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桥之北即烟波桥.中型拱桥,桥东即宽阔的湖面,烟波浩森,烟波致爽。
从大明湖西南门入园,东侧湖岸第一座桥,因其连接花架廊和藕香榭,桥形曲折,故称“廊榭曲桥”。它由石板、石栏构成,石板略高与水面似分非分,石栏低矮空间上似隔非隔,乃是园林中特有的景观桥式。倚桥南望,夏则莲叶田田、秋则芦花飞雪,“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是观光摄影的好地方。
自廊榭曲桥沿湖岸北行不远,龙泉池东邻,即柳岸桥。桥呈拱形,小巧玲珑。“四面荷花三面柳”,桥名柳岸,名副其实,又暗含“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诗意。
过铁公祠双桥继续东行,奇石馆东、北极庙西,有一小池,池上有亭,亭南北辄自色花肖岩小桥,桥南接湖岸、北连厅堂,因亭叫“月下亭”,桥亦名月下桥。荷花盛开之时,桥上步月,端的是“花前月下”为赏月胜地。
烟波桥西十几米,为湖西桥。顾名思义,它是大明湖最西边的桥,与西护城河相连实际上它与烟波桥是姊妹桥,专为护城河、大明湖通航而建。
过烟波桥往北,再折向东行,好长一段路皆平地,无桥。直到小沧浪园,也就是题写明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地方,那里有一小片荷塘,一座平板石桥纵贯塘上,将池塘分为东西两片,这边是小沧浪桥。据说它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大概是大明湖现存最古老的桥。
小沧浪桥以东为铁公祠,祠东有双排的四孔石板桥,即铁公祠双桥。位于大明湖北岸中部,桥下有闸,可调节水位。桥畔垂柳茂密,柳丝弄碧,可体味“柳拂桥栏双虹卧”的意境。
这是与铁公祠双桥配套而建的桥。双桥开闸放水,水北流遇路阻挡,便在路下开凿一洞,架设石拱桥导流入北护城河。桥仅起泄洪作用,不是交通要道,桥东上又堆置了一些钟乳石像个小假山,树木掩映,不易被发现。
月下桥往东,南丰祠东北角、汇波楼北水门之南,是汇波桥。看老照片资料,它原是雕栏的石拱桥,毁坏后,原址改建为长5米、宽4朱的水泥预制板平桥,南北两侧加有简陋的铁栏杆。别看它貌不起眼,却担负着调节大明湖水位的重任。
铁公祠以东、奇石馆以西、北门楼以北,有北门桥。它虽然是大明湖北部的唯一出入口,但非交通要道,所以桥修得窄小。大明湖公园共有4个门,按客流量排,次序是西南门、南门、东门、北门;西南门、东门无桥,南门(免费出入)、北门有桥。
玉带桥之西,遐园的西北,有九曲桥。说是九曲,其实只有六曲,“九”表示多的意思。九曲桥连同桥上的亭子,曾经多次重建、维修。
隔水与柳茗居相望,为单孔石板桥,桥栏有四孔。有史料记载,清代光绪年间一个叫曾子安的人在此居住,建有住宅、花园、桥梁等。
水居桥——精细桥以南偏东处,是水街的西端起点,上架小拱桥,叫水居桥,桥栏以砖填实,不同于一般的透孔模式。
湖居桥——是水居桥的姊妹桥。桥南是宽阔的河道,碧波荡漾。著名的“七桥风月”景观就在此区域。
大明湖扩建时筑有一家饭店叫“润泽缘”,饭店西边开渠引湖,设3座小桥;南边毗邻的两座景观桥为水居桥、湖居桥,北边单孔平板石桥供宾客通行,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意,命名“精细桥”。
自曾家桥沿湖岸西行,直到南门,东西相对有两个模式相同的石板短桥,称南门双桥,曲水河、百花洲的水经此北注大明湖。
南门双桥的西桥,导水北流再西折,流向遐园,园东有一小桥,称遐东桥。
南门双桥的西北方向,有一个小岛,因有5棵垂柳、1株龙爪柳而名为“翠柳屏”。岛与湖之间架有石桥,桥起三拱,弧形若玉饰的袋子,名为玉带桥。桥南是一大片密集的莲,“青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是“夏挹荷浪”的胜地。
遐东桥下的流水,西北流经一长廊人遐园,廊下有桥,称遐东廊桥。
明湖居之东,老舍纪念馆南邻,是水西桥。清初王士禛《忆明湖》诗说“历下亭中坐怀古,水西桥畔卧吹笙”,把水西桥和历下亭作为大明湖的两大标志景观。
秋柳园西南,有一座石阶陡峭、规模宏大的拱桥叫正谊桥。1913年,教育家鞠思敏在此创建私立学校——“正谊中学”。大明湖扩建时,旧址建桥而取名正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