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和2017年对于中国水泥行业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年份,在不少人以为中国水泥产量在2014年达到峰值后将会持续回落的时候,2016年水泥产量出乎大家意料地有了一波反弹,水泥价格也在长期低迷后随着煤炭等大宗原材料的涨价而出现了上涨。
2017年初,在“”、西部大开发、雄安新区等政策带动下,加之水泥行情持续上涨,水泥股再次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对象。
最先起飞是四川双马,因为拉法基和豪瑞的合并,四川双马出售水泥资产转型,各路资金追捧四川双马,以至其股价暴涨3倍;其后,受错峰、环保、“”,以及宏观基建投资等利好消息的影响,各大水泥股在2016年12月开始了一轮集体大涨,这轮行情一直持续到3月末,水泥股才开始逐渐退烧、分化,那些盈利能力好水泥股继续维持高位,但是其余的则开始被资本所抛弃,价格开始下行。
此后,,金隅,冀东再次因新区建设基建长期预期而股价暴涨,连续涨停板;紧接着受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影响,塔牌水泥再次受益,连续涨停。
当然,从2016年,特别是2017年这几轮水泥股大涨的原因来看,主题股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相较于互联网公司这类被持续看好的股票,水泥股经常是因为某一主题的出现而火热,这无疑是不可持续的,不利于产业自身的发展。究其原因是资本市场并没有深入了解水泥行业。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水泥网作为行业媒体,为了方便资本市场与水泥行业的交流,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发展,于6月23日在上海举行了“三届中国水泥上市公司年会暨2017基建建材资本化高峰论坛”。会议邀请了国家部委相关领导、国内多家领军水泥企业的高层和几十家主流券商。
行业持续转好 利好消息不断涌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水泥销售收入1865亿元,同比增长18.73%,水泥行业实现利润总额65.26亿元,中国水泥指数CEMPI已经远超15年、16年同期水平。其中,水泥上市公司净利润合计为19.71亿元,同比增长505.87%。一连串耀眼的数据无疑是2015年行业陷入低谷后触底反弹的最好证明。、中国建材集团副董事长、中联水泥总裁崔星太在年初接受中国水泥网采访时表示2017年全年行业利润将达到800亿左右,比2016年增长55%。
、中国建材股份副总裁、中联水泥董事长崔星太
相较于对2017年行业效益的关心,资本市场更加看重这种向好的态势能够持续多久。从目前国内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即将落地的大型基建、投资项目来看,决定行业发展前景的水泥需求将在近些年保持高位。京津冀一体化建设、雄安新区规划、“”基建投资等利好消息的涌现,更将带动不可估量的投资。
中国水泥网董事长邵俊
此外,中国水泥网董事长邵俊在本次会议上表示,未来10年中国装配式建筑的市场规模将累计达到2.5 万亿元,综合管廊建设以及海绵城市也将达到万亿级规模,这些都将推动建筑业的升级换代,为基础建材行业带来巨量的市场增长空间。
、党组成员齐骥
、党组成员齐骥则表示,十三五期间,住房城乡建设的发展将持续中高速水平,在个别行业可能还会是高速发展水平。城市轨道交通、高铁等建设投资不仅有质的提高,更有量的扩容。由此看来,我国水泥行业发展前景依旧值得期待。
上海水泥协会会长匡鸿
除了即将推进、投资的项目,传统水泥消费市场同样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华东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和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向来是水泥需求大户。已经相当完善的基础设施给人一种水泥需求将断崖式下滑的假象,上海水泥协会会长匡鸿对此并不认同。他在23日进行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部分”主题讨论环节表示,和世界范围内其他城市群相比,长三角城市群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城市功能性建设投入将保持高位。
供给侧改革将深入 错峰生产待商榷
2015年11月供给侧改革概念提出,经过1年多的发展,今年即将迈入深入阶段。2016年5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前重点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中国水泥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郑建辉表示对于水泥行业而言,供给侧改革一方面是适应整个经济大环境的供给侧改革,即去产能;另一方面也要谋求自身内部的供给侧改革。
工信部原材料司建材处处长陈恺民
如何去产能?长期以来备受业内外关注,虽然提出了禁止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兼并重组等措施,但可以说目前仍没有取得有效成果,反而出现产能“越减越多”的怪相。海螺水泥总经理吴斌也认为目前去产能还是没有什么突破。工信部原材料司建材处处长陈恺民则认为对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状况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去产能工作的紧迫性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于九洲
对于如何去产能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于九洲对此表示有形之手需要有动作,政府必须到位。在目前我国企业市场意识和契约精神比较差的前提下,靠企业自发不可能,利益均衡政策是核心。需要建立市场公平机制,产业配套政策,执法也要到位,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不规范因素造成的优势。其次,大企业应该有担当,需要有理性,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也应当积极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地和实施。
中国水泥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吉晋鹏结合钢铁和煤炭行业去产能经验对水泥行业提出多点建议。比如可以申请设立专项资金,一方面是要利用资金做好工人转岗安置工作,另一方面可以以此鼓励部分产能主动退出。于九洲在互动论坛回到嘉宾提问环节也提出了类似观点。
长江证券建材首席范超主持“长江流域珠三角市场分析交流”互动论坛,上海水泥协会会长匡鸿、、中国水泥网董事长邵俊畅谈观点。
针对业内很多人提出利用错峰生产从而达到去产能的想法,参加上市公司年会的多位专家和领导表示并不认同。前西麦斯中国区总裁、前华新水泥副总裁兼华新混凝土董事长刘效锋结合国外行业经验认为错峰生产在短期内可以给行业盈利和股价带来好处,但是并不能达到去产能的目标,一刀切的形式反而给予落后产能生存空间,并且有垄断的嫌疑。吴斌则表示错峰生产可以起到一定限产保价和为去产能赢得时间的作用,但是随着需求下滑,这种效果开始减弱,去产能没有实质性行动。
新时期机遇频现 “”最抢眼
面对国内经济深度转型和投资增速的下滑,国际产能合作成为越来越多水泥企业的选择。特别是随着“”战略的推进,“走出去”已不再只是口号。同时,凭借自身的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国内水泥和装备企业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崔星太表示中国建材和中国中材加在一起占到了全球工程市场65%的份额,初步估计在国外建设了365条生产线。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斌
除中国建材以外,,中国水泥看海螺”美誉的安徽海螺水泥目前在海外也已建成投产4条熟料生产线,主要分布在印尼和缅甸。同时,柬埔寨、老挝的在建生产线也在稳步推进,俄罗斯等一些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今年海外还将有两条熟料线投产。对、和中亚一些国家也积极开展一些调研工作,寻找合适的项目载体。截至去年底,公司在海外已累计投资近70亿元,形成熟料产能480万吨,水泥产能1155万吨,计划到“十三五”末,在海外形成5000万吨水泥产能。
此外,“”战略的进行也带动了新疆地区的基建投资。青松建化总裁杨万川在接受投资者提问时说:“‘’提出来以后,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政府去年下半年开始,着手规划投资1.5万亿,打好打牢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道路交通上设施等方面的基础性工程,这项投资效果正在得到逐步显现。”
但需要行业对于“走出去”还需要更加清晰的认识,,20家央企的155项境外业务中,有61项境外业务形成风险近385亿元。整体上,目前中国26%的海外投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正如西部建设董事长吴文贵所说的,“风险与挑战并存”,企业想要更好的在国外生根发芽,除了前期选址要充分调研和考察,后续属地化的一系列工作也需要跟上。“只有成为当地的一份子,才有利于企业在国外长治久安,达到双方共赢的目标。”
中国水泥研究院高级分析师田刚也指出,国内水泥和装备企业在“走出去”时需要审慎的考虑,尽可能全面的做好背景调查,在外经营的企业也要做好各种应急预案,如果等紧急事件发生后再来做临时方案是肯定无法应付的。
总体来看,当前国内水泥行业产融对接还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邵俊在本届上市公司年会致辞中也表示,相信与资本市场的拥抱,可以为水泥行业未来发展带来一个更美好的明天。此外,水泥行业自身对于去产能和转型发展工作的持续推进,则让企业拥有了更强的生命力;“”、“雄安新区”等需求机遇的不断涌现,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水泥窑协同处置在行业的普及,让企业成为生态环境服务商。我们相信在行业自身努力和资本市场的帮助下,中国水泥市场将持续向好!
(中国水泥网www.ccement.com原创文章,如有疑问,欢迎在微信下方留言,转载请标明出处。更多关于水泥行情数据消息,敬请关注中国水泥网APP)
相关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与第九届国际粉磨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