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头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童年的歌谣里,毛驴就是一萌宠,任劳任怨还惹人喜爱。而在肥东县石塘镇上,有一支三人搭档三头毛驴组成的垃圾清运队,每天将各个生活区的垃圾搬运到垃圾中转站,一天最多能搬运10车。十几年来,“轻便、灵活、低碳环保”的驴车穿梭于街头巷尾,成了镇上一条亮丽的风景线,老百姓们都亲切地称之为“最萌环卫车”。
赶着驴车运垃圾您见过吗
4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肥东县石塘镇镇政府附近,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找到了这三驾环卫驴车,驴车用木板搭成,里面还放了两把铁锹。三头毛驴正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吃草,不远处,三个身穿黄色环卫工制服的老人正坐在石阶上聊天。他们就是三头毛驴的主人:黄永龙,70岁;阚毓兴,68岁;韦文茂,63岁。“早晨8点左右,垃圾就运送结束了。我们聚在这里放放驴,让它们吃饱了再回去,毕竟它们干的是体力活嘛。”年纪最长的黄永龙笑着说,小毛驴可是他们清运队里的“主力队员”。
每天清晨6点,黄永龙等人就驾着驴车出门了,他们负责的卫生区域是整个石塘镇区,任务就是将镇区三四十个生活区的垃圾分别运输到镇上的三个垃圾中转站。“每个人分派12-13个垃圾清理站点,一天能拉10车左右。”
小街小巷难进出驴车来帮忙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黄永龙、阚毓兴和韦文茂都是石塘镇有名的驴车拉货人。“每家每户有什么砖瓦、水泥、农作物等,都会找我们驴车去拉货。”几十年来,他们一直与驴车相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21世纪初,石塘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货车、农用车渐渐多了起来,黄永龙他们的驴车也自然而然被淘汰了。
2002年,在黄永龙看来,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尽管机械车增多,但镇区很多地方还是小街小巷,清运垃圾的机械车受到重重阻碍。“总是被小街小巷挡在门外,有阶梯的地方,机械车上下也不方便,耽误时间不说,运送垃圾的成本也高。”石塘镇常务副镇长卢因忠告诉记者。那时,石塘镇的领导就冒出了这样一个想法,“如果用淘汰下来的驴车清运垃圾,是不是可以解决进出难的问题呢?”
“后来领导就找到我们三个人谈了一下,如果干得还行以后就把镇区垃圾中转的活儿交给我们。”黄永龙回忆道。一转眼,用驴车清运垃圾已有12个年头。“镇上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机会,让我们可以重新上岗,每天干几个小时,悠闲自在,还可以和老朋友聊天、放驴,很快乐。”对于现在的生活,70岁的黄永龙很满足。他的毛驴已经跟了他三十年了,用他的话说,毛驴已经成了他的“小伙伴”。
毛驴平时温顺偶尔也会发脾气
昨天上午,三头小毛驴正在悠闲地享用着眼前的“美食”,突然其中两头打起架来,两个主人赶忙跑去拉架。“用我们这里的土话,就是‘一个圈里装不下两头倔驴’。”阚毓兴笑着说,这真正的“驴脾气”,他可是领教了多年。
去年夏天,阚毓兴刚刚将所有分派的生活区垃圾运输到中转站内,驾着驴车返回。毛驴突然开始狂奔,阚毓兴拼命拉住纤绳,可还是没有控制住,连人带车翻倒在路上。“回去后揍了它一顿,毕竟是畜生,总有发脾气的时候。”因为那次的事故,阚毓兴受伤进了医院。
与毛驴相伴了几十年,阚毓兴算是非常了解驴脾气,“驴大多数时候是温顺的,我们平时带它走街串巷时,人也很少,不会给交通带来麻烦。”
驴车已成镇上的风景线
黄永龙的毛驴脖子上挂了一圈大红色的布袋,是他自己缝制的,寓意为“讨个好彩头”。每次当驴车清运完垃圾走在马路上,很多居民都会驻足观看,“有些小孩还想骑驴呢。”
黄永龙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卢因忠告诉记者,老黄的儿子女儿都非常有出息,一个儿子还在大城市做了小老板。“儿子女儿都有车,还是不错的车呢。”说到儿女,黄永龙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和骄傲。但无论儿女怎么劝说,他还是愿意留在老家拉驴车,一个月一千多块钱的收入,很满足。用老人家的话说就是,“儿子开小车,老爸拉驴车,活得逍遥又快活”。“打算拉驴车拉到什么时候呢?”“拉到身体不能动的时候呗。”对于记者的提问,三位老人的回答很一致。
而在石塘镇居民的心中,老人们的驴车清运队已经成为镇上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如果有一天他们不拉(驴车)了,这道风景线也就消失了。”卢因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