一起。用商业概念手法做了一个盈利性的屋顶农场。在纽约,非营利性的社区花园并不少见,但盈利性的屋顶农场Brooklyn Grange Farm可谓是第一家。
图片来自:http://www.stephaniebrauerweddings.com/blog/wp-content/uploads/2016/12/22-5220-post/brooklyn_grange_wedding_rehearsal_dinner_01(pp_w768_h512).jpg
布鲁克林农庄除了传统种植之外,也跨界与艺术家合作。
2017年的夏天,Gwen邀请轶昕和她的合伙人孔一凡(FX_Design & Art Work)在Brooklyn Grange进行墙绘艺术创作。
第一幅墙画的灵感来自于屋顶农场上城市农民饲养的鸡们。一凡和轶昕将农场里的鸡拟人化,化身四只正在跳“四小天鹅芭蕾”的舞蹈鸡,不同毛色的鸡寓意着不同的种族,他们携手舞蹈,表达了一凡和轶昕对多种族互通、互相携手共进的美好期待。
布鲁克林农庄的官方Instagram
第二幅墙画的灵感来源于农场上的饲养的蜜蜂与常常会举办的婚礼仪式。一只蜜蜂向着另一只蜜蜂甜蜜示爱。
7月中的纽约已经烈日高照,骄阳似火,一凡和轶昕通常一创作就是一整天,经过了一个星期的努力,她俩完成了墙画,同时还收获了一身黝黑的肌肤和紫外线过敏之后的一脸痘。不过,当她们看着完成的作品置于世界最大的屋顶农场之上的时候,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壁画不仅获得了农场里大人小孩们的一致好评,同时,一凡和轶昕的作品也被登载到了Brooklyn Grange 官方Instagram上。
中午休息时候,一凡和轶昕也会加入在布鲁克林农庄工作的城市农民的午餐,和他们一起品尝有机瓜果烹调的食物,喝有机蔬果榨出的新鲜蔬果汁。农庄同时也种植了很多可食用花朵,她们一起将花朵摘下,装盘,放在餐桌上,作为装饰。
图片来自 Brooklyn Grange Instagram
现如今,城市农场已渗入到城市的各个方面,教育,艺术,环境保护。城市农场也为人们提供聚餐场地,婚礼租借的服务等,早已习惯了城市生活的人们,在这里回归传统,面对的他们,不再是钢筋水泥,冰冷机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绿意与生机,他们用对生命的敬畏与爱护实现平等的交流。因为城市农场,任轶昕打入了纽约的“农民圈”,认识了这群喜爱种植并且把种植作为职业的纽约客,她突然发现,原来生活在纽约还可以有这样随心随性地选择自己喜欢,并且更接近生态与自然的生活方式。
来源:Sunshine阳光传媒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