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百度上月发布财报,2016年未经审计净利润116亿人民币。不过今天文章的主角不是百度,而是一家养猪公司,这家公司几天前也发布了财报,2016年净利润赚了117亿。
在温氏有个传说“你在清华随便遇到个老头很可能就是大师;你在温氏随便遇到个保洁可能就是个千万富翁”。从广东中西部一个偏僻的山村成为中国创业板第一市值股、中国农牧业企业的扛把子,温氏的很多成功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能够准确抓住时代“风口”,是温氏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战略上,温氏坚守的是聚焦于养殖业,坚持以畜牧业为主业的发展方向,坚持做中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管理技术最先进的现代农牧企业。而在品种改良、环保、企业+农户标准复制模式上又完全是独创模式。
现在的小朋友张嘴就是BAT、华为、万达、格力,好像他在这些企业都干过似的,其实不过是铺天盖地的网络新闻带给他的一点小姿势,如果你告诉他有几个农民凑了八千块创业,到2015年营业收入达到480亿,他保证是一脸懵逼,你再告诉他这家企业是养猪的,他的面部表情已经开始扭曲,但他还是无法说出这家企业的名字!
当然,搞养殖业的朋友们一定都知道,我说的企业是温氏集团。养殖圈外的小朋友一定很想听我说这个故事,因为他们又可以凭着这点小姿势在亲朋好友面前装装逼,以显示他们的姿势面很丰富!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企业,靠养猪养鸡成长为市值千亿的温氏帝国,这样的转折不仅外界想不到,恐怕连温北英老先生自己也没有想到。
正文
近日,于2015年上市的养猪养鸡“双料龙头”温氏股份发布的2016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16年实现总营收593.55亿元,实现净利润117.72亿元,同比暴增89.70%。相比较,2016年入围世界500强的猪肉食品公司万洲国际,其2015年全年净利润约54亿元。
养猪养鸡赚钱吗?很多人都认为养猪养鸡还是低端草根行业,农民都会的小生意。在宏观经济下行态势,一家没有任何互联网噱头的传统养殖大户,温氏股份靠养猪养鸡跻身百亿俱乐部,吸金能力把一些高大上的五百强和互联网公司甩出几条街,它是如何做到的?
创业维艰
1983年,温北英的二儿子温鹏程刚刚18岁,他是个有主见的年轻人。当同龄人都梦想考大学,找个好工作,去大城市生活的时候,所有人想不到,温鹏程早已暗下决心,要回家乡和父亲一起养鸡!
温北英知道后,父子俩一拍即合。不久,温北英辞职,温氏父子联合其他几户农民,创建了簕竹畜牧联营公司。公司共有“7户8股”,每个股东的入股资金是1000元,这就是温氏集团的前身。
公司成立仅仅是个开始,创业维艰,养殖业是一个低附加值,投资大,风险高,收益迟的行业。
最初经营之路非常坎坷,脏活累活多,产品没销路,似乎看不到何时能熬出头。4户股东很快动摇了,他们退出并抽走股金。
祸不单行,一种新型瘟疫在这个时候突袭鸡场,令温氏猝不及防,经验丰富的温北英也束手无策。疫情不断加剧,在公司岌岌可危时,温鹏程几经辗转,找到华南农业大学兽医系禽畜专家岑德光教授。在岑教授帮助下,疫情终于得到控制。
在创业初期,养猪也是公司部分经营业务,温鹏程挑大梁,找亲戚朋友过来一起干。当时温鹏程也是门外汉,对养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从建猪舍、买猪种、购饲料到巡栏、喂料、防疫,温鹏程对每个环节谙熟于心,硬生生摸索出一套养猪经验。
除养猪外,温鹏程还要亲自杀猪,带头卖猪肉。总是天没亮就起来嚯嚯磨刀,宰杀一头猪,再把猪肉分成几份,吃完早饭便和亲戚分头出去卖猪肉。
几个年轻人推着自行车走街串巷,车的尾架上架了两个箩筐,上面置一块厚木板,那个年代吃猪肉是个奢侈的事情,一小块一小块的卖到很晚才能回家。
温鹏程的猪肉就这样慢慢积攒起口碑,猪场在随后几年一再扩建,二十出头的他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猪倌。
后来由于政策不允许私人屠宰出售生猪,温氏被迫调整经营方向,把精力集中到养鸡业务上,父子俩共同制定了著名的“养鸡36条军规”:发展母鸡,走自繁自育自养自销的路子; 养鸡必须封闭消毒,要有严格的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养鸡规程后,肉鸡成活率达到95%以上。在温氏父子百般经营下,公司逐步走上正轨。与此同时市场形势转好了,销路打开后,鸡场经营的风生水起,1987年鸡场纯利润达到8万元,股东们个个都成了令人羡慕的万元户。
温氏模式
鸡场大获成功,当别人沉浸在万元户的喜悦中,温鹏程却常常独自一人陷入这样的思考中:公司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原有设施、场地已满足不了生产需要,必须在经营模式上实现新的变革。
当时村民家家户户养鸡,看到慕名前来购买鸡苗、咨询养殖技术的老乡们,大家没觉得稀奇,温鹏程却看出名堂,在精心做过市场调查后,温鹏程突发奇想,大胆向父亲和股东们提出建议:采取“场户结合”、“代购代销”的方法,与周边农户进行合作。
这种模式可以把养鸡的小散户们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为自己所用,本来养不起牲畜的农户也有机会挣钱,公司可以向养户提供饲养外的一切支持。
“这是最初的温氏模式,利用了农民的土地和人工,公司+农户的模式可以节约扩张资本,这是最大的优势。”一位温氏集团的技术人员对投资界记者说。
在温氏企业的“传帮带”下,村民养猪养鸡热情高涨,很多人通过养殖也成了万元户,公司效益也一路高歌猛进,1988年公司纯利润飙升至37万元。
尽管在今天看来,这样的数据对于庞大的“温氏帝国”显得微不足道。 在当时,它给温氏经营企业指明了方向。
解决了商业模式,温鹏程的目光盯上了上游的饲料环节和下游的销售环节。每个月公司购买饲料都是一笔巨额开支,肉鸡出栏量猛增也让产销矛盾加剧。为此,温鹏程权衡后,果断兴建起自己的饲料厂,同时建立肉鸡销售部,原来的肉鸡代销模式改为保价回购模式,让农户旱涝保收。
少了一道购买饲料的环节,鸡场和农户的效益更好,保价回购也让合作农户吃了一颗定心丸,合作的农户越来越多,销售部生意越来越红火。
温氏企业围绕整条产业链不断巩固自身在育种、养殖和生猪流通等重点环节的掌控力,这一切都为温氏日后度过危机和华丽转身埋下伏笔。
直到今天,温氏依然是行业中成本控制最好的。以肉猪养殖为例,生猪业务中,温氏动保成本仅67.3元/头,而行业平均水平是100元左右,温氏产品在市场上保持极高的竞争力。
智能信息化养殖
如果仅仅如此,温氏还不至于成为今日之温氏。多年摸爬滚打,让温氏父子明白,要想在养殖这门古老的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技术是必须有的靠山。
农业企业经常被认为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低端产业。以前温鹏程参加一些重要会议,有时被安排坐在领导旁边,就有人来问:你是干什么的?温鹏程说自己是养鸡的,就没人理他了。
2015年11月份温氏集团整体上市,跃身成为深圳创业板第一大市值的公司。所有人都对温鹏程另眼相看,脸上惊讶的神色就好像在说,这个家伙怎么养鸡养成这个样子?
“我想说我是遵从什么理念发展到现在的。农业是很传统,但是我绝对不会用传统的手段做农业。我是用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来做农业的。”温鹏程对记者说。
温氏父子一直保持对知识和技术的敬畏之心,公司壮大后,温氏父子力排众议,以技术入股的形式,邀请华南农业大学及相关科研院所建立校企合作。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拿出一定的比例投入到研发和良种改造上,目前温氏拥有多个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鸡、良种猪等,有些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
当“互联网+”时代汹涌而来,技术快速迭代,温氏集团没有遭受冲击反而紧跟潮流,开展了智能化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在2011年,当外人还以为互联网和养猪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温氏集团已经可以通过电脑,查阅每一个家庭农场的饲料用量、药用量、病鸡数量,对数据进行分析。
如今,以温氏养殖场的猪舍为例,每间猪舍都安装了自动喂食系统,地板是漏缝地板,猪食自动运进来,猪粪自动运出去,温度高了风扇会吹起,温度低加热灯会亮起。养殖人员坐在办公室里,就能通过视频和传感器对栏舍进行全方位智能监控,完成喂料、清粪等工作。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温氏集团早已走在前头。温氏集团的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或将是未来三产融合发展的模板。
那么,温氏集团三产融合的经验到底是什么?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温氏股份上市后,坚持畜牧业为主业,运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完善产业配套,形成产业链向下游业务不断延伸,空间不断拓展的布局。他们不仅加快发展奶牛、肉鸭养殖,积极探索海洋养殖等传统养殖业务,还大力发展动物保健品和农牧装备等新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温氏集团完成了从“公司+农户”到“公司+家庭农场”的理念转型,目前在全国23个省市合作的家庭农场已有5.52万户,其中在新兴县有2300多户。温氏旗下南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对传统农场进行工业化改造,为农户提供养殖场规划设计、设备生产、设备安装全方位一体化交钥匙工程服务。改造后的家庭农场平均饲养规模扩大一倍,促进了传统养殖生产方式向有组织、有技术、抗风险的高效农业转型。
据温氏集团工作人员介绍,旧猪场一个工人只能管理50头母猪,改造后一人可同时管理200头;旧猪场年上市猪苗产能是3.3万头,改造后增至8万头,且只需要6个人上班轮岗,大幅缩减了人力成本。传统养殖生产搭载现代工业制造技术为一二三产业融合找到了一条新路径。2014年,温氏家庭农场的总养殖收益为39.25亿元,2015年大幅增至61.19亿元。
温氏集团的创始人温北英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从回家务农到从事养殖生产,再从“万元户”到“七户八股”带动乡邻创业,他信奉“财聚人散,人散财聚”,最后塑造了以“精诚合作,齐创美满生活”为理念的现代企业集团。
涉农政策信息快报、解读!
▼
|鼎|今|实|业|
我们能为您做什么?
涉农企业投资并购
农业扶持资金申报辅导
农资采购和农副产品统一销售服务
河南鼎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股值10亿的挂牌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