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西藏老照片 | 曾经的古城版“七十二家房客”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现存鲁普一巷17号的夏扎府邸,原是旧时贵族遗产,是老城区最古老的非寺庙建筑,大约建造于十九世纪初期。这里曾是西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夏扎家族居住的地方,也是现在“中国唐卡之都”唐卡画院的所在地。


2010年7月,夏扎庄园启动维修,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再次恢复了往日恢宏壮丽。



2014年9月,“中国唐卡之都”揭牌仪式在夏扎大院隆重举行。夏扎庄园成为“中国唐卡之都”唐卡画院所在地,曾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也被迁出妥善安置。



近200年的时间,沉淀下的是历史,依然伫立的是栉风沐雨的老房子,而留给曾经居住其内的人们的,也许将是一段回忆。那么早在十九世纪初期,刚刚落成的夏扎大院是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从西藏老照片中寻求答案。




曾经的古城版“七十二家房客”


 | 毛中华  摄影 | 晓东




从整日忙碌的八廓街挣脱出来,漫步在顿显清净的老城区,一座座外墙或黄或红或粉白的建筑就矗立在狭窄巷道的两旁,在拉萨明媚的午后阳光下呈现出迷人的影调。这其中就有一座称为“夏扎”的贵族院落,属于前西藏地方政府大贵族夏扎家族,只是现在少有人提罢了。

▲图:这里的石墙完全有别于现代建筑千篇一律的混凝土墙,而是揉合了手工匠人的技艺与热情,仿佛具有了年久的生命。


夏扎府邸是拉萨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贵族官邸之一,大约建造于十九世纪初期。它完全地展现了旧西藏城市贵族府邸的重要特征:传统而经典的布局、和谐的比例尺度、精湛的建造工艺及高水平的装饰艺术。


▲图:窗框外的黑边装饰已成为藏式建筑的一种象征。这黑边装饰与藏族人们的牛头崇拜有着最密切的关联:窗户本身就是一个牛头,而黑色的窗边无疑是象征那最具威力的犄角。

夏扎府邸位于大昭寺正南,距大昭寺的中心位置直线距离约两百米,能与最神圣吉祥的祖拉康比邻而居向来是虔诚的佛教徒所看重的。


▲图:这是我们所能找到的唯一一张确认为夏扎家族的人物照片,照片上的人是擦绒家的女儿,后嫁与夏扎家为妻。


夏扎全称夏扎“俄巴”,据说,贵族“夏扎”的祖业位于拉萨市甘丹寺附近,名为“甘丹夏热霍巴谿卡”。家族缔造者为夏扎。贡嘎班觉及其大儿子顿珠班杰。



大院曾经被分割成四十二户人家,成为各路人马的聚居之所,不管他们是否知晓这府邸的历史。



次央在夏扎大院门口炸土豆,炸土豆是小本生意,次央的炸土豆摊一天最多时能售出三十几份,每份一元钱(2007年市价)。生意最忙碌的时候一般是在下午,院子里的小孩子们都放学回来了,短暂的忙碌后她开始做些自己的事情。蓝布围裙里的衬衣在搬运煤气罐子时被不小心扯坏了,次央有些不好意思,她找出针线盒准备缝补一下。



夏扎大院后院的三楼有个小平台,拉萨的初春季节,下午总是会乌云密布。阳光普照的小平台上,扎西的奶奶会在这里摇着转经筒等他回来。



再过两个月扎西达娃就要和老婆带着两个孩子回昌都的山区里去挖虫草了,这段时间他有些空闲,孩子交给父亲来带,自己经常出去转转街,找朋友聊聊天。老人年纪已大不能再陪儿子去山里,他很疼爱两个孙子,在即将分开的这些日子里,几乎和孙子形影不离。



拉姆和女儿住在大院最后面三楼的小院子里,她家的门廊上至今还完整的保存着过去的绘画。最近她家里来了个亲戚,这使得她很忙碌,常常要陪着亲戚外出。



在白天里,整座大院是孩子们的天下,这些还没有上学或是本来就没有学上的孩子们在院子里四处游荡。他们很有规矩,很少跑到院子外面,也可以说,这种规矩是因为在他们背后有那些坐在阳台上,门房里和院子门口的老人们的监督。



夏扎像是一座迷宫,也像是一座城堡,孩子们在里面有着自己认识这座庄园的态度。他们可以任意穿行于每个角落,我们也可以在任何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他们。



拉姆的亲戚带着小女儿转街回来,他们像久居这座大院中的居民一样坐在次央的炸土豆摊边。因为儿子要回来了,次央最近心情不错,常常会免费给院子里的小孩子夹些炸土豆吃。



白马俄布倒在奶奶的怀中,他是从来不拒绝照相的。可奶奶不同,只有与孙子一起时才肯让我将相机对准她。



儿子达娃达杰长得很像他的父亲扎西达娃,不过他更爱和自己的爷爷一起玩耍。有时候爷爷会将小达娃抱到街上去走一走,不过这样的机会很少。



拉姆女儿的衣服都是自己来洗,刚刚洗过一半她就玩耍起来,这让拉姆有些生气。



下午卓嘎开始在二楼的阳台上升牛粪炉子,因为买回的牛粪质量不好,使得整个楼道都烟雾弥漫。她的弟弟却一点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不停的钻进烟雾中乱蹦乱跳。



初春的拉萨还有些寒冷,白马俄布在阳台上洗了个头。他挂满笑容的脸蛋上看不出丝毫寒冷,不等头发干透就又跑到院子中玩耍去了。



夏扎大院虽然被分割成四十二户人家,但它更像是一个大家庭,里面生活的人们面对新的一天到来时,都是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这个院子的居民已经被迁出了,只有住在那里的人们知道,他们自己更加依恋的不是这里低廉的房价,而是院子中生活的点点滴滴。


-END-



《西藏老照片》今日头条号是基于《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的一个图片传播平台,我们致力于挖掘西藏的历史人文,讲述那些曾经发生的故事。《西藏老照片》也是迄今唯一与“今日头条”达成合作与版权保护协议,并呈现西藏老照片的头条号。


你想了解上个世纪的西藏贵族吗?你想回到十年前的老光明喝喝茶聊聊天吗?你想看看青藏铁路通车前的那个冬天吗?你想在十年前拉萨的八廓街上走一走吗?你想跟着1960年中国登山队一起登顶珠峰吗?你想知道50年代藏汉儿女的爱情故事吗?


来关注《西藏老照片》今日头条号吧,这里有另外一个时空,在等着你,将历史一页页翻开。

《西藏老照片》现在也正式向全国读者们征集藏地老照片,那些泛黄的记忆会打开些什么,期待你和我们一起重读。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投稿要求:请务必注明版权所有并留下详细的联系方式(邮箱和电话)。
投稿邮箱:tibetpicture@163.com(请写信与小编联系,进一步沟通投稿事宜)

点击原文链接或长按图中二维码关注《西藏老照片》今日头条号。


相关阅读

西藏老照片 | 九死一生的昌都牦牛运输队

西藏老照片 | 一个汉地作家在海拔4000米藏区牧场的游牧生活

西藏老照片 | 1990到2006,凝固的藏地肖像

西藏老照片 | 七十年代的西藏生活

西藏老照片 | 1950年代徒步墨脱:门巴、珞巴族,狩猎与巫术

西藏老照片 | 20世纪50年代的4个藏汉爱情故事

西藏老照片 | 你是佛的眼,带我领略西藏的变换

西藏老照片 | 四十年前的西藏生活

西藏老照片 | 从贵族察绒之女到西藏第一代导游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西藏人文地理》9月刊“雪域精灵”,带您聆听西藏的自然脉动。欢迎您的合作,合作邮箱:xizangrenwendili@126.com 联系电话:0891-6821105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以关注我们《西藏老照片》的头条号啦!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