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探讨丨海螺等四家水泥大佬正在搞资本联盟,付出了什么代价?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海螺等四家水泥大佬正在搞资本联盟,付出了什么代价?


中国水泥产业史无前例的资本联盟正在组建之中,这竟是源于山东一次自发性的产业协同。“眼下,海螺、中建材、金隅冀东和山水集团等大型集团正在山东、辽宁、内蒙等省区探索通过组建水泥投资管理公司,搭建资本紧密型的产能整合平台。这是中国水泥行业化解行业过剩困局前所未有的创新。”山东山水水泥集团(以下简称“山水集团”)新任掌门人、副董事长宓敬田说道,2017年全国水泥市场格局将发生巨大的改变。若无意外,12月20日,7大建材集团投资入股的水泥投资集团将率先在辽宁成立。


2015年,中国水泥业迎来了历史的最低谷,产能过剩、价格暴跌、市场萎靡,环保重压层层加码,整个行业陷入一片亏损之中。


杀伐多年的水泥大佬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之下,是继续无序恶性竞争,杀价血拼?还是产业协同,联手引领行业有序竞争?终于越来越多的大企业认识到后者是行业的唯一出路,开始从混战走向联盟。


从竞争到联盟


“几大水泥集团能从竞争到竟合再到今天结成资本纽带、谋求成立投资公司,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换来的。”回忆起由分到合的过程,宓敬田感慨道,这是平衡了政府去产能要求、市场供需关系、诸多企业生存发展等多方利益需求下,取得的突破与创新。


这一切还要从2015年,中国水泥行业那场空前的危机说起。


2015年,中国水泥市场跌入了历史上的低谷。水泥是一个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产能利用率平均不足六成,尤其在新疆地区这一数字只有34%。产能过剩进而又导致企业间的恶性价格战。


水泥企业众多,相互杀伐多年、市场一片混战。有的北方企业凭借海运的低廉运费可把熟料(水泥半成品)运到浙江、福建、海南,有的南方企业则能北上山东、河北、辽宁。由于水泥产品同质化,且产能严重过剩,无序竞争让全国水泥价格在2015年出现了断崖式暴跌,进入了20年来的最低水平。“你能相信吗?价格火拼一度让水泥最低卖到120元/吨,比沙子价格还低,几乎只有生产成本的一半。这既是行业的耻辱,更是国家资源极大的浪费!”宓敬田如是说道。


可这时,山水集团却刚刚从轰动一时的股权之争中挣扎出来,内忧外患,濒临破产。企业内部,账面资金只有几千元,经营亏损却高达20多亿;外部,企业有70多亿元巨额债务须要化解,数十起诉讼急于应对。“如果水泥市场环境没有整体性改观,任凭山水集团抓管理、降成本,最终仍然难逃亏损甚至破产的命运。”作为这家江北最大水泥企业的新任掌门,宓敬田一度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与困惑之中。


水泥、煤炭和钢铁,是三大产能严重过剩的资源型行业,,唯独水泥没有专项资金支持。正如中国水泥协会一份文件中所称,“2016年全国煤炭、钢铁过剩产能退出任务有望提前完成。水泥行业去产能工作进展缓慢,步履维艰,任务艰巨”。


水泥是一种特殊的区域性产品,运费占比很高,陆上运距100公里,运费就达30元,如果运距超过100公里,在价格如此地位运行下,企业根本无钱可挣。同时,企业能否盈利,销价比销量更重要,因为水泥成本中只有10%与销量有关。


经过分析,宓敬田得出了结论,要想拯救企业自身,必须先拯救整个行业,其中的关键在于能否扭转无序竞争、低价倾销的局面,让市场恢复健康有序的运行状态,实现价格的合理回归。


2016年3月,在山水集团与中国建材下属子公司中联水泥一次会晤中,宓敬田提出大集团要主动担当责任,带头推动产业协同,维护市场健康运行。这让中联水泥的高层又惊又喜。喜的是,中联也正有此意,双方不谋而合;惊的是,山水集团似乎与以往截然不同了。


海螺集团的一位高管曾当面指出,“山水集团在2015年就是行业的罪人!”原来,2015年正是山水集团前任董事长在股权之争中为了达到让企业破产的目的,曾在山东、山西等市场大幅低价倾销,进而又波及到周边区域,将整个水泥行业拖入了泥潭。


山水集团与中联水泥两个大佬在山东的产能占整个市场的65%以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主导地位。双方当即达成共识——主导区域内的产业协同,不搞恶意杀价、低价倾销,引领市场有序竞争。


脆弱的联盟


可是,每当行业协会和水泥大佬在区域市场积极工作协同限产、水泥价格开始理性回归时,“老问题”随机而来——总有个别企业或私下放量生产、或暗自低价倾销,致使价格再度暴跌。如今,这再次困扰着水泥大佬们。


2016年3月5日,由山水集团与中联水泥共同牵头在山东成立了“全省新型干法旋窑水泥企业联盟会”,共有68家企业参与,占这一区域90%以上的产能。


对于是否引发市场垄断,联盟会也专门进行了研讨——垄断是行业一家独大,来获取超额的垄断利润;可联盟会是由多个企业组成,是在危机时刻自救,化解过剩产能,做到有序竞争,使价格重回合理的区间。


区域的封闭协同限产,立刻收到了效果,山东市场水泥价格开始逐渐回暖。可是,联盟会参与的企业众多,又是松散性组织,没有保障及均衡所有企业利益的硬性机制,部分销量下滑的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各种“花招”。有的暗中放量生产,有的低价倾销,致使市场价格反复波动。


除了联盟内部多有企业搞“小动作”,来自外部的冲击更是危及着脆弱的联盟。山东市场一旦好转,河南、河北等周边企业立刻就杀了过来。为了保护已有的成果,山东联盟会只好“内联外合”、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竞合,河北金隅冀东与河南天瑞、同力水泥也被吸纳到产业协同中来。


没想到来自陆上的冲击化解了,联盟又遭到了来自海上的入侵。东北地区的低价水泥从大连经海运抢滩华北市场,刚刚好转的市场再次陷入崩盘的边缘。


随后,山水集团借承办“泛渤海水泥行业峰会”之际,首次面对全行业的水泥大佬们倡议在泛渤海区域内加强区域合作,自律限产,稳定市场供需平衡,引领市场走向理性竞争。


2016年7月,海螺、中建材、金隅冀东、天瑞和山水中国最为知名的五大集团(c5集团)终于坐到了一起。


在这次会议上,宓敬田首先为前任高管破坏协同向同行鞠躬道歉,并号召水泥大佬们要“主动”转变观念,主动限产、去产能。五大集团终于在市场危机倒逼下,共同签订了产业协同的《环渤海战略协定》,第一次联手产业协同、限产保价。


此前,水泥大佬们相互杀伐,一片混战。有了这一协定,大企业从竞争到竞合,从过去的长途奔袭、恶意低价抢占,引发市场混战,向产业协同、保价限产,维护行业有序竞争转变。自律限产的范围和力度增强,水泥价格出现了一定的恢复性上涨,已经取得的成果得到了保护。


目前,中国水泥行业半壁江山均形成了由大集团主导的产业协同格局。在山东,山水集团与中建材旗下中联为主导,东北则由中建材、山水集团、天瑞和亚泰(362.5元/吨,0%)水泥在主导,河北则由金隅冀东为主导,河南为中联、同力和天瑞水泥为主导,江南地区则是海螺为主导。


整个山东有2亿吨产能,但市场需求只有1.4亿吨,在政府要求错峰生产下,山东全年停产了135天,减少产量6000万吨,使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从此,华北、华东、东北、环渤海、江南和西部等区域全都加入到产业协同中来,“C5集团”每一个月开一次例会,共同商讨行业净化、协同去产能问题,水泥价格也得到了合理上涨。


可是,这种形式形成的占据半个中国的联盟仍是一个松散型的组织。即使在“C5集团”内部,也存在着自律的“囚徒困境”。比如,在东北市场就有大企业私自破坏市场秩序,致使市场价格前后三起三落,区域内企业亏损总额高达十亿元。


巨大的代价也让所有参与企业看到了,仅仅依靠联盟的松散形式很难维护限产保价的成果。


资本的纽带


水泥大佬们的产业协同,是区域内大企业通过限制产量,营造出供需平衡的格局,同时不搞恶意竞争,低价倾销,在此背景下水泥价格就会得到恢复性上涨。可每当水泥价格合理上涨、有利可图时,每当淡季到来、经营难以为继时,巨大的利益诱惑和少数企业违规获利,对多数企业来说,都是一场经济上、心理上的考验。


山东水泥企业联盟曾主动向当地省政府部门申请错峰停产,以减缓市场供给过剩的压力。可是,部分企业一看停产错峰不是国家统一要求,开始暗自生产销售。“这时,为了稳定鲁东地区市场,山水集团让出了50万吨熟料市场,占当月销量的1/3,可部分小企业却一哄而上,山东联盟会前去做工作,‘我们可以让出份额,但你们不能再把市场搞乱了’。”宓敬田无奈道。


事实上,即使山水集团内部也有部分子公司为缓解现金流紧张,私下违规。发现这一现象后,宓敬田做出一个痛苦的决定,免去了一个子公司总经理,3个子公司的销售副总。宓敬田心里也在权衡,如果大企业只顾自己眼前利益,刚刚出现好转的市场可能再次崩盘,破坏者也无法独善其身;如果大企业带头坚守底线,行业回暖,自身也会是受益者。“从国际经验看,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必须由大企业整合市场,提高行业集中度,兼顾好各种资源和各方利益,让过剩产能有序退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正循环。由此,产能置换是市场整合的一个重要方式。”宓敬田举例道,如果一个地方有两大水泥集团,都有100万吨产能,市场需求仅有160万吨往往就会引发恶性竞争。如果通过置换产能,只剩下一家企业主导,这家企业必然就会自觉地压减过剩产能。


目前,许多水泥大佬已经开始签订意向,将产能相互置换,使其在各自核心市场中进一步提供产业集中度。


大佬们的付出终于迎来回报。2016年一到十月份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332亿元,同比增长47%,截至11月底,山水集团也减亏20亿元,实现了扭亏为盈的目标。


一年的工作总算有了成效,可如何才能长久维护目前健康运行的大好形势?


最初,有大企业曾酝酿在辽宁将所有企业产能直接进行资本大整合。可是,这一设想显然有些太理想化。水泥企业性质各异、大小规模不同,根本无法实现跨地区、跨混合所有制资本重组。


10月27日,中国水泥协会向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了一封《关于在山东省开展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创新试点工作的函》。信函中表示,“山东省是我国水泥产能大省,在面对山东省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和去产能任务艰巨的情况,中国水泥协会决定将山东省水泥行业作为全国试点,建议由中联水泥、山水水泥牵头,联合辖区内各企业,按市场化原则自愿投资组建‘山东省水泥投资管理公司’,搭建水泥产能整合平台……”


与此同时,中国水泥协会要求“中联水泥、山水集团,主动联系山东省辖内所有水泥企业,起草《山东省水泥行业开展结构调整创新试点实施方案》,尽快组建‘山东省水泥投资管理公司’,最迟2017年一月开始公司运营,争取2017年四季度总结创新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


中国水泥协会产业结构改革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多个地方政府的支持。目前,已有山东淄博市、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等政府出台文件,支持建立“水泥投资集团”。其中,辽宁省水泥投资集团后来居上将于2016年12月20日率先注册成立,山水、天瑞、中建材等7大企业集团进行注资入股。


这一试点是由区域性内企业出资入股、注册“水泥投资集团”,通过资本纽带把不同企业间的利益联结在一起,统一平衡区域内的供需关系,稳定市场价格。相比于此前组建的松散联盟,,谁破坏了产业协同限产保价,就会受到相应的资金处罚。


同时,“水泥投资集团”另一个主要职能就是去产能。2016年5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34号文”)。这意味着,如果说去产能前一阶段主要以限产为主要形式,今后政府则要求实实在在地压减过剩产能。“水泥投资集团”入股企业将设立水泥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奖补主动去产能的企业,帮助政府引导过剩产能主动退出。如是,34号文件中关于淘汰落后,压减产能和提高集中度的规定也得以落到实处。“2017年,水泥行业将迎来史无前例的产业大变局。”宓敬田指出,过去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既浪费了国家资源,又导致了企业亏损,还污染了环境。如果沿着这条正确的路坚定走下去,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落到了实处,走上健康运行的轨道,企业利益蕴含在行业利益中,企业也会受益;在没有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也实现了去产能的既定目标;技术装备、产品升级、产能缩减还将使得这一尝试具有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一举数得。


来源:经济观察报 种昂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精彩内容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