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是我国建材行业转型升级,实现转折性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中国制造强国的重要战略期,也是贯彻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文件,实施水泥工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战略,推进水泥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将水泥行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的重要时期。
《水泥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分析了水泥工业在新时期所处的时代特征和面临的发展的有利条件与环境及新的需求,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明确了“十三五”水泥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发展的主要目标、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实施的重点工程,以期成为引领水泥工业转型发展的指导和作为政府部门决策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参考。
水泥工业发展进步的现状
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为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拉动了水泥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年产量到2014年已经到24.8亿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步放缓,水泥需求呈现出下降趋势。我国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产能过剩更加突出,由此淘汰落后产能,开发新的需求,向高端发展延伸产业链和向国外发展成为转型升级的新趋势。
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十二五”期间,加快推广粉磨新技术、高能效烧成系统技术、大型高效袋式除尘技术等,全国水泥生产平均可比熟料综合能耗达到小于114千克标准煤/吨,水泥综合能耗达到小于93千克标准煤/吨。大型水泥熟料生产线安装脱硫脱硝综合治理设施和大型高效袋式除尘设施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及强度明显下降,脱硝水泥熟料产能占比达90%以上。余热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水泥余热发电普及率分别达80%以上,吨熟料余热发电量进一步提高。
绿色发展加快。水泥工业已经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产业之一。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建成或正在推进建设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污泥、危险废弃物等安全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线。依托新型干法水泥窑技改建成或正在建设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城市污泥、产业危险废弃物的水泥熟料生产线有100多条。绿色建材生产与使用行动方案和实施细则已经形成。绿色水泥工厂评价的标准体系,绿色水泥生产、使用体系开始建立。
“”战略实施,为我国水泥行业广泛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市场机遇。我国水泥工业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优势。水泥建设工程项目占全球市场份额45%以上,服务总包和投资建设的国外水泥生产线熟料产能超8000万吨。水泥企业在境外收购、投资建厂步伐明显加快,已经在国外建成3500万吨熟料生产能力。水泥企业和水泥装备制造企业实施“”的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 正在形成“产能+投资+服务业”的复合型发展道路。
随着我国水泥新的增量需求放缓,加上新增产能仍在不断增加,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67-68%,部分地区不足50%,全行业生产、销售、价格和效益起伏不定,多数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去产能、调结构、稳增长、增效益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
水泥行业发展环境与市场需求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建材工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战略实施的第二个五年规划,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夯实基础的重要时期。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水泥市场需求和水泥工业发展环境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环境的新变化和业态发展的新变化,为水泥工业发展既带来良好机遇,又带来严峻的挑战。
水泥工业进入“十二五”以来,新的新增需求明显减缓,产能严重过剩和新的需求不足已经成为主要矛盾,由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水泥行业应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扭转经济效益下滑的有效手段。 “十三五”是水泥行业将进入控制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新增新的需求,调整结构的转型升级转折时期。提高资源能源效率、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减少低标号水泥比例,提高功能品位向高端发展,向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将成为行业追求的主要目标。
到2020年,预计再压减一批水泥熟料,将产能利用率调整回到合理区间,水泥熟料等排名前10的企业生产集中度达将达到60%左右。“对于水泥行业来说,完成目标任务不成问题。,2015年前10大集团的水泥熟料产能已占全国总量的54%,前50家占到75%。到2020年,随着停建新增产能、落后产能退出和企业兼并重组,实现60%以上的比例是可以完成的。
水泥行业的去产能将依然是2017年我国产能过剩化解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方能有效去除过剩的水泥行业产能?接下来不妨让我们进行相关探讨。
加强业内合作
去产能的工作中,行业合作是重要手段之一,而在水泥行业中由于生产受到运输成本和销售半径的影响,在区域市场内企业易于达成合作,令企业自愿削减产能具有可行性。
在行业合作的过程中,我国水泥行业首先可以通过“去产量”的方式解决眼前需求不足、价格过低的问题。首先是坚决执行错峰生产,扩大错峰面。陕西咸阳水泥行业开始了企业错峰生产专项行动:礼泉海螺、乾县海螺、冀东水泥、海德堡水泥等水泥企业科学实施日产限额制。同时一律实行错峰生产,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限产限排。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治。
从中长期来看,三方面的工作将成为从根本上解决水泥行业长治久安的问题的重点。首先是加强区域的联合重组。水泥是非贸易的原材料产品,不可储存,销售半径200公里,不适宜长距离运输。企业可以通过产能互换、互相掺股等方式实现区域的联合重组。二是反对不正当竞争。好竞争促进行业发展,坏竞争阻碍社会进步。要保护去产能做得好的区域市场,反对一些企业恶意低价进入扰乱市场秩序,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是积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参与“”建设,和国内大公司或跨国公司联合开发第三方市场,把富余的资金、装备转移出去,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的压力。
以创新加速去产能
中国水泥行业可以参考国外相关经验,考虑更加创新的方法促成去产能。精细化管理体系就在近几年成为了我国水泥行业标杆。按照“数字化”要求,根据上级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制订出销量、利润、熟料成本、水泥成本、熟料标煤耗、熟料综合电耗、吨熟料发电量、熟料强度、备件消耗、管理费用等细化的绩效考核指标,分别形成年度和月度绩效考核权重,使员工的收入与KPI息息相关。
目前我国的水泥企业要在企业管理方面实现创新,全防位提高生产效率,就尤其需要在生产线设计的精细化、库房的模块化、非标件的组件化、电气的模组化等方面继续努力。只有真正的做好工厂化和信息化的有机结合,才能让中国水泥行业赢在互联网时代和去产能运动的节点上。业界还可以结合我国水泥行业的现状及国内外成功经验,进行合作机制创新,充分引进业内外资源,提升运营效率,从而加速产能的去化和生产的绿色化。
政策倒逼行业
我国可以通过对环保、质量、安全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及严格实施,利用市场倒逼,促使成本高、竞争力弱的企业首先退出市场。通过严格执行相关环保生产标准,淘汰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性污染高的企业。此外,鼓励符合标准的相关企业进行产能的绿色升级,实现去产能进程的有机化。
2014年我国发布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意在通过提升对水泥行业的要求,控制污染物排放。重点提高了颗粒物、NOx的排放控制要求。根据除尘脱硝技术的进步,新标准将PM排放限值由原标准的50mg/m3(水泥窑等热力设备)、30mg/m3(水泥磨等通风设备)收严至30mg/m3、20mg/m3;将NOx排放限值由800mg/m3收严到400mg/m3。如今面对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这些标准应在全国各地从严执行,令这些规章制度落到水泥行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实处。
如今这一系列水泥行业环保政策的实施,将利于淘汰落后产能及技术创新,倒逼行业整体环保意识的提升,注重环保生产的先进水泥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也将愈发突出,从而在2017年去的去产能战役的新一轮的胜利。
《中国过滤分离》杂志(国际刊号:ISSN2222-0623)依托中国过滤分离网(www.guolvfenli.com),汇聚国内外行业专家、教授及资深专业人士的科研成果,普及过滤与分离专业知识和推广传递市场信息。
《中国过滤分离》以全新商业视角,对环保--过滤与分离行业的资讯、产品、技术、展会、业内名企等优质资源加以深度挖掘、高度提炼、汇编整合、凝集成册,全力打造中国过滤与分离行业专业杂志。我们立志为行业内用户提供最完善、最需要的服务,更为关注这个行业的各类人士了解环保--过滤与分离行业的最新动态提供最有价值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