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我们想用三千字和你谈一谈“真相”.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Red yellow blue、“The low-end population "、Jiang Ge Case......这几个月的新闻一如既往地充斥着反转的戏剧性。票圈总会见到表述截然相反的意见表达。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官方的结论发声大多是被怀疑的一方。官媒的习性我们不想去讨论,我们想好好讨论一下”真相“本身。

好家伙应邀写了这一篇干货,这大概是本号前所未有最长的一篇推送了。

什么是真相?

 




空白

真相: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

暂且当它是 “真相”定义的真相吧,如果你信。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关于真相的要点有所不同。



现代主义:

  1. 了解世界的方法是对其进行切近的观察,再把观察到的情况予以分类和解析。

  2. 事实与意见是两回事,事实为真相之基础。

  3. 人们有能力客观地获取事实。

  4. 科学发展正在令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后现代主义:

  1. 不存在绝对的真相;真相因个人所参与的共同体而异。

  2. 我们对事物的真实运转情况一无所知。

  3. 我们仅仅知道我们用来描述事物的词汇。对事物有多种不同的描述,我们选择那些看来最能够实现我们的目的的描述来加以使用。

  4. 科学可能、但也许不能发现真相。

  5. 没有任何人是客观的。每个人都以共同体成员共同接受的想法为基础来定义这个世界。

  6. 人类的境况并没有变得更好。




关于


楚门的世界


02

意识鼓




空白

楚门生活在一个被设定的虚假世界,身边的所有人都在演戏,只有他蒙在鼓里。直到有一天,他发觉了自身所处世界的不对劲,经过一段抗争,打开了真相之门。

我多年后还在思考关于世界真相的问题。假如给你一个选择的机会,你是愿意做一个知道真相的人,还是一个蒙在鼓里的人?真相可能残酷到让你怀疑人生,痛苦到让你想要轻生,让你后悔打开那扇真相之门。也有可能,你会被灭口。蒙在鼓里可能不会感受到太多的痛苦,甚至还很舒服,不会考虑太多,目力所及,活在当下,除了需要付出不明真相的代价,世界开满鲜花。


我们很可能就是生活在鼓里。这个鼓上下加曲面都是可显示的玻璃,整个鼓面的玻璃每天都在展示着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根据你的年龄成长而定义,从生到死播放的信息构成了你的人生轨迹。这个鼓以及你本身,就化成了你的世界。问题的关键在于你一生中鼓面立体全息屏幕所展示的信息只是“上帝”所想让你看到的信息。你对于世界真相的了解也只能从这些信息里去辨别。你所追求的真相,也只是你想要并且愿意相信的真相。换句话说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真相的了解是从“上帝”想让我们看到的信息里抽取的真相中再选择自己所相信的那一部分。


真相的胞弟


重点




03



空白

谎言与欺骗,是人类社会永不落幕的演出。

谎言,在知道事实的前提下以欺骗别人为目的说出不同于事实的话。

欺骗,涉及各种欺诈、不诚实和误导性的行为,包括说谎。


有讽刺意义的是,人们是在一个重视真相的社会系统内享用谎言和欺骗带来的好处。谎言之所以在人类社会一直存在,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社会和谐的价值优先于,并经常优先于说实话的价值。谎言可以帮助人们应对恐惧,忍受压力,获得对生命中不确定和负面东西的控制感。

《听见你的声音》中有一段话:“让世上的关系变得平和的,比起真相,更多的时候是谎言。谎言会缝合暂时的矛盾,使不安沉睡。真相比谎言更让人难受,所以大部分人都想避开真相。”


从语言的角度来说,人类祖先最开始使用的语言与周围动物表达信息的信号系统没有什么不同。表达警报信息的词语就是其他动物警报声。所使用的语言与他们实实在在看到、听到的东西紧密相关。与我们今天使用语言的方式相比,那时几乎没有撒谎和欺骗。我们的语言应用技能日趋精湛,撒谎和骗人也变得习以为常。


Rappaport说:“符号与其所指并不是百分百相符合,符号有一定的灵活性,话语表达的含义能够超越此时此地。这种灵活性极大地‘鼓舞’了谎言的产生。谎言是语言符号的私生子。”


Campbell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语言是一种分层密集的媒介,不仅能表达真实,也能将事实呈现的面目全非。”



欺骗是种沟通的形式,是地球上所有生物都会有的行为,对于物种的生存至关重要。欺骗一直是人类行为的一部分,是人们达到目标的或有用的或灾难性的策略。大多数的欺骗都是为了利于目标达成,所以没有理由相信人们会停止欺骗。欺骗行为可以分为:非人类欺骗、儿童的欺骗与被骗、自我欺骗、实施谎言与欺骗,说谎/骗子专家。还有面向民众的谎言和欺骗:、,公众领域的视觉欺骗。



真相


04




与“真相”相关的另一个词是“后真相”。“后真相”是指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无视客观事实,盲目迎合受众的情绪与心理,使用断言、猜测、感觉等表达方式,强化、极化某种特定观点,攻讦抹黑对手,或博取眼球效应和支持率。


2016年11月22日,牛津字典宣布,“后真相”(post-truth)是其年度词。牛津字典把“后真相”定义为“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词典编辑表示,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及英国脱欧的大背景之下,“后真相”一词的使用率急遽上升2000%。在后真相时代,真相变得无关紧要了,甚至没有资格跟谎言同场竞技了。“知道一件事对不对”让位给了“感觉一件事对不对”。所以,川普最喜欢用的句式是“有好多人说……”至于到底多少人说,这些人是否可信,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感觉上好多人都这样认为。有人称之为“truthiness”,意思是“应该是对的”、“看似是对的”、“感觉是对的”。


 
题外漫谈一句,这种有意思的年度词汇评选,各大出版商都玩,我天朝也是每年只报道“选择后”的年度词。原因嘛,你懂?

在后真相时刻,我们看到的景象是:你说你的,我听我的。一方面,你或许并不在乎我相不相信;另一方面,你可能不管说什么我都不相信。人们质疑的声音越大,那些声音被消失的速度就越快;而声音消失的速度越快,人们也就越不相信。人们也并不是不在乎真相,只是真相很难被发掘。即便真相真的来了,人们可能也是半信半疑、将信将疑。

如果说谎言与欺骗是黑,那真相就是白。谎言和欺骗就是颠倒黑白。从光学术语上,可以将真相定义为白光:当所有颜色混合在一起时,我们所看到的就是白光。真相根植于事实之中,但个人的想象、信仰和经历会影响我们对于事实的处理。情感和解释因此成了组成真相的光谱部分。一个人的想象、信仰和经历都有一种力量,要么照亮现实,要么让现实无法看清。

黑与白、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对与错……或许我们所追寻的事物就像一张纸,都会发现它的反面,都必须与其保持平衡,如果想消灭其中一半,另一半也会消失。均衡之道,存乎万物之间。我们所追求的事物,不管是什么,追本溯源到极致可能就会回到原点,而这个原点就是万物之始,姑且称之为太极。或许到那时一切谜团都解开,真相大白,一切不复存在。

参考文献

[1]胡泳.我们离真相更近了吗[J].中国企业家.

[2]马克 L.纳普.谎言与欺骗:人类社会永不落幕的演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3]玛丽安.卡琳奇.真相 [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

[4]胡泳. [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年第4期

[5]方可成.中国的“后真相” 时刻.[Z].微博.2017年


图|来源网络

文|好家伙



无畏的太阳

无畏的太阳

第一个模板。



界世的你当不

只作你的肩膀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