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车云】,关注并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东京车展已经在上周开始了。尽管在工程师文化盛行的日本,这一届车展的主题并没有脱离开目前汽车行业的主题大旋律——电动化与自动化。今年的东京车展上,应用了新技术的概念车可谓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过,相比外观上的美感,这些概念车在内饰设计上的变化也不容忽视。
比如说大发展示的概念车DN Compagno,内饰是这样的:
▲DN Compagno概念车
再比如说三菱的e-EVOLUTION:
▲e-EVOLUTION
还有日产最新的概念车IMx:
▲日产IMx概念车
以及在内饰上还追求与外观风格相呼应的马自达,今年推出的两款概念车内饰十分类似:
▲马自达Kai概念车
在这些内饰设计上,我们很容易看到一个变化趋势。那就是,车内的屏幕,早已经从此前的由小到大的变化,进化到了从大向「不规则」变化。不规则整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车内屏的位置不再是规则化的仪表盘和中控屏一左一右,当然仪表盘的位置还是以驾驶员为主,也有考虑到无人驾驶情况的,已经看不到独立的仪表盘了;
屏的数量不是规则的1+1;
屏的形状不再规则。
这几点在上面几款概念车中都可以看到。每款概念车基本上都在某一个方面尤其突出,比如丰田TJ Cruiser,这种长条式的显示风格就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这些不规则打破了传统内饰设计的桎梏,设计师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其实,内饰的变化在CES上的表现最为明显,作为更强调「用户体验」的消费电子展,在人机交互方面,CES上的内饰风格更加多样化。比如康宁与合作伙伴设计的一款中控概念,就覆盖了4个屏幕,有四个曲面变化。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种变化,康宁也为大猩猩玻璃在汽车上找到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在内饰中作为盖板玻璃。根据康宁汽车玻璃事业部亚洲区商务总监王剑波的介绍,大猩猩玻璃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发明时,是想作为风挡玻璃来使用的,不过彼时汽车并没有这个需求。后来再应用到汽车时,也是在风挡玻璃上开始使用的,福特就与康宁共同开发使用大猩猩玻璃的风挡。而在2015年,康宁开始进入内饰市场。
康宁大猩猩玻璃汽车内饰技术主管孙亚伟博士则介绍到,作为内饰玻璃,要具备三个特性。
首先,自然是要满足内饰设计上的灵活性。与普通玻璃不同,大猩猩玻璃的突出特性之一在于柔性,玻璃越薄,柔性越好。这种柔性让大猩猩玻璃可以通过冷弯工艺来进行变形。冷弯工艺是与传统的热弯工艺相对应,一般来说,要让玻璃变形,需要先将玻璃加热到熔点,使其变成液体,然后通过重力与模具挤压的方式来让玻璃形成固定的形状,再进行冷却。而冷弯则省去了加热再冷却的这个过程,可以直接根据最终图纸对玻璃进行变形,这样带来两个方面的好处:
玻璃表面不会因为加热再冷却的过程而产生光学变形,也不会因为模具表面可能存在的缺陷而影响玻璃表面,玻璃表面品质会更高;
成本低,省去了3D模具和热成型的费用,也减少了加工时间。
其次,是要满足车辆内部头部碰撞测试的安全要求。康宁去年已经与合作伙伴共同进行产品开发,并且通过了头部碰撞测试。目前在头部碰撞测试的行业规划中并没有提出玻璃不破损的要求,但是不破损的玻璃能够减少很多后续问题,因而康宁是以这个目标在进行碰撞测试。相对去年,康宁还增加了针对曲面显示器的碰撞测试内容。
最后,作为盖板玻璃,在表面处理上要满足多方面的要求。
一方面是需要防反射和防眩光,这是在安全性上必须满足的要求。如果不能做到防反射和防眩光,那么会在特定的光照条件下增加驾驶员的阅读难度,而这就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目前康宁在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研发如何让驾驶员能够以更少的时间来阅读车载显示屏上的信息。
此外,还有指纹问题。车云菌在试驾奥迪新款A8时就发现,这辆车上的两款中控屏基本就可以被称为「指纹收集器」,一场试驾下来,屏幕上是满满的指纹。这个问题在智能手机上是同样存在的,手机可以通过贴膜的方式来改善这个问题,而在汽车上就要靠屏幕上面的这一层盖板材料。不过在交流时,王剑波提到,很多车企在提需求时,都提到了防指纹,但是就目前的技术而言,还并不能做到完全不显示指纹,只能说是让减弱指纹的出现,以及让指纹变得易擦拭。
另外就是在整体内饰设计上保持一致性的需求。这次康宁展示了一款可以在表面进行装饰性印刷的玻璃,能够适应不同内饰风格。需要提到的是,之所以能够实现这种印刷,也是得益于冷弯工艺。要在热弯工艺上进行表面印刷,不仅成本高,成品率也低。
▲配合不同内饰风格的装饰印刷
从交流中来看,在满足了安全要求之外,对于盖板玻璃的更多要求,还是从内饰设计的美感角度出发。与安全、性能这类硬性标准相比,在美学上的追求相对来说落地会更晚一些,而且一定会是首先在高端产品上应用,普及到中低端产品上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因而,对于现在的康宁来说,凭借大猩猩玻璃不易碎的性能,以及对于表面光管理的处理,增加2D玻璃的应用,会更为实用。
车 云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