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群力视野 || 皇家遗迹阳台宫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皇家遗迹阳台宫

文/ 张群力(2007年)

这是一组始于唐朝的建筑群,它坐落在苍翠峥嵘的王屋山。这是对遥远历史的回忆,它贯穿着古人的向往、追求与探索。

走进阳台宫,是对往事的一次触摸和穿越。精雕细琢的细节背后,是让我仰望的古老智慧。

有一种叫文化的东西,把沉默的建筑变得深刻、变得厚重。以至于,经历千年风雨之后,那些无言的历史,依旧给我带来一种强烈震撼。

相形之下,鳞次栉比的钢筋水泥,黯然失色。

1

唐玄宗钦命的皇家工程


阳台宫,始建于唐开元15年(公元727年),始名阳台观,位于王屋山天坛峰下,是现存王屋山道教建筑中最完整的一个组群。

唐代,因为道家始祖老子李耳被皇室奉为祖先,道教成为国教。唐玄宗时期,对道教的尊崇达到顶峰,王屋山相继建成紫微宫、阳台观、清虚宫、十方院、灵都观、迎恩宫等道教宫观。

史料记载,现在的阳台宫是由唐玄宗命司马承祯“自选形胜”而建,是当时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座皇家道观。

碑刻记录,阳台宫原有五楼三阁。老百姓传说,阳台宫原来需要“骑着毛驴关山门”。可见,阳台宫曾经的规模要比现在大得多。

而阳台宫的承建者司马承祯,也不是一般人物。

司马承祯,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四代宗师,道术精深,博学多才。他曾被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代帝王召见询问国是,并被唐玄宗尊为道教首座;他的书法以篆隶见长,自成一体,号金剪刀书;他的绘画技艺,被山水画宗师荆浩在《笔法记》里誉为“气象幽妙,俱得其元,动用逸常,深不可测”;他的著作《坐忘论》被后世奉为道教经典。

这样一个才艺俱佳的名道,又是皇帝钦点的“国家级重点工程”,阳台宫成为传世经典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文物专家姚永亮介绍,阳台宫采用宫殿式建筑和园林式建筑相结合的造法,因此,不像一般的宫殿式建筑那样规矩。它是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恢弘气势中别有一番灵动。

那么,唐玄宗和司马承祯为什么会选定王屋山建立道观呢?

据《九经》《禹贡》记载,黄帝曾在王屋山设坛祭天,得王母之助,打败蚩尤。因此,春秋以来,王屋山不但被尊为道教发源地,而且是传说中群仙荟萃的地方。老子李耳,也曾在此隐居悟道数年,然后西行布道——这些,应该是唐朝皇室对王屋山情有独钟的原因。

2

写满信息的大罗三境殿


碑刻与史料记载,阳台观在五代十国时因战火损毁,只有大罗三境殿得以幸存。金代重修后改观为宫,由丘处机的弟子、全真派著名道士王志祐主持,重新兴盛。后来,元、明、清各代,都对阳台宫进行了修葺。

大罗三境殿,是我国现存体量较大、石雕和木雕艺术价值极高的明代单体木结构建筑。虽然主体是明代建筑,但木结构多采用宋元时期的营造手法。

它相当于一般道观中的三清殿。三境,是指道家三位尊神居住的地方,即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大罗,则指大罗金仙,是经历鬼仙、人仙、地仙、天仙后,道家修炼的最高境界。

文物专家曹国正说,大罗三境殿建筑之富丽堂皇,全国罕见。比如说,它在天花藻井的使用上,藻井斗拱多达十一踩五翘,有圆型、方型和八角型和八方型;在天花的使用上,基本上使用云龙、丹凤,这些都是皇家才使用的东西;还有,在艺术构件上有壁画、彩画,尤其是彩画,忠实表达了明代的风格。

《唐六典》记载:非王公之居,不施重拱藻井。

这说明,这种装饰构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并非一般建筑可以使用。

承托着大罗三境殿的30根石柱,通身浮雕道教神话故事。

大殿门前两侧石柱,以画为联,寓意深远;云龙翔风、珍禽瑞兽、风雨雷电诸神,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八仙过海、唐僧取经、张良进履等等,把明代精湛的石雕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

所有的历史信息,都是一种无声的宣告:这里曾经是皇家的象征。

事实上,或许正因为历朝统治者对神明的敬畏、对道教的崇拜,这种精雕细刻的历史、瑰丽奇绝的文化、不同寻常的建筑,才能穿越时空,留存至今。

大罗三境殿外,还屹立着这样一块碑碣:重修阳台万寿宫三清殿碑记。

据碑刻记载,当时阳台宫“上下八百年梁栋楹柱多腐朽损坏”,需要抽梁换柱的维修,但当时的工匠“见其纵横交错,抽换难于措手,皆错愕,莫敢承任”。后来,还是人才济济的全真教出手,大罗三境殿才得以重焕生机。

高超工艺,可见一斑。

3

耐人寻味的石雕与老树


除了司马承祯,让阳台宫名震朝野的,还有另外一个人。她就是唐玄宗的妹妹,入王屋山随司马承祯学道的玉真公主。大罗三境殿前,有一棵遮天蔽日的娑罗树,这是佛门的标志性树种。据传,这棵树正是司马承祯和玉真公主亲手栽植,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道观里为何出现佛树?这是道教的豁达,还是的蚕食呢?

经过了十几个世纪的时光流转,真相已经渐渐模糊,但这一棵老 树,至少证实了一千多年前佛道相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历史。

阳台宫另一个主体建筑玉皇阁,也是木结构建筑的一个精品。

玉皇阁,现被定性为河南省最高大的清代楼阁式建筑,但里面的很多构件,都是明代的东西。

玉皇阁的格局是明三暗二,从外看是三层,里面看是两层,前边有四根明代大木桩,均为九米高低、自上而下的通柱,粗犷而不失端庄凝重。

但玉皇阁里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四周回廊的石雕。这里的石雕,比起大罗三境殿石柱上的神话故事,有了更多的人文内涵。

有一根石柱,雕刻着田真哭树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兄弟三人,田真、田广、田玉,父母临终前留下遗言,说门前的紫荆树不死,兄弟三人不要分家……后来,想分家的老大媳妇,趁兄弟三人不在家,想尽办法折磨这棵紫荆树。她让家奴把烈马拴在树上,对紫荆树又踢又咬,但紫荆依然生机勃勃。最后,她烧了一锅滚烫的开水,把紫荆树活活浇死。

兄弟三人回来看到紫荆已死,感慨手足之情,抱头痛哭,泪流成河。后来,他们的精神感动了上苍,紫荆树得泪水滋润死而复生。

导游说,香港区旗上的紫荆花,正是源于这个故事,是河南大学一个教授设计的,象征着家庭和睦、国家团圆……

我想,紫荆花的创意,究竟是不是来自田真哭树的典故,这并不重要。让我深深为之触动的,是故事的深刻内涵。

在石柱上留下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以期启迪后人,堪称神来之笔。

玉皇阁的廊柱上,还雕刻着龙抓王小、李存孝打虎、苏武牧羊等民间故事,其中,有一根石柱,引起了学者和专家的广泛关注。

这根石柱上雕刻的故事是“乌鸦与狐狸”。这是人们熟知的、出自《伊索寓言》的一个故事。鲜活的浮雕,仿佛在告诉我们,这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

那么,是《伊索寓言》早就传入了中国,还是中国古老的民间故事流传国外,后来被收入了《伊索寓言》呢?

时光无法倒流,有些真相或许会被永远尘封。但点点滴滴的细节,清晰地传达着久远的信息。

这里,有一种可以触摸的真实文化,有一部放飞想象的生动历史。


张群力

影像策划人 独立评论员 自由撰稿人

,曾任济源电视台《今日话题》《视点》栏目编导、《身边》栏目制片人,济源广播电视报《王屋论见》专栏主笔、《济源观察》特约观察员。

水佐岗二手房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