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安仁土陶—神农文化传承之一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蓝色字免费订阅,每天收到这样的好信息
安仁土陶

在中国,中原文化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2500年的时代,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安仁代代相传的土陶技艺,非常古老而传统,完全靠手感和经验捏制,做出不同造型、品种的坯子,放入窑内用木柴火烧制。朴实无华的普通泥土经过艺人之手千锤百炼,在土窑里高温煅烧,蜕变成了供人们使用的工具,实现了泥土别具一格的价值和意义。

一、安仁土陶是神农功绩传承之一
  安仁,是中原传统文化传播影响的最南端之地,早在4700多年前,始祖炎帝神农开辟安仁以来,发草为药,医治百病;教民农耕,安居乐业;传授陶技,改善生活,神农文化在安仁历史源远。经历史研究已经公认,炎帝一生主要有九个方面的贡献,第三大贡献就是制陶器和炊具。《太平御览》引《周书》:神农耕而作陶。《资治通鉴•外纪》记载:“神农……作陶斤斧。
  安仁土陶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制陶技艺。具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型制、浓郁的汉代风韵、南北朝的特点,明清时期,又有吸收其他艺术之长处的印痕”。土陶以自己独特的造型和别具一格的凸线花纹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质朴地显示着神农文化历史底蕴和明显的时代特征,经过几千年积淀与发展,土陶制作技艺成为安仁众多民间优秀文化中一项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民俗活动中一直使用民间土陶。据《神农与安仁》一书载:“安仁土陶人之喜者,因其含有益身矿物也。”

二、安仁土陶传承与应用
  1、安仁土陶制作
  据传,安仁土陶始于炎帝时期,其形制古朴,无不具有粗犷、淳朴、土拙等特点。广泛用于生产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选用无杂质且有一定粘性的黑泥巴和红泥巴混合作原料,反复搅拌、揉捻、熟透后制陶。土陶烧制技艺它以手口方式师徒传承,只有简单的木尺、木刀、木棒、石锤、泥弓、木制轴盘等简单工具,没有图纸,没有模板,也没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完全靠手感和经验捏制。主要品种有椒钵、水缸、酒(米、菜、油)坛子、砂罐、砂锅、砂钵、油盐罐、花盆、陶壶、陶盏等等,大大小小各种型号规格。还有专用蒸馏烧酒的土陶蒸馏器,以及安仁初一、十五家家户户烧香用的香炉。土陶罐器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家家户户都有大量的使用,用来盛水清凉可口,用来酿酒醇香馋口,用来储菜久而不坏,用来煎药药效最佳,用来煮东西味鲜食美,用来装饰古色古香也是一道难得的风景线。

代代相传的安仁土陶技艺,在明代有一个发展高峰期,特别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为兴盛,当时全县有大大小小厂窑五六十家,洋际乡就有三四十家,故洋际乡有“陶艺之乡”之称。
  2、安仁考古的墓葬品见证历代土陶
  安仁出土陶器文物是早期文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历史见证之一。其中各代墓葬出土的陶质文物的器形、几何印纹和纹饰的演变为研究神农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宗教文化、民风民俗等历史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出土的商代方格回纹陶罐距今三千多年,工艺已相当精美。

⑴、1996 年2月在安平地域独岭坳的考古发现,为距今7000—6500年的文化遗址。发现陶系多夹砂灰陶和红褐陶,有少量的夹炭陶和极少量的白陶。

⑵、2007年9月,洋际乡阮山村。 发现了3处东汉古墓葬并出土了一批陶器文物。墓顶券顶砖纹饰为鱼骨纹,墓壁砖纹非常少见,这些砖纹的发现,标志着东汉时期安仁县的制陶工艺已经具有很高的水平。

⑶、2012年2月,羊际乡阮山村发现一座砖室汉代墓葬。共出土9件完整汉代陶器,分别为陶罐、仓、陶灶、甑等。
  ⑷、1989年4月在安仁县平背乡石陂村清理了古墓11座。发现了纪年墓砖及瓷器等随葬品,陶器烧制成红土色,花边精美。

3、安仁土陶椒钵
  湖南金牌菜“安仁抖辣椒”是安仁县最经典的一道汉族名菜,辣椒(火烧)+熟食材在椒钵中抖烂既成,品种变化很多,安仁人都赞不绝口,拍手叫好;外地人吃了这道菜的时候,无不回味无穷。此菜辣中带香,香中又带辣,经典而不张扬,低调又甘于寂寞的陪伴着世世代代的安仁人,并能以防御疾病,保佑健康的象征。抖辣椒独特的外形,简单的工序,鲜美的味道,让人总有意犹味尽的回忆之美。安仁的抖辣椒于1998年获得中国国际美食节金奖,2008年确定为安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道名菜全部得益于典型的安仁土陶---椒钵。

4、安仁土陶传播四方
  据桂东史志记载:清乾隆丙辰(1736)年,安仁县一位叫“九隆”的陶器师傅来到桂东普乐,发现村庄出产大量粘土,最适宜制、烧陶器,随即在一个叫“凉伞埂”的地方,破土动工,搭棚制坯,办起了陶器厂,陶器质优销往桂东及周边县和毗邻的江西、广东各县。
  相传,在很早以前安仁男子招郎到醴陵郊区,带去了安仁土陶技艺,使醴陵陶器作坊发展成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陶瓷文化名城。
  5、安仁土陶造就了多位陶艺大师
  受安仁传统土陶的熏陶成就了一批陶艺大师,典型人物有:
  周轻鼎(1896——1984),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被称为“东方神雕”。代表作品有《八口之家》(浮雕)、《流民图》、《大熊猫》、《群鹿》、《骆驼》、《火鸡》等。出版有《周轻鼎动物雕塑选集》、《周轻鼎谈动物雕塑》等。
  周国桢(1932---)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被称为“陶艺泰斗”。作品有《弹弓手》、《独立》、《西班牙舞》、《天亮了》、《雪豹》等。出版有《周国桢陶瓷艺术》等。
  何录文,周国桢陶艺馆馆长、湖南省陶瓷工艺大师,作品有《万佛寺大五百罗汉》、《神农殿炎帝塑像》《等待》《荷蟹》《领头羊》《斑马》等。

三 、安仁土陶基本工艺与特点
  安仁制陶历史悠久,至今仍沿袭古老原始的制作方式,具体说来,分以下几个工序:选泥、制泥、加工、上釉、烧制、出窑。
  (一)、选泥。选取细腻、吸水性强、可塑性强、耐温的的黏土,将土块砸碎,筛去杂质,还需按产品搭配不同泥的比例,高岭土含铝,耐温。黄泥含铁,耐温性能差。做低档次火炉、饭钵等陶器可以加一点黄泥,如果是做酒坛,做腌制用的菜坛,黄泥就要少些,做瓷器根本就不能用黄泥。
  (二)、制泥。采好了泥,配好了方,然后晒土。晒好之后捣碎(过去用水车碓臼捣碎)过筛,筛出来的细末泥巴,淘洗除杂,提炼出好泥。踩泥要求很高,人牵着牛(把牛的眼睛蒙上)在泥池里反反复复进行踩踏,使泥巴软硬匀称。踩好了泥,盖上草帘,沤上3~5天,沤之的泥,水分匀称,粘性更好。泥巴不精细,就会导致以后生产出的陶器有沙眼,甚至还会开裂。制好的泥堆在作坊的阴凉处发酵待制。
  (三)、加工成型。泥上辘轳转坯,经拉、提、挤、削、刮、刻成型,然后干坯。土陶的造型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快速拉坯法。将泥料放在转动的上,工匠用脚转动驱动轮(或木棍快速转动),凭借的转动,坯泥在上快速旋转。工匠用手采用提拉的方式使之成型。用这种拉制的器皿坯胎限于圆型物品,一般底厚口薄,多见于碗、盘、罐、壶、缸、盆等。 

   2、旋走制法。将泥坯放在转动的木盘上,用手和辅助工具结合,师傅围绕旋走,全凭师傅手感,便可将泥坯旋制成大型的坛、壶、瓶、罐、缸、盆等。遇上其它方形,六边、八边,或多边形,就靠石锤、木槌敲打陶器外围,形成内圆外面多边器皿。
    3、粘接法:是一种辅助造型的方式。大型土陶分上下件造型再粘接,有些小物件的柄和嘴,或局部的贴花,用泥雕刻做成所需的附件,再用黏性大的泥浆,把附件粘接到需要的部位即可成型。大件有时要几天才能完成,第一步干了之后,往上接,直接到完成为止。
    4、模制法,即用模具来制坯,模具多为石膏。将泥料置入模型内用力压 制,稍干取出,即成坯胎。模制有单面模,也有双面模。灌浆法就是把和好的泥浆,灌注到石膏的模子里,石膏吸水,一天基本上可以干,把模子打开,就成形了。然后,就是晾干。如果要花纹,可在模子上雕刻花纹。

(四)、制釉上釉。安仁土陶上釉是大约在明代初期引进的工艺。据《安仁文化志》记载:“明洪武帝初年,,太祖下旨将江西一部分本地居民迁居湖南,兴国县有兄弟俩来到了安仁,同时也带来了土陶制作新技艺,家家仿之,窑洞四起,从此一直流传下来。”釉是一种硅酸盐,陶瓷器上所施的釉一般以石英、长石、粘土为原料,经研磨、加水调制后,涂敷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的焙烧而熔融,温度下降时,形成陶瓷表面的玻璃质薄层。它使陶瓷器增加机械强度、热稳定性、介电强度和防止液体、气体的侵蚀。釉还有增加瓷器美观和便于洗拭、不被尘土粘染等作用。把晾干的胎坯用毛刷清去浮土,然后将釉料加水调成糊状,在绘好的器物胎坯上浇淋一层釉即可。
    (五)装窑烧制。龙 窑,依山顺势而建,灶门在下,烟窗在30米以外的山坡上,窑宽1.5米,高1.5,土砖建,鼓起、内空,窑与窑由引火孔相连,成为几十个一长串的龙 窑,火从下往上依次燃烧,窑上面有小青瓦盖住的灶棚,防雨,虽说现在的龙窑是上个世纪60年代建造的,但技术还是使用古老的,远远望去还真的像一条长龙,很是壮观。青砖、青瓦也可以用这种龙窑烧制。
    装窑,把上釉的胎坯彻底晾干,按规律装入窑中,相互要有间隙,陶器要装正,要大小搭配。窑龙,分成了好几隔(或叫“仓”),每一隔两侧留有一个比拳头大一点的“孔”。烧陶的丛茅、添燃料就是从这个“孔”里丢进,因而窑里这个区段要留5寸的空间,好用来烧火。装好窑后用砖和泥封好窑侧门,焙烧时,从窑头点火烧起,起火之前,会打狗祭祀,祈祷烧制成功。每烧好一隔,下一隔由“踺子眼”接火。那些没有火的“隔”,由于前面的点燃在焙烧,也可以预热。预热,既节省了燃料,又可节省劳力。龙窑的尾部,有几个“箭子眼”出气孔,那是用来排气,排烟的。焙烧陶器要烧到1000℃以上,烧焙两天两夜。观察口可看到窑内胎坯开始由橘红——橘黄红——陶釉发亮透明即可停火,这完全凭经验。封死窑的全部通气口,焖到第二天开通风口散热,凉后可将完美的陶器取出,名曰“出窑”。过去也搞“出窑仪式”,点火到出窑需5天左右。

 四、弘扬传统神农土陶文化
    (一)安仁土陶的主要价值:
    1、较高的神农文化价值。安仁土陶以古朴、土拙的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将神农文化传世的部分非常形象地展示出来。
    2、悠久的历史价值。安仁土陶是神农文化活着的历史,也是几千年绵延不断的文化的载体,对于土陶历史的研究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对于民俗文化、民风民情和时代文化特色,都有非常明确的反映。  
    3、珍贵的艺术价值。安仁土陶线条流畅,炉火纯青地运用了民间艺术表 现手法。作品淳朴、质实,给人一种亲切感和美的享受。
   4、较高的实用价值。安仁土陶集观赏性、艺术性、实用性于一体。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举凡生活、祭祀、赏玩、建筑等都能在土陶中找到作品。

(二)安仁土陶的保护与传承

  安仁土陶,神农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在当今工业快速发展的年代,随着各种塑料、铝制品的出现,以及小面积套房的建设,人们对土陶用品的需求越来越少,致使品种骤减,从百种减为寥寥数种,花色也由繁变简。除椒钵、花盆、花缸以外,土陶器基本退出了人们的生活,祭祀也很少使用土陶。因为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年轻一代也无心学习和传承传统烧制技艺。土陶厂的生存日渐艰难,许多厂窑不得不关窑改行。
     传统工艺毕竟和现代工艺相比,确实不占优势,自然发展下去,估计我们的下一代也只能从图片中去了解我们的传统工艺了。时代在发展,为提高产量,古老的传统手工制陶也在享受工业文明的成果——原料处理用“球磨机”捣碎,筛泥用“电筛”。陶泥之后,不再用人牛去踩踏。搅拌、注浆成形、制泥浆用“搅拌机”和“练泥机”。拉坯用“旋坯机”等等。但是手上功夫怎么也不能用机械代替,必须言传身教,慢慢体会的。但是,守住这一老传统的人不多了,燃料贵,制陶繁琐,技艺后继乏人。
    为保护安仁土陶制作技艺,充分利用传统工艺文化的优势打造一种神农文化特色品牌,近年来,安仁土陶制作技艺也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2008年,土陶师傅李功明成为安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2011年,土陶制作技艺被县政府列入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确定李功明为首批土陶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同时,支持开办了土陶青少年学习基地,让城里的小孩子玩泥巴,启迪智慧,感受古老神奇的“陶”术,也为那些懂艺术,搞创作的提供一个实习平台。
    是时候在保留传统土陶特色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改良制作工艺,适当增加一些现代元素和创意,如造型的变化,釉面的种类,色彩图案的多样等,由实用性进一步向观赏工艺性转化。让手工制陶,吐露泥土芬芳的陶器产品,古朴、环保、质朴为人们喜闻乐见。

下一篇:安仁人缴子读书何以成风之谚语文化

 欢迎随手点赞并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下图二维码  关注【赶分社网】

  责编:欧阳  美编:明志   

校对:小肖  小谭  小邝 

 审核:欧阳  明志  白杨树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