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音微信公众号:liuzhuxiangyin
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 转载必究
作者:程作池
龙江位于琼海市的西南部,是万泉河中游南岸的小城镇,经过改造后的龙江镇墟,街道焕然一新,整齐划一,青砖黛瓦,飞龙贴角,颇具特色,建筑风格统一化和特色化,呈现出浓郁的万泉河龙文化氛围和魅力十足的风情小镇。
一
悠悠的万泉河,穿山越岭,流经龙江全域。龙江华侨中学旁,有一座石岭突兀而逶延至石龙村,站在最高处眺望酷似傲然屹立于万泉河南岸气宇轩昂的巨龙,雄踞天下气势磅礴。河边一块悬崖峭壁高高耸立约五、六十米髙,是龙头卧在水中静饮万泉河水,前面怪石嶙峋似龙牙龙爪,碧绿苍翠的水枊象龙须,沿河岸边,巨卵峭壁,密布形状大小不一或象龙态或似龙蛋的石群,神奇美幻,好象巨龙哺育千万龙孙。石岭西髙东低蜿蜒曲折几华里,岭上遍布芊芊莽莽的花草灌木,待到山花灿烂时似片片“龙“鳞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江水沿着龙身蜿蜒流过,故而得名:龙江。此岭叫南望岭也称南孟岭(孟和猛谐音石岭龙形居南岸意喻南面威猛的巨龙)。是龙中龙之岭。日本侵琼时在岭顶修建碉堡炮楼,残杀抗日志士,日本投降后由伪军接管,解放龙江时被我軍炸毁,故也称炮楼岭。河水奔流直下至石岭急转而成湾,有龙均造湾就是此理。山脚下居住龙的传人,取村名:“石龙村”。附近村庄借龙灵威,人丁兴旺,安居乐业,英才辈出而全称龙江村。解放后,成立人民公社,设府龙江村而取名为龙江人民公社。龙江华侨联合会为百业待兴的龙江公社经济迅速发展壮大,慧眼看中此风水宝地,在南孟岭山腰“龙脊”建华侨联合厂,借助龙威带动龙江公社经济发展腾飞。在“龙头“经济引领下,龙江蒸蒸日上,日新月异,闻名全县。同时在其南边创办龙江华侨中学,为国家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各界精英。解放前,为保护龙江“龙体”免受外寇凌辱,龙江英雄儿女,前赴后继,碧血丹心,捍卫“龙体”。涌现出威震敌胆闻名全琼的红军战将,中国优秀党员,,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政委冯国卿烈士,戴入史册的战例有笋坡伏击战、六口水伏击战和解放龙江攻击炮楼岭战斗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迹。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讴歌英雄壮举,在岭顶树立了一座烈士纪念碑,让烈士英魂永在,英名长存,看到祖国强大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纪念碑象一只雄壮龙足顶天立地直指云霄,守护龙江人民安居乐业,创造幸福美满新生活。站在龙头上眺望青山叠翠,波光粼粼,水雾缭绕,风光无限的龙江山水,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可谓进入了世外桃源。
南孟岭,很多老龙江人,都习惯茶余饭后去那处爬山越坎,走走逛逛清闲雅致。白天登上那峰顶的最高点,眺望峻美奇秀的龙江山水。晚上借昏暗的灯光和皎皎明月,置身于夜色,看星星观月亮,谛听潺潺的流水声,感受夜晚的美妙景色。
站在髙耸的“龙头”南孟岭顶向南眺望,山脚下有一个村庄,周围有五口水塘也称五湖环抱,村庄临塘而建依山而居,摇荡小舟飘逸雅趣,塘中波光粼粼莲花竞放,故而得名:莲塘园。该村四周碧绿欲滳的椰子树苍劲挺拔,清甜芬芳的椰子汁如甘泉玉液沁上心脾,摇曳荡翠的槟榔树亭亭玉立,青果盘技似翡翠玉珠诱人眼球,淡绿清雅的木瓜冬瓜苦瓜散发出浓浓的泥士芬香,令人馋涎欲滳,一望无际的热带树林镶嵌在婉蜒曲折的群山峰峦中,山坡上芊芊莽莽,五彩缤纷,姹紫嫣红,绿油油的田野散发一阵阵清淡的稻香。村庄曲径幽静,布局合理,有廊桥小榭,凉亭栈道,钓鱼观景台,临湖休闲小广场和休闲文化园、文化走廊、文化墙,也有花带盆景绿道,一年四季鸟语花香,一幅山清水秀的田野风光画卷跃現眼前,骤然心旷神怡望而忘返。
一条坚砥的水泥村道,在青翠的椰林榔园、热带丛林的怀抱之中,曲折蜿蜒地沿“五湖”而建,把整个村庄联结起来,安装一盏盏漂亮的路灯,灯柱上挂有小巧玲珑的大红灯茏和宣传标画,、乡村民约和忠仁孝信义智诚等内容的宣传栏,造型精致美观大方,有序整齐地矗立村道两旁和公共场所,显得格外亮丽。村庄整洁清新,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专人管理,垃圾定点放置处,其造型似微型凉亭,一幅图文并茂的卫生公约,非常醒目地告诫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生态。
在绿荫湖水掩映、隐蔽在郁郁葱葱丛林间,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民居中,有一幢二层高青砖青瓦的堂皇雄伟的大屋,格外引人注目。尽管青苔攀墙、灰迹斑斑仍不失其气势,这是该村誉满东南亚的著名琼剧艺术表演家、剧作家,琼州伶界才子梁赛蚊用他泪水眼汁建起来的。至今故居厅堂挂有他的遗像,俊俏奇美楚楚动人。漫步该村时,一定要去那里走走看看,绝对不让你失望。依倚廊桥,那景、那色、那情就是一幅淡艳秀美的乡村田园水墨画。
莲塘湖,波光粼粼,倒映出青黛黛的绿椰翠榔和流动的蓝天白云,偶尔传来湖水“叮咚声”与虫鸣鸟叫声,仿佛是一首带有魔章的乐声,晚上,在灰暗的灯光下,随着悦耳动听的音乐声,一群老大妈步姿姗姗地跳起广场舞,优美的舞姿使你一天的疲劳消除得无影无踪。
莲塘园不但山美水美村庄美人更美,村风淳厚朴实,人文底蕴深厚,村民勤劳致富,邻里团结和睦,尊师重教扶老助弱蔚然成风,不愧为龙江镇一朵瑰丽的文明生态之花。
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沟从村庄南面静静流过,沟上这个村庄就叫:南望沟村,是龙江镇最早创建的文明生态村庄之一,海南省文明生态示范村,也是誉满琼島的箸名农民企业家冯启文的家乡,他幼年失怙,少年弃学,青年创业,历经磨难,艰苦奋斗成为一代商贾巨子,是龙江人民的榜样和骄傲。村庄整齐美洁,绿树成蔭,文明和谐,村中最具特色的就是那三排颇有气派的青砖青瓦民居,每排民居九座,整齐划一,同座同向,户户相对,门门相通,巷通直溜,日不锁门,夜不闭户,一望到底,华灯齐放,一线辉煌,俗称“一线天”,而造形美观颇有气派的屋脊“飞龙”翘头是龙江“龙文化”的一种展示和标志,寓意龙江这个传统农耕小镇,发展繁荣兴旺发达,是乡村民居中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南望沟,班驳青苔的墙垣,平添了几分褪色的美,进入村庄,一种纯净的气质将你包围,让你头脑一片空白,只记得欣赏那独特民居“一钱天”所透射的一束光线。
滨滩村与民俗风情小镇石壁墟隔河相望,一座石龙桥把它们紧紧联结在一起,每天清晨或傍晚(最佳时间是下午六时左右)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皆可远眺欣赏到别具风情,誉为海南最美夕阳红奇观“石龙远眺毛公山揽日”之佳景。这一奇观是龙江镇海南话词曲原创音乐人姚逊最早发现,一首由他创作词曲唱于一身的“毛公山揽日”之歌,深情地抒发了人们对无比怀念之情。
从该村走出去的文学才子、:
远眺毛公山咏怀
崇山峻岭巨峰连,
酷似毛公卧远端。
千里江河舒锦繡,
万家村舍沐霞烟。
伟人永逝乘仙鹤,
浩气長存貫宇寰。
若是它年腾雾起,
龙吟虎啸向苍天。
诗词气势磅礡流畅,把对的浓浓之情深深地融于祖国美丽的山水之中。
位于滨滩村万泉河畔中间有一块绿洲沙墩,叫“双子墩”,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奇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万泉河北岸村庄,有户人家,主人年近不惑,娶妻近廿载未生育,膝下无子,夫妻相依为命,祖有田产家道稍丰,为人温和敦厚,乐善好施,礼神尊佛,悯孤恤贫与乡邻和睦相处,口碑颇佳。
一年初夏,天干地裂,草木枯焦,适逢河水干涸,夫妻俩备些干粮,涉滩登墩割草饲牛。响午刚过,还未用餐,突然乌云密布,遮天蔽日,夫妻俩赶快收拾草捆,准备回家,一阵巨雷轰鸣,暴风聚雨倾盆而至,只好躲身水柳荫下。雨停山洪暴发,直到傍晚还未退潮,只好在墩上野宿。俩人赏月亮,观河景,聊些体已话,不觉间进入了梦乡,突然间在哈哈大笑声中一齐醒来,互相争说自己的梦境,最终男的让步女的先讲:某日我与你一起去石壁行市,忽然一位穿着入时的绛衣女子对我说:“我家夫人要见你俩,请随我来”,于是,我们跟着她来到了一座很大的宅院,正疑惑从未发现我们地方有这么大的宅院时,只听那女子说:“夫人,奴家把人带到了”,忽然里面传来一位中年女人声音“请他俩进来吧”,那女子领着我们进了宅院内面,跨进正门后,只见屋正中一位四十出头,长得漂亮美丽,穿戴华丽与我们服饰完全不一样的中年妇女,头梳盘髻,戴着一对大耳环,端坐在一张木椅上,左右各站立一个使女,打着绸制的芭蕉扇,只见夫人慈祥端重,脸漾出笑意地对我们说:“今天找你们来是想托你们一件事,我营有一对新生男婴,父母随我出征,得知你俩和善乐施,膝下无儿女,现托付你俩抚养,就当你俩亲生,随你们姓,继你们门户香烟,你们愿否?”,我听后欢喜若狂连声说“愿意、愿意”。我们身不由己地跪地叩谢,接着夫人吩咐丫环把孩婴抱过来,亲手分别将孩婴交给我们俩,看着那可爱的孩婴,我笑了,你也笑了,笑醒才发现做的是梦。“老公你说这个梦怪不怪,好不好”,女的讲完反问老公。
男的一直脸带笑容听女的讲完,连说“很好很好”,但你知否?我的梦与你的梦几乎一模一样,我睡正甜,突然一位美女驾着详云,伴随六个使女从空中落到我面前,抱着一对男婴对我说:“你一生乐善好施广济孤贫,修桥补路方便行人,礼神敬天,勤俭律己,不应绝后,今送你一对男婴,慰你渴子心愿,望你好好抚养,承接香烟”。于是将一对男婴赠与我们,我心中大喜,笑出声来,醒来原是一个梦。看来墩上一夜,兆头很好,莫非仙风道气?仙人梦中赐福我们。
天亮了,潮水略退,恰有船家到此,他俩收拾草捆和工具,搭船回家,并酬谢船夫。不久这女便有了身孕,次年春天生下了一双肥胖胖的男婴。因正月出生,分别取名正春、正阳。满月那天,备足贡品,领着家人及三亲六戚,亲朋好友,来到绿墩上架起贡案,摆上贡品,着香点烛,十分虔诚地举行叩谢上苍仪式,过往船家都被主人热情邀请上墩畅饮同贺。这事儿一经传开,这个绿洲沙墩便被人们称为“双子墩”。
岿然屹立于滨滩洋上的起龙岭,。岭东头有个叫黃桑岭的小村庄,村里有一戶门纳五杰,星耀滨滩的人家,那便是冯运兴、冯运民兄弟一家。全家具有高级职称(教授、高工)的有五人。冯运兴曾任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党委书記(正厅级),冯运民之子冯桑获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滨滩村原《琼崖民国日报》社长朱世尊,就读北平中国大学(北京大学),因父病逝辍学就业,教书和办报是他一生职业,他主办的《琼崖民国日报》作为抗日主要媒体,在国家危难时刻,坚持在内地山区办报,协助政府继续抗日,因劳累过度,英年早逝。堂弟朱世登,是一个朝气蓬勃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为了国家和民族安危,积极投身抗日洪流,在一次抗日战斗中光荣负伤,留下残疾。兄弟俩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时刻,勇敢投身于抗日战争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
一个占地8952平方的滨滩综合服务区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之中,由入口广场,乡村咖啡屋,树下咖啡座,沿河观景亭,游憩亭,风雨廊,景观栈道构成一幅现代水上上河图,与石壁湾齐名,成为琼海市西北部万泉河中游一个著名景点。
作者简介
程作池,琼海蒙养人,现居广东东莞。龙江侨中高中毕业后,曾任龙江公社通讯员、龙江公社蒙养大队治保会副主任丶蒙养大队宣传组长大队广播站播音员,蒙养小学民师,龙江公社路线教育工作队,龙江公社(镇)电影队隊员分管宣传工作。热恋故乡的一草一木,喜读书、写作,活到老学到老。
主办:香港海南话研究会
发起人:郭坚,海南话词作家,【留住乡音】系列文化发起人
一、征稿从2017年1月开始起;
二、稿件经主办方编辑专家团队修改定稿后,陆续在海外脸谱网facebook香港海南话研究会主页与微信公众号:liuzhuxiangyin平台上同时推出;
三、凡经发表的稿件一律收集出版成书,书名暂定为《侬室在琼州》或《海南情结》;
四、全书约需60万字之文稿,凡经采用的稿件,经专家一稿二稿定稿后成书;
五、欢迎海内外海南乡亲,及曾经在这片热土学习、工作、生活过的人士踊跃投稿(含图片);
六、一经成书后,计划在香港或海南出版发行,做为第一本海南乡情系列丛书向海内外发行。
为了传承与弘扬海南本土文化,不忘祖宗不忘根,记住乡愁,留住乡音,永续乡情。尤其是海南人几百年来,历尽艰难险阻下南洋,铸就了灿烂文明的华侨文化与历史。他们的精神、可歌可泣事迹,感动和激励着无数子孙后代。把对故乡、校园往事、祖先、亲人和乡根习俗的深情记忆;对乡音、乡情、风情、成长和创业经历,以及人生的悲欢与离合等,用文字记录下,那些即将湮没在岁月长河中的陈年往事,抒发内心的至深情怀,使之留下永恒、动人的印记。
投稿邮箱:2862279340@qq.com
合作欢迎添加QQ号咨询:3023098298
合作欢迎添加微信号咨询:
hk201003、1520366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