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红木——提升生活品味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一棵树要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比人类生命还长的这些树木都有灵性,古人云:宇为天,宙为地,森为万物。说的就是木为万物之源,万物依木而生,繁衍生息。



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到民间“盛木为怀”的宗教情节,人类始终对木不离不弃,是钟情,或更多是生命的依靠。

 

  中国人恋木,崇尚木,珍视木,这是不变的选择。《春秋繁露》中记载“木者,春生之性”指出木是生命之源,发自春天,代表着一种温存的属性。这正迎合了中国人的本性与性格:发于自然,内敛含蓄,体会生命之味后,最终归于自然。



器以载道”,是中国传统造物的意境,讲究通过物的形态语言传达出一种境界。其体现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是天人合一;体现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是社会的和谐有序;体现于人与物的关系中,是心与物、文与质、形与神、材与艺、用与美的统一。

 

  这种要求反向而言即“道在器中”,古典红木家具,无疑是其中之集大成者!

 

材质天成之美

世人素爱用古色古香来形容古典红木家具,其独特的香味和深浓的本色都源自于其独特的用材,优良用材可经历上百年的时间洗礼而其香味越发浓郁、越发古韵,而从众多木材材种中脱颖而。



红木之美,华丽天成!自然而纯美,简洁中蕴含着端庄和典雅,深邃中浸透着清丽与隽秀,所有这一切的华丽,因为天然而显得尤为珍贵。

 

但凡珍贵的东西都是稀缺的。现在国内所用的红木,大多从印度、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几个东南亚国家及南美洲、热带非洲进口。红木生长缓慢,资源奇缺,且呈逐年剧减趋势,有的已面临灭绝。随着国际环保呼声的日益高涨,这些国家相继采取严格的限制政策,因而进口渠道日益狭窄、艰难。


木质活性美

经过恰当干燥处理后的木材,仍会随气候变化产生微小缩涨,这是木性。古人顺应其特性,将木头视为活物,特别是制作家具使用硬木时,精心研究利用其木质活性美,像对待有性格、脾气的人一样,在家具结构设计上给予释放和缓冲的空间,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使用干燥好的木料,以考究的榫卯结构精制而成的家具一般不会发生开裂、变形。但若放在过于潮湿或干热的环境里(如南方的霉雨季节、北方冬季有暖气的楼房中),家具上的肩口( 横竖材相交外)也会向外“开口”(潮湿时)或向内“张嘴”(干燥时)。这种现象,对于精制的硬木家具也会随着湿度恢复正常而自然消失,而且具有强健的木质活性,即使反复多次也不会影响家具的结构和寿命。

 

造型古典美

  珍贵硬木不仅寿命长、价格昂贵且制作工艺复杂,因而不宜用于制作流行风格的时尚家具,否则有暴殄天物之嫌;也不太适于制作抽象风格的纯艺术家具,这类家具的制作材料越无个性越能突出其艺术构思的造型。

而传统家具的经典之作,具隽永的古典美,最适于以硬木制作。尤其是明清式家具的造型与硬木的纹理、质地相配恰倒处,和谐委婉,相映成辉,经受过历史的考验

 


明清式家具以其丰富的内涵,高雅的格调,几百年来一直为有较高艺术修美的人士所喜爱。明清式家具的造型不仅与中国的古典环境,也与现代生活环境相融合,是使用者品位修养、精神境界的标志。


结构自然美

  中国传统家具,很讲究自然美,在结构方面不用钉、不靠胶,以榫卯斗合方式组成一体,不仅有控制木材变形、缩涨的功能,更有经久耐用之功效。有些传世家具,虽已遍体鳞伤,腿子都磨短了,仍不松不散,得益于地道的榫卯结构。



当然,鉴赏传世硬木家具的结构自然美要有丰富经验,因为中国传统家具还有一个特点;外表看完全相同,内总结构的优劣、工艺水准的高下有很大差异。家具上每一个部件的榫卯形式都可以有投机取巧的、简易的、常规的、讲究的几种不同做法,取决于制作者的知识水准、手艺高下的职业道德。


技艺人文美

  珍贵的硬木家具最好是手工制作,使其富有人文美——即人情味儿。然而一张相同的家具式样图交给不同的工匠能做出不同的“美学味儿”来,每件家具都是制作者技艺、人品、素养甚至脾气、性格的真实反映。虽然掌握了木工基础的人都是称匠,但做硬木细木工的工匠与一般的木匠是不同的工种,在细木工中能全面掌握硬木家具制作技法并有悟性的人更是难得。

 



实践亦证明,要想制出传世人文美精品,还必须有严格的监督机制。明式家具大多由当时的文人参与制作。清代宫廷档案也记载着,故宫的家具是由选自各地的名匠,在紫禁城中的多位中外艺术家直接指导、监督下制成的。一件集材美、造型雅、结构考究、工艺精湛于一体的家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隽永的鉴赏生命力,可以让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得到艺术熏陶和美的享受。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