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石材资源以花岗岩为主,随州白麻,随州黄麻近年来远销国内外。矿山资源主要分布在吴山、万和、草店、淮河、小林等乡镇,探明储量3289.54万立方米。目前随县共有90家石材加工企业,已编制环评报告并获得审批的有62家。
石材产业的发展,也带来的环境问题,石材矿山附近居民向环保部门的投诉络绎不绝。随县已经开始着手清理整顿这一行业,引进新型建材产品企业对采矿废弃的石料进行深精加工,减少荒料外运,发展循环经济,传统型石材开采企业的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已经全面停止。
随县环保局工作人员坦承,近几年石材产业的发展,确实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石材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富含高浓度石粉,呈微溶状态,沉淀难度大,受厂区环境限制无法进行有效处理。废水不易处理,顺山体流入河道,形成“牛奶河”,危及用水安全,但随县环保局从2011年便启动了专项整治,环境已经得到了相应改善。
针对村民提出的多数采石场存在违规行为和污染水源等问题,另一名夏姓工作人员则予以否认。他介绍,针对采石场污水问题,随县去年开始一直在做超磁分离污水处理站,而万和镇正好是个试点。采石场的循环池等都是经过防渗漏处理,工厂的水并不允许出这些地方。而且,厂区附近植被、土地上的灰尘,多是公路运输造成的,环保局已安排了洒水车进行处理。
夏还表示,整个石材行业的污染问题,并不是一个随县环保局就能处理的,还涉及到安监、水利、公路等各个部门。“环保局没有强制执法权,,而这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并不是说立即就能处理。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对污染纠纷、投诉进行管理协调。”
传统石材企业建设项目停止环保审批
在采访过程中,遇到随县环保局刚退休的老领导回局里办事。这位被称为“赵书记”的老干部说,自己工作40多年,绝对称得上当地的“环保元老”。他认为,石材行业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必不可免,加工若保证废水不外排还可以想办法处理,但是开采的环境治理难度就更大了。
赵介绍,采石企业也按要求对环保问题做过一些处理,例如吴山镇以坑塘式治理为主,万和镇采用的是多格池,并在该镇尖峰村建立了日处理80吨的废水治理工程试点,但成本高也是一个问题,“一个池子造价40到60万元,一家企业完成这些需要上千万元投资。”
“照随县目前的采石企业规模,还可以开采100年,但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赵说,环保部门一直对石材行业环境问题很重视,并在不断努力加强中,目前已经全面停止传统型石材开采企业的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对正在办理环境评价报告的项目加大督促,并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切实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
根据随县规范环境管理要求,这个县将不再新增现有的加工企业总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生产能力低及防尘降噪、废水治理、废渣处理等环保措施不力的企业,将限期整改,否则限制其生产。
石材加工成随县百亿产业
据了解,2006年,一名福建商人来到吴山镇,开办了第一家石材企业。之后,更多的福建商人慕名来投资办厂,同时受到眷顾的还有一山之隔的万和镇。2009年10月16日,随州市批准成立刚刚两个月的随县在吴山镇设立闽商石材工业园,加之各级政府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随县石材产业发展之快可用“迅猛”来形容。
短短几年时间,随县石材加工企业已达90家,超过了随县工业企业数量的1/3。随县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随县77家规模以上石材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6.0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4.53%,同比增长22.96%,而且增速逐月加快,随县也把石材加工列为支柱产业,预计今年能达百亿产值。
随县的石材企业九成以上在吴山和万和两镇。,吴山镇过去是贫困乡镇,石材产业发展后,2012年镇级财政收入达到1023.9万元,分别比2011年、2010年增长85.8%、248%,名列随州市十强乡镇。青苔村过去负债上百万元,2008年石材企业进驻后,村企互联共建,到2012年底,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20万元,村集体积累达100多万元。
村民也跟着富起来了。石材企业吸纳当地村民近万人打工赚钱,为两镇农民每年带来近10亿元经济收入,两镇从事石材运输的汽车近2000辆,吴山镇联华村330名劳动力有250名在石材企业,村民胡永乐3个儿子购6辆汽车拉“荒料”,五口之家全家年纯收入有60余万元。
随县的这些石材企业中,确实存在一些老建设项目“未批先建”、“久拖不验”等环境违法行为,但环保局已经为此展开了专项清查和整顿。
中国石材网官方微信账号
订阅号:stonesmcom 服务号:wwwstonecom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蓝色字〖中国石材网〗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本页面的内容
关注中国石材网官方微信,石材商机一手掌握。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石材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