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本世纪初,传统生产加工企业纷纷融入转型升级的浪潮,设备、产能落后的牡丹江木材综合加工厂也卷入了这场“淘沙”般的冲击中,面对快要触礁的危机,厂领导班子决定调转船头,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由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十几年过去了,如今在逆境中脱胎换骨的这家老加工企业,是如何熬过改革阵痛实现新的发展的,今天我们来一起找寻答案。
坐落在牡丹江市区里的牡丹江木材综合加工厂,是一家老牌的森工企业,具有80年的发展历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的“丹江”牌刨花板,不仅进京免检,还供不应求。随着时代变迁,加工厂产能滞后,噪音粉尘对周围居住环境影响大,职工结构老龄化严重,负债、,到2007年末,牡丹江综合加工厂企业账面资产负债总额超过2亿,拖欠在岗职工工资17个月,这个曾经辉煌的老厂变得风雨飘摇。
牡丹江木材综合加工厂
厂长 刘正林
如果再继续这样下去,这个厂必然走向灭亡,我们到牡丹江市周边调研各种项目,发现牡丹江仓储物流都是分散开来的,经过班子多次研究讨论,根据职工队伍情况,结合我厂的资源结构,决定利用厂房整合成为牡丹江仓储市场。
进入仓储市场,就相当于放弃木材加工生产业进入一个新领域,但处于极端危机情况下的牡丹江木材加工厂,既然认清了自身的劣势与优势,找到了一方出路,只有破釜沉舟的往前走。他们在原有闲置厂区的基础上开始改造厂房、硬化路面,紧盯环境安全与服务,扎扎实实的打起翻身仗。
牡丹江木材综合加工厂
副厂长 李景荣
工厂转型发展以后,我们把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作为我们考虑的重要事情,所以说我们秉承了防火第一服务至上,环境优良的管理理念。
改革的进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2013年冬天一场罕见大雪压塌了仓储区内的2万多平方米的厂房,2015年因排水设计问题被牡丹江市环保部门叫停,多起厂区土地归属权纠纷得不到解决,因资金短缺阻碍项目推进更是家常便饭。
牡丹江木材综合加工厂
厂长 刘正林
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给我们解决了重大资金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给我们信心和发展的决心,我们在几年改造中,也依托班子集体的合力,班子成员齐抓共管。另外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也离不开我们全厂干部职工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乃至积极的参与改革转型。
有了职工们的积极参与,再加上优质的服务,良好的环境,牡丹江木材综合加工场利用五年的时间,经过一轮轮滚雪球式的发展,使企业走出了困境,拖欠职工工资全部还清,仓储入住率达到100%。
牡丹江木材综合加工厂
副厂长 王秀坤
近几年,整个工厂的环境应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已经打造成了一个花园式的工厂,实现了公寓式的管理,这种环境拉动了我们整个产业的发展。
仓储业走上正轨,但要想长足发展不能放弃任何一次机会, 面对2013年牡丹江市筹备建设国际物流中心,以及大型货车不再允许进入市区等政策的出台,加工厂利用分厂的区位优势,以仓储园区为支撑,抢先一步占领了物流市场。2013年加工厂又抢抓牡丹江市西七条路石材加工厂动迁的时机,将所属龙林木制品加工厂改造成了牡丹江最大的石材加工园区和门窗木材彩钢大市场,奠定了三区一厂的格局,职工的日子也好过了。
牡丹江木材综合加工厂
老职工 张德成
我们一开始也准备买断,后来领导班子领着我们干,把工资也补齐了,干劲儿也大了,所以一直留下来没有走,现在看来选择是对的。
“三区一厂”对于牡丹江木材综合加工厂来说相当于一个产业的“底盘”,依托于这个大“底盘”之上,加工厂开始加快布局相关服务市场,如今餐饮、住宿、机动车检测、汽车修理、冷库、信息中心等一系列配套产业正急速向前推进。截止到2016年末,加工厂改造、新建厂房超过14万平方米,引进储户368家,从业人员近3000人,形成了牡丹江市最大的仓储集散园区。
牡丹江木材综合加工厂
厂长 刘正林
来源 |
记者 | 潘阳 刘奇飞
编辑 | 王国俊
制作|王国俊
审核|张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