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乐高帝国的前世今生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文 | 童等舱(公众号)



它一年生产将近3.4亿个迷你人偶,

并排起来连成的总长度可以达到7900公里以上!

这长度大约是从它的老家丹麦到中国的距离。



至今,

已有近百名著名电影形象被它设计成迷你人偶。

包括了广为人知的星球大战人物卢克,

天行者、哈利波特、蜘蛛人等....


同时,她也被誉为隐形的“光脚杀手”!

相信不少妈妈们估计都踩过它们的雷(想想都痛)



没错!相信大家都已经猜到了,它就是!

 乐高 - LEGO 

但你和孩子又知道吗?

乐高的发展历史可谓是一波三折了,

这些塑料块儿之所以能那么牢固,

大抵离不开它曾结结实实地经历过三次火灾!



LOCO看世界


 探秘火后重生的乐高帝国 

创 始 人

- 奥勒·基奥克·克里斯第森 -

Ole Kirk Christiansen


1891年,奥勒出生于丹麦的一个小镇Fiskov,他是家里的第十个孩子。因为家里太穷,奥勒很早就帮家里干活了。6岁的时就开始照料家里的家畜,一周只去两次学校,勉强上到14岁,奥勒就拜大表哥为师,学习“蓝翔木工技术”。


出师之后,奥勒先去德国工作一年,又去挪威工作了4年。


1961年,奥勒带着5年积蓄衣锦还乡,买下了Billund的一个木材店,开始做起了木匠活儿,很快就过上了小康生活。

乐高帝国



1932年

创立

  ↓

2018年

至今已有86年的发展历史



故事还得从奥勒婚后开始说起...

奥勒立刻秉承“要想富,多生孩子多砍树”的观念,

一边做木匠活儿,一边添了三个儿。


俩熊孩子烧出的乐高帝国

1924的某一天,奥勒和妻子正在午睡。6岁的卡尔和4岁的哥特弗雷德在店里烧刨花,一把火烧光了店铺和房子。奥勒来不及生气,赶紧去看俩孩子。一看孩子没事,心想房子烧就烧了吧,再盖!他又盖了一座更大的厂子。


房子太大,他们负担不起,只能全家挤工厂后面的一个小公寓,又在旁边租了一间仓库放杂物,才勉勉强强够住。奥勒还坚持一定放俩石狮子在大门口,是辟邪还是镇妖?管不管用不知道,不过奥勒的公司一直开到了今天。  



1926年,妻子生下第四个儿子格哈特后,因难产而死。奥勒独自抚养四个儿子,一个单身男人又看娃又看店,也怪不容易的。不过奥勒人好,很快再婚了。妻子苏菲很快给他生了个小女儿。奥勒儿女双全,眼看小日子越来越红火。



怎料...1930年,经济大萧条席卷了丹麦。奥勒的木材生意也很难做,濒临破产。为了养家糊口,他开始接一些做小件的活儿,比如做个梯子、做个熨衣架什么的。但是,买的人也越来越少,奥勒一家生活更艰难了。



1932年,奥勒开始用边角料做木质玩具,做起了玩具,他突然发现:市面上所有的玩具款式都弱!爆!了!这是多么大的商机!他赶紧拉上4个儿子,带着7个雇员,一起设计了很多新款玩具,翻斗车、船、飞机、公交车......



这些全是用高级白桦木做的,奥勒只要做起木匠活儿,就得拿最好的材料,包括上色、打磨、包装,他都做得一丝不苟,新玩具因此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极具 “匠人之心” 的创始人奥勒

有一句这样的座右铭

“Det bedste er ikke for godt”

中文译为“锐意进取”



他把这个观念也传给了儿子们和员工,这个信条也被刻在了工厂的墙上,后来也成了乐高集团的座右铭。公司很快发展得有模有样了!


LEGO - Put Together


奥勒打算把玩具板块独立出来,这得先取个好名字啊!还得贴合玩具特点,奥勒想到丹麦语“LEg GOdt”。即“play well”(玩得好)的意思,奥勒就把公司命名为“LEGO”。巧合的是,在拉丁语中,这是“put together”(拼合)的意思。冥冥之中,乐高就沿着“put together”的理念发展至今。


1936年,公司已经有了42套不同款的玩具。但因为公司高价聘请了玩具设计师,人工成本很高,所以,还是会接一些木制品的活儿维持正常运用。就在公司一切进展顺利的时候,战争来了...

机遇即挑战


“世界将属于那些敢折腾爱冒险的人”


1940年,二战的战火烧到了丹麦。德军占领了丹麦,但却给乐高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会。政府禁止进口玩具,还禁止使用金属和橡胶生产玩具。这简直就是把钞票送到嘴边了!



短短2年间,乐高公司的产量翻了一倍,奥勒还没来得及高兴,一场大火又让乐高一切归零。


1942年,电线短路引发的火灾烧毁了乐高工厂和仓库。这是奥勒遭遇的第二次火灾,远远比第一次要惨烈的多。奥勒的全部心血几乎全部付之一炬!



“得知消息的一刻已无力承受,只能跪地祷告,那一刻,只有我信奉的神明能带去片刻的宁静祥和。”                   

  —摘自奥勒晚年的回忆录


但是想起自己手下的员工,奥勒又立刻贷了款,在原地盖起了2300平米的厂房。自此,公司有了第一个为组装线产品设计的工厂。


1944年,乐高有了第40个员工。二战后的,奥勒又对塑料,这刚出现的新材料发生了兴趣,萌生了制作塑料玩具的念头。


成功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1947年,“Hilary Fischer Page's Kiddicraft blocks”(也就是后来的积木)出现在英格兰市场。奥勒花了3万丹麦克朗买下了“塑胶模型注射机”。



在当时的丹麦,这是唯一,也是最先使用的“朔胶制造机”。而这3万丹麦克朗,几乎是他上一年2倍的利润。奥勒开始制作了一系列新玩具,比如鱼形手摇铃。但他的儿子却担心,这项技术太先进也太昂贵了,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随后的几年,事实啪啪啪的打了儿子们的脸。1949年,奥勒用这台全自动的装置,出品了第一块朔胶积木。但是销量并不好,大部分都被退货了。


1950年,第二代积木被研发出来,这一次,底部印制了“LEGO”的商标。


他,让我们离乐高更进了一步

1951年,奥勒中风了,他身体一天天衰弱。不过,他也终于看到了希望。乐高公司的木制玩具和塑料玩具的销量越来越好。1952年,奥勒决定扩建工厂。但他的儿子们却说,刚刚还清1942年的贷款,真的不想又背上一屁股债啊!



但是奥勒只说了一句,“我决定扩建,你们负责赚钱!”这次扩建,总共花费350万丹麦克朗,折合352.8万人民币。


1954年,奥勒去英格兰参加玩具展销会。一个玩具零售店买家告诉他,世界上还没有玩具“系统”。奥勒受此启发,立即着手创建一系列可以独立出售,但又互相兼容的玩具。

一号小镇计划


我们能建立自己的小镇啦!


1955年,乐高的新产品“游玩系统”出炉了!这就是“1号小镇计划”,以小汽车和小人为主,同步生产了28套乐高组合,8款比例1:87的交通工具,还有马路和人行道等基础城市布景。也就是说,孩子们用全套组合就可以建一个小镇了!



LEGO发布了它的第一个玩具"系统"市镇计划。尽管该玩具系列不是日后卖的最为畅销的产品,但这是最早的玩具系列。


1956年,乐高积木又进行了优化,无论正面或底部,都有“LEGO”的字样。在丹麦和斯堪的纳维亚等邻国的儿童市场中一炮而红。



乐高公司也在仍然在制造乐高积木,但人们总抱怨积木拼不到一起。这一问题最终由奥勒的三儿子哥特弗雷德,也就是第一次火灾的肇事者解决了。



1957年

哥特弗雷德成为了公司的董事经理。


1958年

奥勒过世,儿子哥特弗雷德正式接管乐高。


1958年,奥勒过世。他的儿子哥特弗雷德接管了乐高。这一年,他推出了全新的乐高颗粒概念。去掉积木两边的凹漕,在底部加入“凸出管型”部分。



此举让积木之间的结合更加牢固,还可以组合出更复杂的形状。也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乐高积木的样子。乐高公司也因此获得了该项设计的专利。



1960年

遭遇第三次火灾



奥勒恐怕没有想到,1960年,乐高又遭遇了第三次火灾,乐高木制玩具制造厂被闪电击中引发火灾。也正是因为这次火灾,哥特弗雷德痛定思痛,最终决定停止生产木制玩具,集中全面火力,主攻塑料玩具,也才有了今日的乐高。




三把火都没有烧死这个木匠公司,

反而发展的越来越旺了!

还被拍成了大电影,制作成各式各样的游戏~

今晚就给孩子说说乐高的故事吧!




附带阅读(一百八十一):


对孩子最不管用的这3种教育方式,你中了几个

文|积木育儿

思想家卢梭在一百多年前就说过:“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是3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式。”不过遗憾的是,这3种教育方式好像是爸妈们在管教孩子时运用最多的。

1、讲道理

讲道理是种很常用的方法。要说讲道理,下面这则新闻里的妈妈,应该算是相当用力的了。新闻是这样的:

妈妈在家中陪伴7岁的儿子写作业,可是儿子十分淘气、不肯乖乖写作业。不管妈妈怎么跟他讲,都没有用。

妈妈黔驴技穷,就想出跳楼的方法来威胁儿子。当时,这位妈妈真的骑在7楼家中的窗台上了。楼下有好心人看到报了警。当民警赶到的时候,这位妈妈还哭着要警察帮她管教孩子。

这位妈妈简直就是拿生命在跟孩子讲道理。然而,她和孩子根本没在一个频道上沟通。因为妈妈显然是在跟她理想中的小孩在对话。她完全没有办法接受眼前孩子的样子。正因为此,她此近于歇斯底里地去要“改变”孩子。在此之前,她也一定花费了非常多的时间催促、唠叨孩子。

我们永远无法通过让孩子感到糟糕的方式,使得孩子变好。在妈妈长期且持续的讲道理攻势下,孩子会反复体验到“我不好,我是坏的,只有妈妈才是对的,我的生活得交由妈妈安排规划甚至主宰”等体验。

然后,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乖乖就范,变得沉默而听话;一种就是通过各种问题行为反抗。选择后一种,说明孩子还是健康的,他还有能力拒绝让他不愉悦的感受。

2、发脾气

一位妈妈说,4岁的女儿脾气越来越大了。妈妈觉得自己随时处于要崩溃的边缘。她求助:

怎样才能在即将爆发的时候保持冷静?

爱发脾气的妈妈和爱发脾气的小孩,似乎总是成对出现的。这也验证了那句话:榜样的力量。而长期生活在情绪失控中,不仅亲子关系会陷入不良循环,也会给孩子的安全感建构带去很大损伤。

我们来看看这位妈妈。她的内心深处,其实有一个强烈的念头:我要做个好妈妈。

然而,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太大,很小的一件事都会挫败她,让她看到自己的无力无助。然而,意识到自己没法做个好妈妈,不会帮助她控制自己的脾气,只会让她觉得更难受。

所以,冲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有一半时间,她是在冲自己发火的,但却把孩子当成了出气筒。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放弃做个好妈妈,或者完美妈妈的期待。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尽可能享受当家长的过程。我们之所以不发脾气,不仅仅是为了孩子,更是为了自己。

因为,不对孩子发脾气,其实就是不对失败的那个自己发脾气。

每次情绪失控前,这样想一想,也许可以让我们在混乱的育儿生活中,找到些许乐趣。

3、刻意感动

一位妈妈为了劝女儿用功读书,讲述了谋生的艰难,以及做父母的不易。妈妈说:

“为了你读书,进入一个好学校,我和你爸辛辛苦苦……”

说到动情处,辛酸的眼泪也落下来。女孩赶紧安慰妈妈说,

“我错了。我会好好读书的。”

另外一种场景是这样的:

妈妈很辛苦地在做事。孩子走到边上问:妈妈累吗?同时表示想去帮忙。妈妈慈祥地笑,拒绝了孩子的帮助,也拒绝停下来休息,只是说:

只要你好好学习,妈妈再苦再累都是高兴的!

很多传统的中国式父母都会这么做。去跟孩子强调养育的艰难,生活的辛酸,或者让孩子看到自己到底有多么大的牺牲,都属于在“刻意感动”孩子,目的是督促孩子对自己的付出有所回报。孩子也许会变得很听话,但是他们去学习的动力其实已经不单纯的,不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妈妈,为了报答,根本上说,是出于对妈妈的愧疚。

这是一种隐形的,但更具有杀伤力的控制。长期处于内疚之下的孩子,如同背负十字架,真正的创造力、个体意识,以及真实的快乐,都无从谈起。


分享上述内容,并不是说孩子不需要父母的引导,或者说,孩子就“管不得”了。我们需要一些更有效的方法。


第一,讲道理前,你需要和孩子建立情感联结

其实,不管是讲道理,还是发脾气,之所以没用,很大的原因就是没和孩子建立联结。名义上是为了孩子好,但却不曾考虑孩子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只是用我们的意志去捆绑孩子。这个时候,孩子很有可能选择闭上耳朵,对爸爸/妈妈的话充耳不闻。所以,掌握必要的共情技巧很重要。

第二,陪伴孩子,而不是催促、指责孩子

比如,一个小男孩主动要求游泳,可是到了泳池边又愣是不敢下水。妈妈开始各种讲道理,可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是,任凭妈妈怎么说,小男孩都一直紧紧抱着爸爸的脖子,不肯下水。最后,妈妈脾气上来了,出狠招,跟孩子说:“你如果今天不下去游,晚上就别想吃好吃的!”孩子哭了起来。

这时爸爸就轻轻抚摸孩子,等孩子情绪平复,说,你害怕对吧?你愿意的话,爸爸也跟你一起下水。害怕的时候,拉紧爸爸的手就好了。孩子听后,看着爸爸,点点头,表示愿意尝试一下。

平日里,父母们会不自觉对孩子要求很高,并期待通过反复督促、言语教育甚至吼叫责骂,去推动孩子。

可是,有时候,你啰嗦一万句,或者花再多力气,生再大气,都不如亲自拉起孩子的手,真正陪他们度过那些困难的时刻。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