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王姝 见习记者 夏琳/文 记者 章继军/图
信阳,羊山老五街,胡同深处,是57岁木雕艺人万建军的作坊。
十来岁起,他就跟着老父亲学木工,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木雕、根雕师傅。在对木材、石器的打磨中,四十载岁月缓缓逝去。机器时代下,他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引人关注。
前二十年木工 后二十年雕功
3月2日,初见万建军,他正在进行木板雕刻。
一身灰尘和木屑,右手持刻刀,左手扶木板,弓着腰,沿着木板上绘画标记雕刻。
一双略显粗糙的手下,木板雕刻的边角已初具雏形。看见我们,他停下手中的活,乐呵呵地打招呼。
空气中漂浮着细小木屑,十来平米的房间,充溢各种木头味道。靠墙架子上,随意摆放制成的大叶紫檀雕金鱼、樟木乌龟,姿态各异,细节考究。
万建军带我们去他的仓库看木材。看他行走间双腿缓慢,得知是股骨头坏死,长时间站立尚且困难。但对于高强度的木雕和根雕工作,万建军从未停歇。
选木材、设计作品、锯木头、将其刨平、拼接,然后绘画、雕刻、上漆,一件作品短则数天,长则数年。
“要学木雕,必须先做好木工。”1973年,十几岁的万建军跟着父亲做木匠活儿,寻常的桌椅用具,都让他着迷。
三十多岁时,他开始在原有木工技艺的基础上,琢磨木雕、根雕等艺术。这是经验活,除了自己琢磨,最重要的就是不断练习、总结了。比如用材必须选择材质坚硬、木质细腻、木性稳定、不易龟裂变形、不蛀不朽能长久保存的树种才是根艺造型的上好材质品种。如果历经数百年自然风化形成的陈化料,其质坚几乎接近化石,是根艺的佳材。再比如,香椿木泛红、臭椿木泛白,连结一起使起木料纤维相互制约,更结识、美观。
最初雕刻从观察、临摹开始,根据画作一点点雕在木板上。“比如柳树叶,看似简单,每一片脉络都不一样,风吹动和静止时,又不一样,必须多看,拍照出来研究,才能把握好。”万建军说,最开始创作速度很慢,如今技艺娴熟,已能随手勾出轮廓,便可雕刻。
如今,万建军已成为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多次获得国内、省内大奖。
融入地方特色、与时俱进的木雕艺术
万建军的家中,每一处都有他的创作。
梅兰竹菊木版画,反映信阳特色的南湾大巴、鸡公山、彩虹桥、茗阳阁木雕,飞机形状的茶几……既有夸张独特的构思,也有精雕细琢的巧心,更有古朴优雅的大气。其中一件由信阳阴沉木雕刻的根雕作品引人注意。
这幅作品,描绘了夫妻挑着担子在悬崖峭壁中赶路的情景。男子挑着担子,牵着妻子,正要穿过悬崖上的天路,赶往最高处的屋舍。一块斑驳畸形树根,经雕琢成为精美艺术品。二楼展厅摆放着万师傅近几年的根雕和版画作品。
“木雕是传统手艺,把贴合时代的主题意象融合进木雕中,很有意义。”站在一幅奥运木雕作品前,万建军介绍,这是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创作的,以圆形象征地球,球的直径为56公分象征五十六个名族,两边的和平鸽正对着中间奥运标志,象征和平,下方是北京天安门和长城……这些都蕴含着自己的爱国热情。
机器时代下心系传统工艺发展
万建军的名气越来越大,徒弟也收了不少,真正坚持下来的也不多。
“要学木雕得先练木工,时间长,坚持下来确实不易。等技术差不多了,又遇到现在木雕市场被机器冲击得厉害,很难静下心来创作了。”万建军告诉记者,机器雕刻虽然速度快、价格低,但是没有人工雕刻的细腻。比如雕刻古代男子,身形应该粗狂,脸部应该细腻,机器制作的话力度不会有变化。而且,电脑雕刻只能达到三公分的厚度,人工制作则没有限制。
据悉,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的中国,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已出现木雕鱼。秦汉两代木雕工艺趋于成熟,唐代大放光彩,明清时代多见为生活风俗、神话故事,深受社会欢迎。
历史悠久的传统记忆,在机器时代下也面临困境。如今跟着万建军学木雕的,多是经济富足、出于兴趣的人,专业木雕师傅在当地寥寥无几。“我比较担心,这种手艺以后慢慢绝迹了。”万建军说。
征集新闻线索
你吐槽,我报道
主编:李光远
责编:黄子格
值班审核:张亮
信阳新闻热线:0376-6651238(白天)
短信微信投诉:18737675620(晚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