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刘永福创建了黑旗军。他以羁旅之身,助越抗法,曾数度大胜法军,名震中外。
19世纪中叶,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发生危机的紧急关头,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刘永福不屈不挠地抗击外敌入侵。在中法战争中,他配合清军共同阻击法军,多次取得胜利。中日甲午战争时,他为帮办台湾防备,在反割台斗争中,,予敌以最大打击。他历任南澳镇总兵、碣石镇总兵等职,镇守南疆海面;驻守粤东、省城,尽职尽责。辛亥革命时,他出任广东省民团总兵,捍卫辛亥果实。
纵观百年,刘永福以骁勇善战闻名,纵马横刀历经百战,以血肉之躯守护江山,他的忠诚和信义,他的业绩,他的威望,他的传奇,都长久留存于他奋斗过的地方,如珠江水长流不息,永不枯竭。刘永福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存于中华大地,续于后世,激励后人。
人物简介
遗址介绍
刘永福营盘碉堡遗址位于五山路华南理工大学化机系A1宿舍大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北十二学生宿舍)
从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的西北门踏入学校的北区,穿过起伏的斜坡和恬静的北湖,再从大洪山路直上,进入学生宿舍园区,远远望去就可发现有一棵五层楼高、十分粗壮的“大树”,近观却又发现它的“树干”却是由一块块砖瓦组成,这便是刘永福营盘碉堡。
碉堡外为青砖灰砂,内有两层木阁楼,圆形。据《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天河区卷》介绍,碉堡高有5米,直径很长,达5.6米。墙上有两层放檩条的洞眼,3层外窄内宽的枪眼,底层、中层和上层共14个枪眼。碉堡顶还有4个半圆形瞭望台。砖与砖之间用灰砂粘接,枪眼、瞭望台则用灰砂批荡。底层还有一门口,高约1米,宽0.9米,门口有砖基高0.4米。
据资料记载,刘永福营盘碉堡建于清末,曾是黑旗军领袖、清末爱国将领刘永福的营盘。1895年,台湾保卫战失败,刘永福被迫退返广州,后又回广西。1899年11月,刘永福回广州,建黑旗军四营,便驻扎于该地。该碉堡应为瞭望守卫之用。
2009年,天河区人民政府公布此处为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立碑保护。
刘义亭位于华南理工大学北区4号楼西
始建于民国26年(1937)2月11日,,""中遭破坏,1988年按原貌重修此亭,。匾和纪念碑均为原件。
该亭坐东北朝西南(方向225度),高约6米,边长2.2米,占地面积20平方米。该亭左前为一幢建筑,其余方向为高大丛林、草从。屋顶为六角攒尖顶,瓦面为绿色琉璃,几条飞脊为黄色琉璃,莲花纹瓦当,如意形滴水。有6条圆柱,上端为方形,有浮雕的卷叶纹,柱身以细小石米饰面,整体风格是仿造古希腊的爱奥尼亚柱式。檐下六个角上都有龙头作装饰。亭子四周廊柱的柱脚边有通花的座凳栏杆,可供人憩息。亭子地面用花岗岩石铺成。栏杆的缺口处有两级台阶直上。屋檐下有一木匾,书"刘义亭"。署名为"邹鲁",即当时中山大学校长,已被涂。左边还有一枚印章,但难以辨认。
,碑身高1.02米,宽57厘米,厚21厘米,碑座高61厘米。碑文为邹鲁书写,繁体字,无标点。意为勉励学生向刘永福学习,复兴民族。
本校校地为刘义将军营寨之遗址。湘主席何云樵先生捐资千元,建筑此亭而留纪念。登斯亭者,咸能继将军御侮之志,则民族复兴可指日焉。
广州著名旅游胜地枣白云山上一景,在玉虹洞,为寺院。于清道光四年(1824)由吟坚和尚始建,当时仅有“茅屋数椽”。随后陆续增建,到光绪年间(1908),成为白云山规模最大的寺院,是古代白云山玉虹涧名刹。自上而下有慈云殿、甘露泉、大雄宝殿、虎跑泉、六祖殿、玉虹池、石桥、牌坊等建筑或古迹,它们与其它景点一起,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
据番禺志,能仁始建于道光年四年。然据咸丰三年《重修能仁寺记碑》,其时仅“茆屋数椽,仅避风雨”而已寺僧了尘,俗称刘四和尚,本顺天贵胄,父兄皆官居总兵,本人亦考中武举后忽悟“大丈夫不当壮游万里乎!”遂游侠四方,至此地,喜玉虹洞之岩壑幽深,拜吟坚上人为师,并能仁寺发大原“欲作大观经数十年,积殊累寸,终成宏愿,于咸丰元年开工三年落成。
参与办法
1.微信关注“广州市天河区博物馆”,后台回复“寻迹怀古”获取遗迹介绍;
2.前往介绍中任一遗迹并与其合影;
3.于活动结束日(2017年12月15日)前配文“纪念刘永福诞辰180周年,寻古怀迹,我在_____”分享到朋友圈并截图发送至“人文与法学学院团委学生会”公众号后台。数量有限,仅限前200名;
4.凭截图到人文与法学学院社区德馨堂兑奖处领取文创礼品。
5.兑奖时间:2017年12月16日14:30-17:30。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单位。
人文与法学学院社区德馨堂门前
还有与刘永福相关的故事展板
欢迎大家前往观看哦~
民族英雄,等着你的发现-
资料来源 | 网络
微信编辑 | 石卒
责任编辑 | 姜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