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期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希望在沿途的风景中收获不同的人生,渴望在特别的行程中遇见不一样的人和事。但也许是世间行人总是匆匆,我们总是被这匆匆裹挟着不断往前,并因此而错失了沿路的风景。
比如在等车等飞机的无聊时刻,我们总是对即将到达的地方耗尽期待,并因此遗忘了恰好昏黄路灯下盈盈飘着的雪花;夕阳尽头正待起飞的“巨鸟”;人来人往诉说离别的独特大厅……那些特别的风景其实不需要刻意去寻找,因为最美的总是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见过很多地方的机场,见证很多次别离或重逢,人间的悲喜大多都在这样的场合上演,看惯了,各家的眼泪都包含了差不多相同的意味。而如今唯一能感动我的,却是每一处机场、车站,那些苦心孤诣想要表达的与众不同的设计。
所以第一次从图片上看到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的航站楼的时候,我有了小小的触动。图片所能表达的韵味有限,但即便这样,我也还是一眼捕捉到它的与众不同。那呈连续的波浪型的巨型屋顶;众多的巨型“Y”字型的支撑钢柱;巨幅的落地玻璃墙面;众多圆型玻璃天窗;如波浪起伏的天花板;经过防火处理的一根根长条竹片装饰……
通体米黄色主调是我最爱的颜色。而马德里,这不是心心念念的作家三毛曾经久居的故土吗?大概,这就是佛家所说的“缘”了吧,这世间当真有什么都能符合你口味的建筑,即使遥在大洋彼岸,也能恰到好处地坐落在我最爱的城市。我想,假若三毛如今尚在人世,且不说她为了讲演为了最爱的事业要来回奔波经过多少次;就在她爱天爱地爱自由的爽朗性格驱使下,也一定不知从这里出发过多少次,也不知这里迎接过多少次她的归来。
正是因着这份机缘,我迅速上网仔细查了查,巴拉哈斯机场第四航站楼由理查德 · 罗杰斯设计,整体设计轻盈,优雅,斑斓,恢宏。匠心独运的设计既充分利用了自然光,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又使厅内的光线柔和,令人赏心悦目,体现出设计者人与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而这些天花板的竹片都来自中国,在这里起到的是装饰的作用。巴卡哈斯机场是罗杰斯追求一生的高技派结构美学的集大成之作。光看照片就很吸引人,别具一格的风格,不知吸引了多少来自全世界的游客。
说到竹片装饰,巴拉哈斯机场在竹材应用领域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是全球最大的竹应用工程,也是竹材防火技术领域的里程碑,是中国竹材在世界大型建筑工程领域的重大突破。这种中国特有的植物素材在国际领域被如此大规模使用,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在世界建筑史上的荣耀。
“我已在尖塔和尖塔之间张开了纤细的钢索,在星星和星星之间拉上了金锁链,我正在上面手舞足蹈”,这正是当代英国建筑界的先锋,高技派代表人物理查德 · 罗杰斯的宣言。想必如果三毛听到这句话,要开心得抱着这个老头儿狂欢一曲了吧。虽然这样浪漫至极的话出自一个建筑师之口,但在说明他的设计风格极具创新意识的同时,却并不与建筑师该有的严谨相违背。
从六十年代至今,人类在经过三次科技革命之后,所得到的成就是任何一个其他时代所无法比拟的。高技术深入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人们对技术的强烈兴趣伴随着一种对未来主义的信仰,建筑师的创意从新文化、新技术影响下延伸,而理查德 · 罗杰斯正是能将高技术的基调赋予建筑的创造者。
在这方面,理查德 · 罗杰斯似乎更坚定的继承了现代主义者的衣钵,强调建筑师的社会责任,相信建筑工作对社会的改造作用,企图创造出社会满意的建筑结构组织。他在表达诗意的同时,更注重建筑的现实意义和实用性。在流派纷繁的当今世界,能够既注重社会责任同时愿意在沥青路上勤加浇灌希望种出百合的建筑师实在是少之又少。
巴拉哈斯机场第四航站楼正是罗杰斯现实意义与诗意相结合的最佳代表作。走进机场航站楼,最重要的目的仍旧是乘坐飞机去往要去的地方,但在驻足的这一瞬间,我们都需要片刻的轻松。我想,每一个在赶路的人,都希望每一次停下脚步的时刻是充满惊喜的,哪怕只是十分钟,二十分钟,或者一整天。无论怎样的人走进巴拉哈斯机场第四航站楼,我相信这里都不会让他失望。我想,大概很多人都会像我一样,很乐意迷失在巴拉哈斯机场的第四航站楼。
后记:
英国建筑师理查德 · 罗杰斯是继伦佐 · 皮亚诺、诺曼 · 福斯特以后第三位以擅长在建筑中极力表现技术美为特征的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得者。他的突出成就是将作为原生态技术的一根大梁、一榀钢架、一组设备管道升华为艺术技术,充分赋予它们文化属性和艺术属性。他的建筑作品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体现着建筑技术对建筑创作的强大作用力。他的设计理念以深邃的哲学思辨审视着高科技主导下信息化社会建筑发展的前沿动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