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来到平江历史街区游玩时,
总会把目光都集中在这条临水的平江路上,
偶尔还会抱怨游玩得不够尽兴。
的确,平江路全长1606米,也就是三里路长。
但是平江历史街区的总面积却有116.5公顷。
由南往北的平江路有两条并行的路,
左侧临顿路,右侧仓街,
都与平江路横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无数横街窄巷参差着。
比如狮子寺巷、传芳巷、东花桥巷、
曹胡徐巷、大新桥巷、 卫道观前、
中张家巷、大儒巷、丁香巷、胡厢使巷、
萧家巷、钮家巷、 悬桥巷等等。
很多人来到平江历史街区游玩时,
总会把目光都集中在这条临水的平江路上,
偶尔还会抱怨游玩得不够尽兴。
的确,平江路全长1606米,也就是三里路长。
但是平江历史街区的总面积却有116.5公顷。
由南往北的平江路有两条并行的路,
左侧临顿路,右侧仓街,
都与平江路横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无数横街窄巷参差着。
比如狮子寺巷、传芳巷、东花桥巷、
曹胡徐巷、大新桥巷、 卫道观前、
中张家巷、大儒巷、丁香巷、胡厢使巷、
萧家巷、钮家巷、 悬桥巷等等。
平江路的风华绝代
不是由平江路本身这条街的小桥流水铸就,
也不是因为江南水城姑苏人家的枕河粉墙黛瓦,
而是由这些街巷里大大小小深藏不露
隐秘于市非富即贵的显赫世家的传奇谱写。
这些横街窄巷如低调的隐士一般,
在两旁喧闹的街道中,显得格外的安宁。
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去
探寻这些被历史面纱遮掩的巷子吧,
你一定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平江路!
大儒巷,长发商厦南的一条巷子,西起临顿路,东至平江路。原名“大树巷”,因明代大儒王敬臣在此居住而改称“大儒巷”。
既然大儒巷的名字来源于一个人,那么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王敬臣。
王敬臣(1513~1595),字以道,号少卿,长洲(今苏州)人。万历中,受荐国子监博士,辞而不就。万历二十一年(1593),巡按御史甘士介继续推荐。但吏部认为:王敬臣已八十岁,不宜担任官职,请以优礼相待吧,得到皇上允许。王敬臣的学说以“慎独”为先,在家开馆讲学,先后收有门生四百余人。学者称他为“少湖先生",誉为明代“大儒”。因此此巷称为“大儒巷”。
大儒巷虽仅400多米长,却内有昭庆寺、眼目司庙(又称老眼目司堂)、遵义知县王节愍公佐圣宅、德龄堂吴宅、端善堂潘宅、丁宅等众多苏州控保建筑,有些现在还作为民宅使用。什么叫眼目司堂呢?就是向神祈祷,之后将庙堂里树叶煎服,便能治愈目疾。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苏州除了大儒巷,另在潘儒巷和吴县城隍庙也各有一座眼目司庙。
大儒巷连着苏州两个旅游必到之处,观前街和平江路,一头是喧嚣热闹的商业街,一头是安逸小资的文艺之地。大儒巷就像是一条时空隧道,在一步一行之中让内心平静下来。
昭庆寺,始建于元天历元年(1328),在经历了明清数次废弃、修缮后,1907年被封收归官后改为高等小学校,后为平江区大儒中心小学,1985年学校迁走。2005年,昭庆寺被全面翻修,现为平江区文化中心。
快到平江路,遇到一个现代感十足的建筑,王小慧美术馆。这种现代风格的苏式建筑在这条朴素的小巷子里显得独树一帜,有兴趣可以进去参观。
大儒巷,正如它的名字一般,深沉厚重而富有韵味。
钮家巷接着临顿路和平江路,临顿路车水马龙,平江路人流如织,两端的繁华之间,钮家巷像一位安静的老人,默默看着世界。所以,当你从繁华中穿过,走进这条巷子的时候,真会感觉时空转移,更会觉得,可能一百年前,苏州人就是这样生活着。
巷口就是状元宰相潘世恩的故居。潘世恩为官五十余年,历事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故称“四朝元老”。据说当年潘公子中状元,皇帝召见问他住哪里,他一紧张,把原本住在玄妙观西说成玄妙观东。为了不犯欺君之罪,就把家搬到钮家巷了。
潘公子搬去的钮家巷,可是好地方,古时苏州人都称这里为凤池乡。相传为泰伯第16世孙吴武真第宅,有凤集其家中,有池沼,因名“凤池”。宋朝顾氏居之,明为袁氏,又为钮氏居住。康熙时河南巡抚顾汧去官归家,重金购得,修建园第,名“凤池园”。苏州的很多巷子都是以姓氏命名,不过我很奇怪,竟然不叫潘家巷,而叫钮家巷?这钮家是干什么的?据说叫钮志恒,是个状元,所以钮家巷也有志恒里。同治年间《苏州府志》说:“钮家巷,旧名銮驾巷” 。在苏州话里,钮家巷的发音和銮驾巷相近,我倒觉得名字演变而来更有可能。
过了潘世恩故居,有个新一里,穿过长长的巷子,可以看到当年两个大家族的老宅——陈宅和王宅的旧地,也是凤池园的一部分。直到上世纪60年代,这里还能看见凤池园的痕迹,但后来改成厂房,菜地,民居,最后就消失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是搬走之后留下的残痕,里面只住着四户人家。想起当年人丁兴旺的大家族,现在的样子,多少让人感叹。
这座古井的凹痕,据住户说,夏天冰西瓜磨出来的,看这痕迹,也必须是上百年了。井里的植物很茂盛,湿润得泛光。
旧书店,是钮家巷的另一个重点。其中必须要提这家“文育山房旧书店”。店主江澄波先生,80多岁,是苏州旧书业专家,曾经在苏州古旧书店工作,退休后创立这家书店。我经过的时候,老先生正在“做书”,把手写的书页一页一页的粘到宣纸上,十分专注又十分缓慢。那份专注,坚持一辈子的平凡事业,让人感动。不远处,还有一家十方书店,也是旧书店。如果你多一些时间,在旧书店常能淘到一些好书,尤其是关于苏州的,已经绝版的书,这里可能会有。
路口的平江客栈十分惹眼。平江客栈原先也是一位方姓家族的大宅,重新修缮之后,就成了一家客栈。
平江客栈对面,就是董氏义庄,现在也是经营性商业区。义庄这一宗族组织,可是苏州特产,肇始于北宋范仲淹创建的范氏义庄。清道光二十一年《济阳丁氏义庄碑记》载:“苏郡自宋范文正公建立义庄,六七百年,世家巨室踵其法而行者指不胜屈。”
这是古迹众多的一个苏州小巷。
据介绍,悬桥巷东起苏州平江河,西至临顿路中段。全长379米,宽2米,1985年改石子路面为水泥道板路面。据《吴县志》载,“迎春巷,一名员桥巷,今悬桥巷”。相传明魏忠贤在巷内造真馆,为安全计,建造悬桥,故名。
钱伯煊的故居在这里。钱伯煊,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幼承家学,从小受嗣父,吴中名医钱益荪的影响,酷爱医学。稍长,攻读《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医药著作,基础扎实。十六岁拜阊门内御医曹沧洲之子、江南名医曹融甫为师,学习中医内科,尽得师传。二十岁回到家中,随嗣父学习中医外科。二十二岁即在悬桥巷内独自开业行医。钱伯煊医术高明,从医严肃认真,故疗效显著。加上待人和蔼,服务周到,深得病家信赖。开业不久,上门求治者与日俱增,宾客盈门。中年以后,自成一家,名扬江南。
丁氏济阳义庄是清道光十八年,丁锦心用一万五千多两银子购买1000多亩土地而建立,后知县丁士良又置书田三百亩,设义塾。丁氏义庄原来规模相当大,现存庄舍三进,头门三间五檩,前有“丁氏义庄”砖额,后有清咸丰七年门楼,砖雕精致古朴,门楣题字是清代书法家所书。大门正好敞开着向里探望,昏暗中杂物堆积,有多家居民在此居住。
洪钧故居,洪钧(1839-1893年)字陶士,号文卿,同治七年(1868年)30岁中状元,做官做到兵部左侍郎。光绪十三年(1887年)起充任出使俄国、德国、奥地利、荷兰四国的外交大臣,成为中国古代状元中惟一的外交官。其间他利用西方资料撰著的《元史译文证补》,开创了利用西方著作、资料研究元史的新纪元。
尽管这条小巷很窄,但那种深厚的历史氛围是大街上高楼大厦无可比拟的。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狭窄“土气”的小巷。
戴望舒的《雨巷》,曾经那样纤秀地描述着这条如同丁香姑娘一样的古老巷子。
丁香巷,一条刻划在苏州城南版图的平静小巷,如同所有的姑苏小巷一样,这条典型的吴中闲静小巷,怎么就会让诗人如此孤枕难眠,久久徘徊在雨巷挥之不去的影子里呢?
无法想象,将近一百年前,诗人是在怎样的一个雨天,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态,走在这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上,那把油布伞和那个诗人,还有这条巷道,是否真的记住了这位浪漫而又多情的诗人,也不知道诗人是否真的遇上了一位让人相思无限的姑苏女子…
但是不管怎样,我记住了,丁香巷,一个充满雨意,一个充满柔情,一个充满诗韵,如花似玉一样的深长小巷。
曾经有好事者,专门著文考证关于雨巷的这段诗情,其实在我看来,这样的情调、这样的意韵、这样的美丽,只能诞生在苏州,只能在紫丁香怨艾一样的季节里,才能展示着姑苏小巷的风采,这便是江南古城才有的小巷深情。
每个城市都有城市的风貌和精神,这种精神必定是城市文化的某个结晶,比如上海的石库门。而在苏州,小巷便是城市文化的某种风情写照,在这一点上,丁香巷便是这个城市的典型代表,难怪戴望舒会用独特的语言和情感,来叙述这段美丽的风情。
在苏州,或许没有了园林,苏州仍然还是苏州。而没有了小桥流水,没有了长巷深弄,苏州也许就不再是苏州了。
胡厢使巷,丁香巷,悬桥巷,狮林寺巷、大儒巷、钮家巷… 平江路附近的小巷总有一股独特的气息,那些高高的垣墙,曲折的街巷,它们每一个地方都有着水乡曲径通幽的独特魅力,引着我们去探索,去感受。
- END -
苏州咸话(szxh0520)
QQ:2439027455
新浪微博:苏州咸话0520
了解苏州话 传播吴文化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