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另类读史:史上最著名的精神病天团-竹林七贤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01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时代,叫魏晋,,当权者为了权力与利益争得你死我活,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的人普遍压抑,时间一长,就压出精神病来了。

 

于是,涌现出一群又一群花枝招展的奇葩和精神病,各式各样,品种繁多,集中国人类发展史的精神病大全,如果没得过精神病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曾经在魏晋生活过。

 

更奇葩的是,还有组团发病的,在这些团体里面,有一个著名的精神病天团,那就是竹林七贤,这个团队的一个比一个放荡不羁,不拘礼俗,在精神病这条路上越陷越深,拉都拉不回来,把黄家驹的“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的境界淋漓尽致地发挥到了丧心病狂令人发指的地步。

 

因为有他们的存在,别的精神病自惭形秽,只能对镜自怜。

 

这个天团一共有七个人,他们是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山涛、向秀、王戎,这些人的嗜好是酗酒,磕药,裸奔,翻白眼,打铁,没事还聚一起吹牛逼。

 

特别是磕药,魏晋时期的人,很流行磕药,他们嗑的是五石散,这药据说张仲景发明给伤寒病人吃的。服后会让人全身发热,意乱情迷,迷惑心智,据说还有壮阳的作用,相当于和伟哥的合体,于是嗑得那些名士们个个重金属超标。

 

王戎除了以抠门出名以外,还有嗑药,他有一次磕完后因为太嗨掉进粪坑,捞出来后浑身都是大粪。

 

要是生活在现在,这个天团的成员个个都得关进精神院实行电击治疗。

 

02

 

在天团的成员里,嵇康是最帅的了,因为帅,他干什么都出名,都会受到热捧,而最丑的是刘伶,虽然丑,可人家性格风趣,不像嵇康和阮籍那么悲愤。

 

可要论精神病症状,最严重的是刘伶与阮籍。

 

刘伶发病的主要症状是:酗疯子、裸露癖晚期。

 

刘病人最大的兴趣就是喝酒,喝酒,每天不是在喝酒就是走在喝酒的路上,他路过的地方,空气中都飘荡浓郁的酱香味。

 

刘伶出门都要带着酒,还让仆人扛着锄头在后面跟着,说万一我喝死了,你就随便挖个坑把我埋了吧。

 

刘病人幸亏不象马云那么有钱,不然以他的性格,估计不会让人扛着锄头跟着,而是直接抬着棺材,死了就装进棺材埋了。

 

除了酗酒,刘病人还有裸露的癖好,在家多半不穿衣,。有一天朋友去他家里拜访,见他赤身,就骂他,他哈哈大笑:说:“天地是我的房子,屋子是我的衣服,你丫的钻进我的裤裆来干什么?”

 

这话把朋友噎个半死。

 

阮籍,是天团里病得最重的,如果关进精神病院,不用吃药,直接进行高压电电击治疗。

 

阮籍长得虽然没嵇康帅,但也是仪表堂堂玉树临风的,他狂放不羁,不拘小节,经常被人批评,阮籍反唇相讥:难道世间的礼节是为我一个人设置的吗?

 

阮籍也是个酒鬼,他酗洒比刘伶还严重,经常醉得一连几天不省人事。

 

当时司马昭为了拉拢他,想跟他结为亲家,派人上门提亲。阮籍一听,赶紧拼命喝酒,往死里喝,一连60天,每天都死猪一般烂醉如泥处于半昏迷状态,来人根本没法向他开口。司马昭气得有气没地出:“唉!算了,这个酒鬼,喝死他算了!”

 

还有一次,阮籍的母亲去世了,当时他正和朋友一起下棋,朋友想罢棋,阮籍坚决要下完,等棋下完之后,他就猛喝白酒,然后对着天嚎哭:“呜呜,完了”,哭完接着狂吐血。等安葬完母亲之后,他就蒸了一只小猪,边吃边喝,喝完再对着天嚎哭,哭完再吐血,一阵折腾下来,半条命都没了。


生在那样一个乱世里,阮籍无法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他选择逃避现实,沉醉在酒的世界里,酒,成为他反抗权贵与逃避灾难的一个武器。

 

阮病人喜欢翻白眼,因为翻白眼而翻出一个成语来了,那就是“青眼有加”。阮籍看见喜欢的人,就给别人一个青眼,看到讨厌的人,就直接上白眼,特别是对那种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人,白眼翻得停不下来。

 

除了酗酒和翻白眼以外,阮病人还喜欢哭,经常莫明其妙地哭个不停。有一个士兵的女儿长得特别漂亮,可不幸病死了,阮籍根本就不认识这家人,径直跑到灵堂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嚎啕大哭,哭得无比的伤心与绝望,哭了一会后,招呼也不打扭头就走,那一家人面面相觑,就问这人谁啊?别人介绍说:这是著名的名士阮籍阮步兵。


除了上面的症状以外,阮籍还经常让人驾车出去游玩,漫无目标也到处瞎逛,一直走到没路可走时,就对着天嚎哭一番,哭累了就回家。


当一个人心中的苦闷情绪无处释放时,喝酒与嚎哭也许是一种排解方式。


03

 

人生如戏,有些人随波逐流委曲求全地苟且着,有些人不屑规则,不愿盲从随大流屈服于世俗。

 

当一个人处于思想很压抑的境地,并无法做出有效反抗时,于是人们眼中的精神病就诞生了。

 

作为一个精神病天团,其简直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几千年过去了,他们惊世骇俗的光辉病史一直在魏晋的丰碑上骄傲地屹立着,昭示着来人启发着后者。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