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万得数据,债市一共58.35万亿体量,今年下半年到期4.44万亿,其中煤、钢等违约高发行业有7000亿到期】
来源:万得通讯社
今年以来,国内债券违约状况频出,目前已有38只债券兑付违约,涉及18家发行主体,违约金额高达247.61亿元。不管是从违约债券数量还是违约金额,均已达到去年全年的2倍。下半年,国内债券市场到期规模将高达4.44万亿元,其中,煤炭、钢铁等债券违约高发行业到期规模7000亿元左右。国内债券市场或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兑付压力。
2014年以来国内债券市场累计62只债券违约,违约金额达到了376.31亿元。而截至7月26日,2016年违约的债券数量就已达到了38只(18家发行主体),占比61.3%,违约金额247.61亿元,占比高达65.8%。
其中,今年上半年的违约债券数量和违约金额均为2015年全年的两倍,债券违约形势严峻。
煤炭钢铁行业成债券违约重灾区
从债券违约情况来看,钢铁、煤炭、建筑工程及有色等产能过剩行业已经成为债券违约的高发区。其中,钢铁行业的违约债券共8只,违约金额67.7亿元,占2014年以来违约总额的18.0%。
而2016年以来的38只违约债券中,钢铁行业共有7只,涉及金额47.7亿元;煤矿金属行业共有5只,涉及金额30.0亿元。
按此计算,截至7月26日,今年钢铁煤炭行业的违约债券数量和违约金额占2016年总额比例已分别达到了31.6%和31.4%。
另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下半年,钢铁、煤炭、有色这三大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累计债券到期规模近7000亿元,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期增30%,8月开始将是债券到期高峰,届时会有约900亿元债券到期,10月和11月分别有902亿元、935亿元的债券到期。
同时,整体债券市场年内的到期规模也将攀升至顶峰,总量或达到4.44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逾两成。
央媒:市场化原则处置债券违约
面对越来越多的债券违约问题,该如何科学处置?
信达澳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资金经理邱新红分析,“在岸债券市场最大的风险是再融资风险。面对如此庞大数量的债券到期,如果中国债券发行人不能卖出新债偿还旧债,将会出现更多违约。”
央行主管《金融时报》7月23日刊文称,刚性兑付只治“标”不治“本”,且负作用明显。在债券违约时,刚性兑付虽然能够暂时保护投资人的利益,能够缓解一时的社会矛盾和维稳压力,但其本质是在“麻醉”投资者的投资理性,使投资者丧失市场风险的判断能力。市场化改革的车轮只能向前绝不能倒退,债券违约的处置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
近日的G20峰会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谈到国企违约也已明确表示“help but not bailout!(中文意为“援助但不兜底”)”。不轻易进行财政干预,(只有)当出现系统性风险时公共财政(才会)不得不介入。
信用债借新还旧难度增大
债券违约事件频发,已经影响到各大机构对后市的判断。
华创证券发布债券日报称,7月以来,信用债市场回暖趋势显著,无论一级发行利率还是二级市场收益率都出现明显下行,但是信用债市场的好转更多表现为机构配置压力下的被动向好,而非市场信用环境根本好转后利差的主动收缩,信用环境的更本好转还有待观察。
招商固收研究团队也认为,“对于2016年债券市场,维持谨慎的看法,暂不对利率顶部做判断,继续以防御为主。”
国泰君安首席债券分析师徐寒飞分析称,由于受到超长期利率债“疯狂”上涨的影响,目前收益率曲线全面下行,地方政府债(一级招标利率已经接近国债)、信用债也跟随上涨(信用利差缩窄),甚至包括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短融。
中国证券报援引交通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交易员卢鹏的话表示,结合债券市场的整体环境看,相对于顺风顺水的上半年,下半年债券市场将面临资金面收紧或大幅波动的风险。在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信用债个券整体违约风险的暴露会继续增多。而相关债券违约之后展期或借新还旧的难度,可能因所处货币环境的偏紧而显著增大。整体而言,下半年投资者对于信用债市场高风险个券的风险规避情绪仍会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