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排名(不分先后)哈尔滨圣索非亚大教堂齐齐哈尔圣弥勒尔大教堂哈尔滨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哈尔滨圣母守护教堂
10
,。位于大连市西岗区西安街31号。该教堂始建于1926年,由美国玛利诺外方传教会来连组建。教堂院落由圣堂、东楼和西楼三部分组成,总体结构布局严紧、风格朴素。圣堂为哥特饰趣的欧式建筑。1927年院内西楼首先建成,1928年圣堂建成,1929年教堂整体工程全面竣工。
9 。建筑面积836平方米。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主体建筑系一座双塔型法国式教堂,高35米,青砖外墙,东西18.3米,南北23米,建筑面积836平方米。双塔造型类似于巴黎圣母院,高35米。堂内欧式穹隆大厅宽敞明亮,有两排红漆明柱。此教堂下辖石人城,兰西,。青砖瓦土木结构,具有浓厚的欧式建筑艺术风格,其外观与法国巴黎圣母院的教堂建筑有相似之处。
8 ,圣名“德勒撒堂”,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早期为五间平砖房简易教堂,,但1917年毁于火灾,之后重建神甫楼和收发室,重建的神甫楼为三层建筑,是当时长春城内最高层建筑物。1931年,建成大经堂后(即德勒撒堂),。
7 哈尔滨圣母守护教堂哈尔滨圣母帡幪教堂,又称哈尔滨圣母守护教堂、乌克兰教堂,俄语音译为巴克洛夫斯卡亚教堂,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268号,。圣母守护教堂坐南朝北,高30米,宽18米,长25米,占地面积9502平方米, 建筑面积660平方米,平面呈十字形,体现出拜占廷建筑的特点。门廊为圆顶,分为两层,由钟楼和大厅组成最高点,堂大厅从上到下通顶高达30米,钟楼正门两侧,分列两口大钟。
6 、规模最大的教堂之一,座落于锦州市黑山县城北高坡之上,占地2万多平方米。主体为哥特式建筑,东西宽 15.65米,南北长45米,钟楼高46米,两侧塔楼高25米。建筑整体为青砖打磨、雕石预制、精细叠砌而成,严谨坚固,雄伟壮观。1988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 哈尔滨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士课街。。建筑面积1005平方米。建于1931年。为典型的俄罗斯式建筑。。、。是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4 齐齐哈尔圣弥勒尔大教堂。建于1929年,占地面积6625平方米,建筑面积4524平方米。瑞士、德国、法国、波兰、英国、加拿大等外国传教士先后在这里从事传教活动。教堂钏楼上传出嘹亮悦耳、有节奏的五音钟声(五个音谱)。主日约有千人到大教堂参加宗教活动,人数最多时达4000多人。主体建筑大教堂为歌德式建筑风格,钢盘混凝土结构,主塔高43米,塔尖上有一个南北向大十字加架。大教堂内宽敞明亮,能容纳4000名教徒。整座建筑物宏伟壮观。整座建筑物宏伟壮观。
3 。,吉林大桥北端附近,南临松花江。,。从1917年动工,费时10年。,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主体由教堂和钟楼组成,平面略呈“十”字形。全部建筑为砖石拱形建筑,无木梁或木柱,砖用的是当地特殊烧制的长31厘米、宽25厘米的青砖,石料全是用自吉林城区东南10公里的阿什哈达采集的上等花岗岩,而后精雕细磨成各种规格的花纹石柱、石门楣、石窗台等。教堂院子整体占地6449平方米,院内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使用面积536平方米,坐落于吉林市松江中路三号,吉林大桥北端,南临松花江。
2 ,位于沈河区小南街南乐郊路40号。教堂原建于1878年(清光绪四年),1900年被义和团焚毁。现存建筑为1912年后重建。教堂位于东院,坐北朝南,南北长66米,东西宽17米,通高40米。砖混结构,青砖素面,正面顶部突出有两个方锥形尖顶,东西并列,上部装饰有“十”字架。建筑面积为1100余平方米,有堂宇120楹,其规模之大,是全国屈指可数的。整体建筑格局沿袭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形式,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教堂的西侧有一座四层楼房,占地面积l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余平方米,房屋近100间,这是1926年建筑的主教府。教堂属于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顶部是两个方锥形的尖顶,装饰着十字架。 教堂前面是三扇拱门,两侧有成排的小窗,内有二十四根石柱支撑,穹窿镶嵌着巨大的花纹。 1926年,在教堂的西院修建了一座四层建筑的主教府。,1949年以前,沈阳教区的七名主教都是法国人,中国神父处于附属地位。直到1949年9月罗马教廷才首次任命中国人为沈阳教区主教、东北教区总主教。 1988年,该教堂被列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名 圣索非亚大教堂
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坐落在东北名城哈尔滨,始建于1907年3月,原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中东铁路的随军教堂,全木结构,占地面积为721平方米,通高53.35米,平面呈拉丁十字布局,是典型的拜占庭风格建筑始建于1907年3月,是俄罗斯帝国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随军教堂。同年,由俄国犹太族裔商人伊·赤斯嘉科夫出资,在随军教堂基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全木结构教堂。1911年,教堂第一次扩建,在木墙外部砌一层砖墙,从而形成砖木结构式教堂。随着1921年在哈尔滨市居住的俄罗斯人的增加到了10万人[2],使得1923年9月23日开始第二次扩建,历时九年时间,于1932年11月25日最终建成。,可以容纳2000人。平面为拉丁十字。墙面使用清水红砖,砖雕精细,上部中间是巨大的洋葱头穹顶,四周有大小不同的帐篷顶,整体感觉错落有致。1958年开始关闭教堂。,曾经长期作为哈尔滨第一百货公司的仓库使用,并且教堂四周被建筑物所遮挡。在1997年将遮挡教堂的建筑物拆除,并对教堂进行修复,在同年9月2日改为建筑博物馆,用以展示哈尔滨的受多种文化影响的建筑艺术。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对教堂周边的区域进行大规模改造扩建,对教堂增加了夜间照明装置,改造于同年12月完成,使其成为市民休闲场地.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