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聚果 文 高邑凤茗 图
这一日,陪质量认证中心的岳老师去往河北临城的溶洞,虽距此仅四十公里,今天却是第一次来。问票价,观一洞五十元,其它另计。而其它景点是人工设置附着于溶洞之外的,我们就看一洞吧。
持票入口时候,检票人劝我们用一导游。扭身看岳老师,她摇头说不用,我们自己看吧。我与岳老师的想法一样,观赏风景,自己想看哪儿看哪儿,凭自己的感觉来认识风景,无论领悟多少都全凭个人的灵性。
曾几何时,山南头村人,开始在此山脚下繁衍生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旷古的田园绿了一度又一度,不老的炊烟袅然了千年又千年。
曾几何时,水泥厂、石料厂陆续在这里诞生。于是,隆隆的机器声、轰轰的开山炮声开始打破往日的沉寂。1988年7月18日清晨,此地山南头村四位村民同往常一样,来到原水泥厂旧址的无名小山上开山凿石。凿了没几下就把他们的钢钎凿进了山“腹”内。 4位村民大吃一惊:怎么这下边是空的?继续凿,随着“叮当”“叮当”的钢钎声,豁然出现一个深不可测的洞口,莫非碰到了传说中神仙的宝库?他们悄悄从家里拿来手电筒、腊烛、绳索等物,怀着神秘、惊恐、盼望的复杂心情钻入山“腹”中,对一密封幽深的洞穴进行了长达十几小时的探索!宝藏没有找到,那就不用保密了。迅即,“临城发现大溶洞!”的消息像插上翅膀一样传遍全省,传至国外。自此,这个古老大地的所有景物都为之一新。
依着指示牌,我们拾阶而上。脚下的这座山毫无奇险之处,有一些杂草、几棵矮树,裸露的岩石与他山也无区别,就这样孤零零的一座山,其中有啥稀奇呢?在半山腰,有洞口的标志,再次检票进入。
巷洞蜿蜒,洞壁安着电灯,脚下洇湿,不知是自然滴水还是人工喷洒。渐深,有标志牌指示最早入洞之处,应是当年发现者们最初的入口。专家鉴定说此洞乃是距今6500万年以来,太行山区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逐步抬升,使石灰岩裂隙由充水溶蚀状态变为滴水溶入,在溶洞中淀积成千娇百媚的地貌特征和风骚独特的岩溶景观。
行进间,岳老师说太热了,穿厚了不行,说话间脱了羽绒服,而我认为臂弯里搭一件厚衣裳太累赘,就忍了。
蜿转再行,骤现一廓大穹窿,四面奇异。此处洞体幽深,景观密集,开发者为其命名曰:“网状卷曲石”、“仙山琼阁”“玉簪对宝瓶”、“横天一枝”、“百叶石幔”、“玉龙钻天”和“孔雀开屏”,景点介绍说:此“崆山七绝”均为全国乃至世界溶洞中所罕见,其形成之因至今没有一个科学的权威性定解。还有阴差阳错、线型石管等千古之谜,使人难以想象。另有石钟乳、石笋、石花、石幔、石帘、石瀑布、石莲花、石葡萄、石珍珠,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有南国溶洞所有,更具南国溶洞所无,一洞囊括天下溶洞之奇观,一游尽得天下溶洞之景色。
正在惊叹间,身后有游人跟上来,由导游小姐引领讲解。此前,洞内杳然,只我和岳老师踢踏的脚步声,隐隐地有些恐惧,此时多几个同游更好。导游小姐引领着四个人,不停地解说这边是啥,那边是啥,景致一般的地方就让大家歇一会儿,并且说:让人家先过去。那意思是让我和岳老师赶快前边去吧,别跟在她后边听不掏钱的导游。于是我们紧走几步往前边去。但有许多奇妙的石笋石柱还需细细地观赏,后边的小队伍往往就跟上来了,导游小姐反复让她的服务对象给我们让路,最终因这洞中甬道太过单一狭窄而不能摆脱,这实在不是我们有意听她不花钱的解说。
在洞中绕来绕去,沿途的景点各有其奇,依次是“人间”、“天堂”、“地府”、“龙宫”、“迷洞”五个连环洞厅。人间洞厅,气势恢宏,景象万千,生机勃勃一片祥和。遍布有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的石笋、石钟乳天然造型。错落有致的石笋群,犹如秦俑列阵待命出征;天堂洞厅富丽堂皇,垂帘悬幕,五光十彩,帷幔倒挂,令人叹为观止。其中“玉龙飞天”为晶莹亮丽的白色石晶体造型,组成半透明的龙身腾飞洞顶,栩栩如生。精巧的岩溶微型景观,奇幻诡谲,神秘莫测;龙宫洞厅景观,优美、逼真、多彩、别致。巷道左右及顶端遍布石花、石珊瑚、石针、微型石管等惟妙惟肖的造型。
过了几处宽阔的大厅,折折弯弯的甬道多起来,导游说这儿的温度更高。她说对了,我里边的衣服都贴到身上了,再不脱一件衣裳是再也顶不住了。脱去了羽绒服,仍然是热。我想,不见得随便一个山洞都是这么热吧,既是溶洞,是火山岩溶回落形成的,那么这溶洞下边的不深之处,可能尚有赤热的岩浆。否则,仅是地平线之下二三米,哪有如此高的温度。
在洞内上下左右地绕来绕去,最终又回到那个阔大的穹窿,歇脚处,导游解说完毕,有摄影师围上来劝大家照像。岳老师说不照,那就不照了。歇息片刻,依路标往洞外走,尚不到洞口,身上就冷了,赶紧穿上羽绒服。
两个多小时的游览,归纳起来有两点感受。第一点是热,洞内温度奇高,让我下巴颌都滴着汗;第二点是奇,大自然竟能造就出如此的奇妙之处,阔大的洞厅已够让人惊叹了,洞壁还附以优美的钟乳石造型。
乘车返回,看着窗外这座外观平淡无奇的小山头,不禁感慨,大平原边缘突兀的一个小山包,内中却有万千气象,地球上那么多的山,是不是各有其奇呢?想当年四位村民在这个无名小山上开山凿石,无意中发现了此洞窟,失望于洞中找不见他们期待的大宝藏,之后才将此洞公诸于众,此山才有了名,才开始招财进宝。其实,这自然地质环境同样是宝,只是它不为哪一家哪一人所独有,它是我们国家的财富,是这个地球上的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