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2017手机壳材料百家争鸣,玻璃、金属、陶瓷各显其能,CNC需求势不可挡!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投资要点


硬件指标提升的边际效用下降,智能手机进入颜值时代

随着智能手机完成市场教育,消费体验得到充分积累,小米创造性推广的“跑分测试”与消费体验的不一致性凸显,硬件性能升级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下降,品牌间功能的同质化严重。在此背景下,厂商通过系统的优化、外观设计的美化、品牌文化内涵的塑造和注入来提高产品辨识度,实现“圈粉”目的,我们认为智能手机普遍、随身、长时间的消费特性增强了智能手机的“饰品”属性,智能手机进入颜值时代。

learn by doing成就本土供应链,本土手机品牌正成为风潮引领者

在与苹果、三星、华为等一系列国内外知名智能手机品牌匹配的过程中,基于learn by doing,本土供应链公司已成为供应链中的重要决定性力量。在本土供应链资源丰富、手机品牌强势崛起的共振下,国产手机厂商正由原先苹果的跟随者成为行业风潮的引领者,部分硬件模组的应用节奏上甚至赶超iPhone。在智能手机颜值时代,外观件的总价值在提升,但产品种类、单个产品的设计处于快速变化的趋势中,这对传统的外观件、结构件大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创造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从无边框到无实体键,智能手机的屏占比继续提升

考虑到携带和单手操作的便捷性,提高屏占比成为在固有尺寸下进一步扩大显示面积的唯一方式,也成为颜值时代进一步改善手机外观的重要手段。由于在当前智能手机的正面除了显示屏之外,还有摄像头、音频传感、距离传感、指纹识别等多种功能性模组,提高屏占比会对相关模组的特性、设计提出不同的要求。

机壳材料百家鸣,玻璃、金属、陶瓷各显其能

机壳的材料和工艺直接影响智能手机的外观和手感,是颜值的重要决定因素。基于对苹果新机采用双2.5D玻璃+金属中框方案的预期以及目前玻璃盖板加工产业的成熟度,我们认为双玻璃+金属中框将在未来两年作为高端机型的主流外观方案,拓展玻璃盖板加工和金属中框加工产业的市场空间;而金属机壳则将由高端机型向中低端机型下沉,基于智能手机长尾效应及金属结构件的多样化,金属CNC加工市场空间有增无减,产能扩张需求确定;陶瓷机壳期待良品率和生产效率持续改进,静待产业合力推动。

三防功能与高颜值已可兼顾,普及需求兴起

智能手机的三防(防尘、防水、防震)功能尤其是防水迎合了用户的痛点需求。如今技术的发展使得三防手机已然进入了颜值与性能兼顾的时代。液态硅胶具有耐老化、环保柔软、快速分散、对玻璃及其他基质非粘性的特点,能够与玻璃、五金、塑胶结合处理,密封铸造优势显著,是手机三防的最佳选择。液态硅胶在手机防水领域潜在市场过百亿元。

核心标的推荐:

重点推荐:劲胜精密(国内金属CNC及玻璃精雕机龙头,持续受益产业资本开支提升)、长盈精密(国内金属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布局陶瓷机壳与防水需求)、安洁科技(功能器件行业龙头企业,收购威博精密布局精密金属加工,储备防水产品需求)、蓝思科技(国内玻璃加工龙头,受益双面及3D玻璃趋势),关注科森科技(依托锻造能力,切入iPhone8不锈钢中框代工)、三环集团(国内陶瓷材料龙头,携手长盈精密进军消费电子产业)、汇顶科技(国内指纹识别芯片龙头,首推屏内指纹识别)

风险提示:全面屏推广速度低于预期;金属、玻璃机壳渗透速度低于预期;陶瓷加工技术优化速度低于预期。

目录


“饰品”属性增强,智能手机开启颜值时代


智能手机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智能手机是指像PC一样具有独立的OS(操作系统)、可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APP(应用程序)来不断扩充手机功能,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手机的总称。

回顾智能手机的发展历史可见,从硬件配置、外观到操作系统均经历了多次变革:2001年爱立信推出首款基于Symbian系统的手机R380s;2002年诺基亚推出了第一款可扩展功能的Symbian S60手机;2007年Google与开放手机联盟发布了Android操作系统;2010年苹果发布了iPhone 4,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新时代,而之前的智能手机王者诺基亚、摩托罗拉则在2014年将智能手机业务分别出售给了联想、微软。

自iPhone 4重新定义智能手机行业标准以来,智能手机的功能趋于同质化,凭借硬件性能的持续提升、操作体验的不断优化、软件应用的日益丰富、使用场景的日益多元,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消费者日常形影不离的电子设备,根据智研咨询数据,全球智能手机渗透率在2015Q2已经接近80%,相较2011Q1提升超过55pct。

经过2011-2014年的快速渗透阶段,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增速明显放缓,根据IDC数据,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7亿部,同比小幅增长2.3%。从季度数据来看,在iPhone 7/7 plus销量超预期及国产手机强势增长的驱动下,2016Q4全球智能机销量增速呈现明显反弹,单季出货量超过4.2亿部,同比增长超过7%。

“跑分”考核淡出反映出硬件指标的边际效用下降

硬件性能是改善智能手机消费体验的基础,运行速度、待电时间、流畅程度、显示效果、附加功能(GPS定位、指纹识别等)均与硬件配置直接相关。针对智能手机的软件“跑分测试”主要测试的项目为CPU、显卡、内存、存储、GPU、OS等,结果包括跑分、名次以及手机各类参数,一般而言,跑分越高,设备的硬件性能越强。

在智能手机处于快速渗透的阶段中,“跑分”这一直接代表着硬件性能的考核得到诸多消费者的追捧。2011年小米第一代手机发布会上开创性的贴出了手机跑分图,首次将硬件性能量化,成功塑造了小米在消费者心目中的高性价比形象。在2013年的小米发布会上董事长雷军所谓的“不服跑个分”充分表明了其对于跑分测试所代表的硬件性能的充分自信。

随着硬件产品的性能快速升级,跑分测试的结果水涨船高,数据的直观性下降。2011年发布的小米1的安兔兔跑分结果为12628,而2016年发布的小米5、Mix的安兔兔跑分结果分别为136773,159367,分别较小米1的结果提高8.8倍、10.6倍。

随着智能手机完成市场教育,消费体验得到充分积累,硬件性能的快速升级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下降,跑分测试结果与消费者的用户体验不一致问题凸显,跑分考核的有效性受到质疑。跑分结果不能充分代表用户体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智能手机的性能是一个动态的定义,品牌厂商需要调节软硬件之间的参数以确保性能和续航平衡,另一方面,部分智能机的跑分测试中存在运用极限性能拉高测试结果的“作弊行为”。

对比苹果、三星、华为这三家品牌手机同期旗舰机型的硬件配置可见,在苹果刚推出iPhone 4时,其显示屏的分辨率和像素密度一马当先,用高清、灵敏的大屏触摸体验打造了智能手机行业标杆。

但是在2014年,三星Galaxy S5、华为P7的分辨率、显示屏密度均已大幅超出iPhone 5S,RAM规格、处理器核心数、电池容量、屏占比等各项指标也已经明显优于苹果。但是根据中国移动在2015年公布的广东地区品牌粘性数据可见,约60%的客户在换机后仍然选择苹果,高出排名第二的华为近23pct;根据J.D. Power今年年初的调研报告数据,iPhone仍然位列美国消费者满意度排行榜第一名;根据苹果在美国进行的451份调查问卷数据,iPhone满意度达到97%、Plus满意度达到99%。由此可见,硬件性能指标提升的边际效用在下降,硬件的同质化竞争在加剧。

用户依赖增强“饰品”属性,“颜值”成为智能手机重要竞争力

智能手机作为人手一部的“碎片时间杀手”,作为随身携带的社交、多媒体设备已经建立起消费者依赖,而这样普遍、随身、长时间的消费特性也就增强了智能手机的“饰品”属性,成为类似于男性的手表、女性的皮包之类的消费品。而对于“饰品”而言,外形美观时尚则构成核心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手机厂商往往通过操作系统的优化、外观设计的美化、品牌文化内涵的塑造和注入来提高产品辨识度,实现“圈粉”目的,使得消费者手中的智能手机成为一种身份、品位、情怀的象征。

我们认为在智能手机的颜值时代,外观件的总价值在提升,但产品种类、单个产品的设计处于快速变化的趋势中,更强的设计创新能力、更快的响应能力、更高效的批量加工能力是赢得行业竞争的关键要素,这对传统的外观件、结构件大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创造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learn by doing成就本土供应链,本土手机品牌正成为风潮引领者

相比于PC时代的落后,在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中,大陆产业链迎来的良好的发展契机。大陆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早期依靠土地、人力成本等要素成本低廉的优势,集中发展中下游制造业。

在与苹果、三星、华为等一系列国内外知名智能手机品牌匹配的过程中,基于learn by doing效应,本土供应链公司的产品质量、设备水平、研发水平、响应能力都得到持续的增强巩固,已经成为供应链中的重要决定性力量,具备了在技术路径和生产规模上与台湾对手一较高下的资格。比如LCD面板领域的京东方A、触摸屏领域的欧菲光、金属机壳领域的长盈精密、声学器件领域的歌尔股份等。

在本土智能手机产业链资源日益强大、丰富的支撑下,国内智能手机品牌得以崛起。根据IDC数据,2016年国内市场手机整体出货量4.67亿部,同比增长8.7%,排名前三的OPPO、华为、vivo出货量分别为0.78、0.76、0.69亿部,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22.2%、21.8%、96.9%。2016年国际市场手机整体出货量14.7亿部,其中华为、OPPO、vivo的合计出货量为3.1亿部,市占率达到21.5%,同期排名前二的三星、苹果的出货量均出现了同比下滑。

在本土供应链资源丰富、手机品牌强势崛起的共振下,国产手机厂商正由原先苹果的跟随者成为行业风潮的引领者,部分硬件模组的应用节奏上甚至得以赶超iPhone。2012年苹果首次采用金属机壳大约领先行业3-4年,2013年苹果首次采用指纹识别方案大约领先行业1-2年,而在2016年苹果推出搭载双摄的iPhone 7 plus之前,华为便已经在2014年推出的荣耀6 plus率先应用双摄。在2017年苹果新机上大概率采用的OLED+双2.5D玻璃方案也落后于国内厂商的步伐:华为在16年12月16日推出的荣耀Magic已成功应用柔性OLED+双3D玻璃方案,甚至采用了行业内领先的四曲面3D玻璃。

 

从无边框到无实体键,智能手机的屏占比继续提升


尺寸上涨瓶颈下,提高屏占比成为扩大显示面积的有效方式

大尺寸显示长期以来是智能手机的重要发展趋势。根据ZOL数据,2016H1上市的智能手机中5-5.5英寸的占比为48%,同比提升12pct,成为主流尺寸。根据IHS数据,2016年5寸以上智能机占比超过62%,其中5-5.5英寸占比提升2pct达到36%、5.5-6英寸占比提升4pct达到26%,预计2017年5-5.5英寸、5.5-6英寸的占比将分别达到37%、29%,而4.5-5英寸的占比则持续下降。

屏占比表示显示屏和手机前面板面积的相对比值,是在手机尺寸上涨之外提升显示面积的另一方式,iPhone 7的屏占比较iPhone 4提高11pct,达到65.62%;三星S8的屏占比较S7提升近12pct,达到84.2%。

考虑到携带和单手操作的便捷性,在尺寸上涨面临瓶颈时,提高屏占比成为在固有尺寸下进一步扩大显示面积的唯一方式,也成为颜值时代进一步改善手机外观的重要手段。目前市场上提高屏占比的主流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平面显示方案优化ID、缩小边框,另一种是基于柔性OLED的曲面屏实现无边框。

品牌厂商为实现无边框奋斗不息,小米Mix引发全面屏热潮

在LCD或刚性OLED这两种平面显示方案下,手机品牌厂商致力于优化设计结构来缩小边框。2011年华为C8800的边框为6.17mm,但到了2017年华为P10的边框仅为2.89mm,屏占比由54.03%提升至71.22%。

2014年夏普发布了市场第一款无边框手机AQUOS Crystal,屏占比达到78.5%,之后努比亚、乐视也分别发布了各自的“无边框”机型。小米在2016年10月25日发布的Mix系列实现三边无边框,屏占比高达91.3%,引发了“全面屏”热潮,Mix发布2个月后ZUK推出了86.4%屏占比的全面屏机型ZUK Edge,LG则在17年2月份的MWC大会上推出了采用全面屏设计的LG G6。

柔性OLED为提高屏占比创造更大潜力,三星S8搭载全视曲面屏

由于OLED不需要LED背光,而且可以在不同基板材料上实现沉淀,因此相比LCD,OLED在柔性显示上优势突出。三星基于自身在AMOLED面板的领先地位,率先大规模采用双曲面OLED显示方案缩小边框,S6 edge+的屏占比达到了76.51%。国内厂商vivo、华为、小米陆续跟进双曲面OLED显示方案,但是柔性OLED面板的垄断性和产能瓶颈一定程度限制了双曲面显示方案的推广。

2017年3月29日三星发布了Galaxy S8 &S8 Plus,在延续双曲面特性的基础上,采用了18.5:9的AMOLED显示屏,屏占比达到84%,实现了“全视曲面屏”的效果。未来伴随柔性OLED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显示屏的弯曲度、屏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屏占比提升对多种模组提出了全新要求

由于在当前智能手机的正面除了显示屏之外,往往还有摄像头、音频传感、距离传感、指纹识别等多种功能性模组,提高屏占比会对相关模组的特性、设计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供应链的协同配合。

Under glass和in-display指纹识别方案为提升屏占比创造条件

主流的电容式不能很好适应全面屏趋势下正面指纹识别的应用需求

指纹识别近两年最大的驱动力来自于智能手机与平板上的应用。在智能终端领域的应用始于2013年9月iPhone 5s的推出,指纹识别在解锁及移动支付领域的运用潜力立刻被市场发掘。

赛迪预计全球智能手机与平板等的指纹识别芯片出货量将从2015年的4.8亿颗,增长到2018年的12.0亿颗,出货量3年复合增速35.8%。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为21.1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28亿美元,3年复合增速13.3%。

从识别方式而言,指纹识别主要分为光学、电容、超声波三种,当前大部分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使用的是电容式传感技术,但是由于电容指纹识别的穿透性较弱、受指纹清洁度的影响大,不能很好适应全面屏趋势下正面指纹识别应用的需求,超声波和光学识别的前景可期。

Under glass指纹识别已经在多款手机中得以成功应用

目前兼顾屏占比以及指纹识别功能的方案共有三类:一类最简单的方案是将原先置于正面的指纹识别模组移至背面,这正是三星S8系列新机所采用的方式,但是由于在使用中存在指纹识别和后摄像头盖板的误触问题,并不是消费者所期待的最优方案。

另外两类方案分别是under glass(玻璃下)、in-display(屏幕内)方案,这两种方案均属于隐藏式的指纹识别,无需在玻璃盖板上打孔,在美化智能手机外观设计之外可以实现更好的防尘、防水效果。

under glass是指将指纹识别传感器置于玻璃盖板之下,从而取消实体键,为提高屏占比创造空间。2016年9月27日小米发布的业内首款Under glass机型小米5S便采用了高通的超声波指纹的识别技术,引入凹槽设计实现非按压式Home键。

在超声波识别之外,Synaptics在2016年12月发布的Natural ID FS9100则是基于光学识别的Under-glass芯片,该芯片可透过1mm的完整盖板玻璃完成高分辨率扫描,实现简洁、无需按键。Synaptics表示FS9100预计将在17Q2大规模量产。

目前由于超声波和光学方式在性价比和技术成熟度上比电容式差,所以存在在玻璃盖板的指纹识别区域进行雕刻、减薄,从而可以基于电容传感器实现过渡式under glass方案。

任意位置的In-display方案是终极目标

如上所述,under glass 方案是通过取消实体键进而提升屏占比,但指纹识别芯片位于盖板玻璃下、显示屏幕之外的固定区域内,仍然限制了显示屏的覆盖面积。而In-Display(屏幕内)的方案则是将指纹识别传感器置于显示屏发光区域内,从而真正实现全面屏。

Synaptics公司认为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上实现In-Display指纹识别主要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将传感器置于盖板玻璃下,突破玻璃厚度,不再需要单独的home键位置。第二阶段,将传感器置于屏幕某一区域,Synaptics认为现有的电容技术已经不现实,必须借助光学技术才能实现。第三阶段,指纹识别全面集成在显示单元中,将被完全隐藏起来,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被干扰。

龙头厂商纷纷发力In-display方案,产品呼之欲出。在MWC 2017上,国内IC设计公司汇顶科技发布了全球首款“显示屏内指纹识别技术”,只要轻触屏幕指定的区域实现指纹识别。近期Synaptics表态已经研发出了第一代屏幕下指纹识别技术,不过目前仅支持OLED面板。此前苹果收购的公司LuxVue发布了一项名为“集成红外二极管的交互式显示面板”的新专利,也可实现In-Display指纹识别。

陶瓷声学系统、骨传导成为全新的音频技术

受话器的位置、性能决定着手机最主要的通话功能,传统的受话器是通过膜片振动产生声音,这需要手机前盖板顶端开个长孔,与全面屏设计理念不符,于是陶瓷声学系统、骨传导便成为全新的音频技术开始应用于移动终端。

陶瓷声学系统是基于居里夫妇在1880年发现的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利用压电逆效应给压电陶瓷材料施加电压造成形变、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为实现全面屏条件下的音频信号传输,小米Mix采用了悬臂压电陶瓷导声技术,通过驱动单元DAC将电信号转化为机械能,通过微震引发手机框架共振,从而将声音传递至人耳。

骨传导方案是指通过骨传导扬声器将通信信号转换为声波的震荡信号,震荡信号经过屏幕传递到用户耳中,从而避免手机开孔,实现全面屏设计。今年一季度魅族所申请的一项专利中便设计骨传导音频方案,结合魅族对under glass指纹识别和窄边框的关注可见,全面屏也将作为其提升产品颜值的重要方向。

超声波距离传感取代传统红外传感器

距离传感器又叫移位传感器,通常位于手机听筒的两侧,通过控制通话过程、闲置过程中屏幕的亮暗实现省电、防止误触的功能,因此位于手机正面是必然要求。

传统智能手机端的距离传感器是通过屏幕开孔处的红外LED灯发射红外线,然后利用红外探测器通过接收到的反射红外线的强度完成测距功能,由于距离传感器具有发射、接收装置,一般体积较大。而开孔和大体积这两个特点都是全面屏设计所需要克服的,因此小米Mix采用超声波方式替代了传统红外传感器。

前置摄像头小型化成为重要诉求

在智能手机的自拍功能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前置摄像头的像素和数量都在提升,摄像头体积的小型化成为进一步提升屏占比的重要诉求。小米Mix目前仅仅是将前置摄像头从顶端移至底部,因此只实现了三边无边框的效果。

机壳材料百家争鸣,玻璃、金属、陶瓷各显其能


机壳的材料和工艺直接影响智能手机的外观和手感,是颜值的重要决定因素,主流机壳材料方案先后经历了塑料至金属的变迁,在5G和无线充电技术逐步成熟的预期下,双玻璃+金属中框以及陶瓷机壳的前景受到市场关注。

基于对苹果新机采用双2.5D玻璃+金属中框方案的预期以及目前玻璃盖板加工产业的成熟度,我们认为双玻璃+金属中框将在未来两年作为高端机型的主流外观方案;而金属机壳则将由高端机型向中低端机型下沉;由于陶瓷机壳目前的单价仍然较高,在良品率和生产效率没有大幅改进的条件下仍难以大范围应用,更多是应用于少量以打造品牌形象为目的的旗舰机型。

智能手机金属化率仍有提升空间,CNC加工大厂积极扩产

2016年金属机壳渗透率仅37%,通过向中低端下沉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自2012年iPhone 5采用金属机壳以来,金属机壳一度成为各大品牌中高端机型的一致选择,伴随国内CNC加工工艺和产能的提升,金属机壳成本得以有效降低,甚至开始应用于千元级机型中。根据OP Research数据,2016年智能手机金属机壳的渗透率仅为37%,2017年有望提升至48%。

考虑到智能手机的长尾效应,尽管玻璃、陶瓷机壳陆续兴起,我们认为金属机壳通过向中低端机型下沉仍有望持续打开空间、提升市占比。根据第一手机界研究院数据,2017年2月国内4000元以上手机市占比仅8.6%,而千元以下的占比则高达34.6%,2000元以下产品合计占比超过63%,长尾效应显著。

多样化的金属结构件有助于提升智能手机金属化率

在金属机壳持续渗透的同时,与之相配套的侧面按键、摄像头装饰圈、手机后盖、卡托等

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也须配套采用金属材质,单机中的金属结构件日益多样化。

除智能手机以外,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金属外观趋势也十分显著,据Gartner数据, 2017 年金属外观件在智能手机、超极本、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移动电源等设备的渗透率将分别达到39%、88%、80%、45%、29%,市场总容量约为233.30亿美元,较2008 年全球30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增长近7倍。

金属加工市场激战正酣,大厂扩产不息

由金属机壳及金属结构件的加工流程可见,核心技术包括冲压、锻造、 CNC 加工、金属打磨、激光雕刻、 MIM(粉末冶金)、纳米注塑、金属喷砂、阳极氧化、平面研磨、产品点胶组装等,核心设备是CNC(数控机床),CNC机台数量直接决定了厂商的加工能力,而CNC加工时长则与产品的价值正相关。

根据旭日产业数据,2015年全球前十大CNC加工厂商分别为富士康、可成、比亚迪、米亚、无锡捷普、长盈精密、恒信、崇州捷普、钱大五金制品、劲胜,其中富士康的CNC机台数约8.8万台,台湾大厂可成约2万台,本土龙头大厂比亚迪、长盈、劲胜分别有1.9万台、1万台、3千台。

随着越来越多的精密结构件行业公司实现资产的证券化,包括新上市的科森科技、捷荣科技、科达利,被并购的威博精密、富诚达、兴科电子,金属精密结构件加工行业随着手机金属化率的提升、材质的改变,市场空间依然在不断提升,产能仍在积极扩张。

2.5D、3D玻璃工艺逐步完善,双玻璃+金属中框蓄势待发

玻璃材料性能的提升为3D玻璃的普及创造条件

传统的平面玻璃即2D玻璃,将2D玻璃的侧边加工成弧形便得到2.5D玻璃,在2.5D玻璃的基础上实现侧边的卷曲效果即可得到3D玻璃。如今的3D玻璃仍然只是在玻璃两侧实现卷曲,根据我们产业链调研,未来市场有望推出四边卷曲的玻璃盖板。

从发展历程来看,iPhone 4开启了玻璃机壳的风潮,但是由于玻璃机壳具有易碎、散热性差、不够轻薄等明显缺点,后被耐磨性、散热性好的金属机壳所取代。

如今,玻璃材料在耐磨性和抗压性方面的性能已经大幅提升。康宁第四代大猩猩玻璃在厚度减至0.4毫米的同时,负荷升至14kgt以上,完全能够满足手机外壳的应用条件。而康宁在16年7月发布的五代大猩猩玻璃,在实验室测试中,当屏幕正面朝下从1.6米的高度跌落到粗糙表面,其完好率能达到80%,相比第四代在粗糙表面的抗跌落能力进一步提升了1.8倍。

柔性OLED的兴起使3D玻璃作为前盖板成为必要

在OLED面板性价比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基于在YOUM技术多年的深耕,三星在15年3月推出GALAXY S6 edge,首次将双曲面屏带入到产品设计中,得到了市场的良好反馈,双曲面显示方案已经成为三星引以为傲的标签。目前固定曲率的OLED显示屏已经实现了量产,三星产能占比高达95%。

一方面由于近期三星Note7电池爆炸事故对三星品牌地位的动摇,原本紧缺的三星柔性OLED面板产能有望进一步开放。另一方面国内和辉光电、深天马、京东方也先后大规模投资建设了柔性OLED产线。作为国内面板龙头的京东方更是在16年10月公告拟再投资465亿元在绵阳建设一条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这是继公司16年3月投资 245 亿元于成都第6代 LTPS/AMOLED二期项目之后,在柔性OLED面板市场的又一次大规模投资。

大规模的产能建设证明柔性OLED已经具备产业化的生产技术基础,也表明了面板厂商对于未来智能手机显示方案潮流的判断,未来中小尺寸OLED显示技术有望进一步突破固定曲率,实现可折叠概念。

需求方面来看,在以华为、OPPO、vivo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品牌快速崛起过程中,国产手机的技术创新、外观创新已经走在世界前列,vivo、小米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双曲面显示机型,柔性OLED逐渐成为智能手机“颜值时代”的共同选择。柔性OLED面板在智能手机端的渗透就要求3D玻璃作为前盖板的应用,而这样配套的诉求必然以3D玻璃生产技术的成熟,大规模产能建设的落地为基础,3D玻璃的产能和市场空间伴随柔性OLED技术的兴起得以扩大。

双玻璃+金属中框风潮初现

基于玻璃材料性能的提升以及柔性OLED对3D玻璃产业化的推动,玻璃机壳已经克服了iPhone 4时期易碎、散热性差、不够轻薄的缺点,而且带来了更新奇的外观、抗指纹、防眩光等更好的视觉表现,以及优越的抗跌落、抗划伤、抗静压性能。此外,玻璃机壳又与无线充电、柔性OLED、NFC等技术诉求相契合,在同质化竞争严重,颜值作用日益突出的智能手机市场应用空间广阔,有望引领下一波智能手机的外观风潮。

由表46可见,2014年采用玻璃材质作为后盖板的国内知名品牌仅有4款机型,而在2015-16年间明显增多,仅16年发布的就有约12款,其中采用3D玻璃作为后盖板的达到5款,由统计情况可见,重视无线充电技术应用的三星已成为玻璃机壳的忠实拥趸。

考虑到机身强度,双玻璃方案需要与金属中框进行搭配,中框在此方案中起到支撑和承载核心部件的功能,其在强度、结构、散热性等方面都有诸多要求。而双玻璃则可以采用2.5D和3D两种类型的不同组合。除了采用如图47、48所示的金属中框+双2.5D玻璃及金属中框+双3D玻璃方案之外,也有可能通过一面3D玻璃、一面2.5D玻璃的组合方案。

中框非框,硬度提升条件下单机价值有增无减

自从双玻璃+金属中框的设计方案在越来越多的旗舰机型中得以应用,市场便开始担心金属机壳厂商的未来,因为一般理解中中框用到的材料和加工时间会少于金属机壳产品,市场认识中的金属中框如图49所示。

事实上金属中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四边形框体,相反中框对整个手机起到支撑和承载核心部件的功能,从强度,到结构,散热都有诸多不同要求。图50中小米5的中框组件图来自淘宝网维修零配件店家,可以看到中框组件出了外观部分的金属框之外,还有大量的内部复杂结构,加工的难度和时间甚至超过了一般的金属机壳。

根据我们从产业链了解的信息,目前中档智能手机金属机壳价值一般为 120-150元,而采用铝合金的金属中框组件价值约为180元,采用不锈钢的金属中框组件则达到了200-220元。

手机陶瓷应用方兴未艾,静待产业合力推动性价比提升

目前生产手机、智能穿戴等陶瓷外壳主要有注射成型、干压成型和流延成型等。注射成型类似于塑料的注塑成型,主要生产小型复杂形状精密陶瓷件,一般来讲,尺寸越大,注射成型越没有优势;干压成型主要生产扁平形状制品,生产效率高;流延成型是薄片陶瓷材料的一种重要成型方法;这三类成型方法都可以用来生产手机外壳。

陶瓷在手机上应用共有三个细分方向: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后盖,其次是用于指纹识别的贴片或可穿戴设备的外壳,最后是用于锁屏和音量键等小型结构件。从材质的特点来看,陶瓷的优点是:硬度高,耐磨损,导热性好,高亮富有光泽。相对的陶瓷的缺点是:易碎,加工难度大,成本高。

从陶瓷与金属机壳,以及蓝宝石、玻璃材质的对比来看,陶瓷具有较为独特的产品特征,适合于未来手机向着更丰富的射频功能的发展方向。

从产品应用看,包括小米MIX在内的多款国内手机都推出了采用陶瓷材料的高端产品,陶瓷机壳的市场正在逐步打开。

但是由于氧化锆陶瓷烧结以后硬度太高,物理加工难度大,良品率较低,因此与玻璃机壳相比,目前陶瓷机壳仍在成本上明显高于玻璃和金属材质。

我们认为目前时点看,陶瓷产品良率低、成本高,正是由于产业规模不足,尚未形成良好的规模效应。而此前国内金属机壳加工龙头长盈精密与陶瓷材料龙头三环集团合作成立东莞长盈三环,投资87亿元用于生产智能终端及智能穿戴产品的陶瓷外观件及模组,将有助整合行业资源,推动产业整体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推动陶瓷机壳渗透率的快速提升。

三防功能与高颜值已可兼顾,普及需求兴起


布局三防——智能手机的最新发展方向

智能手机的三防功能尤其是防水迎合了用户的痛点需求。三防功能(防尘、防水、防震)一来有助提升手机耐用性,二来有助于扩充手机的使用场景,三防功能的手机能够胜任恶劣的气候条件以及特殊场景如海滩、浴场等的应用,受到了户外活动、军用以及时尚人群的偏爱。智能手机三防功能符合用户的痛点需求,但此前三防功能的实现无法兼顾手机轻薄化、美观化,因此并未得以大规模普及。

以2010年款安卓三防智能机摩托罗拉Defy为例,该款机型通过在接口等处加入橡胶保护套的方式提高密封性,虽然防水性能已经能达到IP67,但是加保护塞的方式严重影响了手机的厚度,防水塞的老化也成为了影响手机安全性的另一问题。

如今外观设计不再成为防水性能的绊脚石。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机本身能够越多越薄,iPhone6仅为6.9mm厚,同时防水技术不断发展,如纳米涂层代替了厚重的防水塞。防水手机已然进入了颜值与性能兼顾的时代,热门的三防手机索尼Xperia Z5、三星的S7系列做到了集防水性能、美观轻薄于一体。以往为特殊群体设计的防水功能正逐步成为高端手机的标配,如三星每年都推出具有三防功能的Galaxy S Active系列。预计防水性能将在高端手机市场不断渗透,尤其是苹果搭载此功能将会使防水性能成为引领智能手机的新概念。

按照电子产品的体积大小和功能复杂度,防水类型可以分为三重,小型电子产品如U盘常常采用密封的外壳进行防水,中型具有少量按键的电子产品如手机等还需要在按键处采用密封垫圈,裸露的开孔处加以防水塞或防水涂层,而体积较大、按键较多的电子产品如键盘等则需要另外做液体导流设计。不管是哪一类的电子产品,都是通过加强密封性以对抗液体的入侵,密封胶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目前,手机的防水设计以密封胶、硅橡胶圈为主,以防水膜、纳米涂层为辅,主要集中于手机壳、屏幕等密封设计以及USB口、耳机孔、听筒、扬声器等对水比较敏感的开孔位置。

液态硅胶是手机三防的最佳选择,市场空间广阔

液态硅胶具有耐老化、环保柔软、快速分散、对玻璃及其他基质非粘性的特点,能够与玻璃、五金、塑胶结合处理,密封铸造优势显著,是手机三防的最佳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液态硅胶可结合五金、塑料、玻璃、塑胶等进行直接的铸造,无须使用胶水将两个不同零部件粘连,有效提升了密封性,并且通过减少组装独立部件的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液态硅胶原料成本虽然高于普通硅橡胶,但是整体成本可能更低,更加适合于小型配件加工。

以单机40元防水成本计算,液态硅胶在智能手机领域市场潜力过百亿元。结合中关村在线等机构的分析,利用硅胶进行全屏幕防水的成本超过20元,扬声器、听筒、麦克风等防水膜的成本可能在20元左右。按照手机防水中手机壳及屏幕、扬声器等部分的密封胶、胶圈、防水膜等主要成本计算,手机防水成本保守估计在40元以上。结合IDC对智能手机出货量预估,以及我们对未来几年渗透率15%-50%假设,液态硅胶在手机防水领域潜在市场过百亿元。

产业链相关公司:


劲胜精密

公司是国内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产品及服务的领先供应商,主要为手机、平板、可穿戴、VR设备提供精密结构件。上市之初,公司专注于单一的精密模具、塑胶精密结构件,如今结构件产品逐渐丰富,增加了玻璃、粉末冶金、金属精密结构件等。

此外,为全面推进公司转型升级,落实智能制造战略,公司通过自建国家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及外延收购、投资参股的方式快速切入智能制造领域。因此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消费电子产品精密结构件业务、高端装备制造业务、智能制造服务业务等三大模块。

转型阵痛基本度过,16年净利润取得超预期增长

15年受公司主要客户塑胶精密结构件订单大幅下滑影响,塑料精密结构件营收同比下降46.73%。因此公司加速由塑胶向金属升级拓展,但是由于金属产品开发周期长、开发及试产费用增加及生产规模扩大,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10.4%、732.85%,规模分别达到35.67亿元、-4.71亿元。

15年公司使用非公开发行募集的4.2亿元投资金属CNC结构件扩建项目,同时新设立全资子公司华程金属负责镁铝合金项目,进一步强化金属精密结构件产品制造能力。从15年四季度公司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营收已完成转型:由原有塑胶为主转为CNC金属加工、玻璃、粉末冶金、镁铝压铸等业务为主。

16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营收51.39亿元,同比增长44.07%,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比增长127.92%。

智能手机双玻璃方案风潮渐起,玻璃加工设备产品将开花结果

“金属中框+双玻璃”将成为新一代高端智能手机的外观潮流

在智能手机性价比快速提升的过程中,消费者对于硬件指标的辨识度下降,而外观创新则是最直接的差异化途径。未来在OLED柔性显示、无线充电、3D玻璃等技术日渐成熟的基础上,“金属中框+双玻璃”方案大概率成为新一代高端智能手机的外观潮流。

根据IDC对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规模的预测,2016-2018年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15.1亿、15.9亿、16.7亿部,参照金属机壳渗透率提升的历程,17、18年的玻璃机壳渗透率有望达到13%、36%,对应的玻璃后盖板规模分别为2.07亿片、6.01亿片,相对于16年15.7亿片的规模增长14.41%、26.41%。

根据公司15年年报,全资子公司创世纪已经成功拓展玻璃精雕、 2.5D扫光等设备、 3D热压玻璃设备、陶瓷加工设备等产品,目前公司玻璃精雕机已经实现批量生产及销售。

创世纪承诺利润确定性强,精雕机设备将显著增厚业绩

公司于15年8月3日公告收购创世纪100%股权,15-17年的承诺净利润不低于2.26亿元、2.52亿元、2.71亿元。2016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创世纪实现营收7.5亿元,净利润达到1.88亿,完成全年承诺净利润的74%。

2017年在智能手机双玻璃方案的趋势下,手机玻璃盖板生产商采购精雕机设备的需求确定,公司有望进入蓝思、伯恩、富士康等企业的设备供应链,预计总出货量在4K-5K台,按照平均25万元-30万元/台的单价计算,将贡献10亿至15亿元的营收规模,精雕机产品的量产出货将显著增厚公司业绩。

长盈精密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精密电子零组件制造商,主要从事手机机构配套件,LED精密支架,精密模具等的开发、设计、制造、销售,如手机系列连接器、屏蔽件、滑轨、转轴、金属外观件:表面贴装式LED精密支架;电子产品包装材料。

公司业绩稳步增长,金属结构件销售收入大幅提升

2016年公司在金属外观件、超精密连接器、电磁屏蔽件、 LED支架等主要业务领域,均取得了较高的增长。尤其是金属外观件产品,销售收入大幅提升,达到41.82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68%,公司已成长为国内金属外观件行业的龙头企业。

近年来公司营收稳步增长,2015-2016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均超过50%,2016年公司实现营收61.19亿元,同比增长57.36%,归母净利润6.84亿元,同比增长52.02%。

从传统金属机壳龙头到手机ID全方案提供商

传统金属机壳龙头

长盈拥有大量顶尖国外进口加工设备,先进的加工工艺和制程管理系统,优秀的模具设计团队。公司目前能够年产 5000万套各类金属外观件,12 亿只精密连接器,5亿只超精密连接器,15 亿只电磁屏蔽件,精密模具加工周期及质量都处于同行业前茅。

2016年,长盈精密在外观件方面进行了三大布局,一是东莞大型表面处理基地,二是新增了东莞东坑的CNC加工基地,三是广东长盈总部CNC生产基地进行了扩建,金属加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抓住玻璃+金属中框机遇,研发3D玻璃热弯机

如果采用玻璃做手机前后面板,则需要使用不锈钢甚至钛合金这类更硬质的金属以保持机身的强度和对大屏的支撑。对高硬度金属的加工有更高的技术壁垒,产品设计与功法复杂度增加,加工时间更长使得附加值提升。公司凭借着丰富的高硬度金属加工量产经验将有望发挥优势拔得头筹,提升金属件的毛利率,并争取更高的市场份额。

此外,子公司广东天机成功研发了3D玻璃热弯机,试机效果良好,可见长盈精密对下游客户需求敏捷的反应度,相信凭借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研发能力,公司有望赶上3D玻璃爆发的潮流。

布局三防——智能手机的最新发展方向

公司与广东方振签订增资协议,以自有资金4500万元增资广东方振,获得广东方振15%股权。广东方振是一家以硅胶制品、液态硅胶及防水新材料为主的精密结构件解决方案供应商。随着高端手机客户对防水材料的导入,增资广东方振、布局三防材料将为公司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

进军汽车电子,打造公司成长第二极

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汽车电子行业的快速增长,长盈精密依托自身在精密加工、模具、以及连接器行业的深厚积累,积极开拓新产品,力争快速切入相关供应链。

公司2016年成立的昆山惠禾新能源将主要集中于充电枪、充电插座、高压线束和总成的开发,而长盈本部则是瞄准电池、电机、电控之间的连接组件,包括各类软连接和金属结构件产品都将是公司切入的重要契机。

根据我们测算,以公司的加工能力推算,相关产品单车价值达到数千至一万多元,未来市场空间超过百亿元。

公司与三环合作志在推动陶瓷产业化

公司在今年2月份公告与三环集团签订投资框架协议,总投资规模暂定为87亿元,用于生产智能终端及智能穿戴产品的陶瓷外观件及模组,预计年产能规模达到1亿件以上。计划成立东莞长盈三环(计划投资51亿元,长盈65%股权),潮州中瓷技术(计划投资22亿元,长盈44%股权),潮州三环长盈(计划投资14亿元,长盈30%股权)三家子公司,合作投资周期预计为6年。

为了充分发挥和调动合资公司核心技术和骨干员工的积极性,利用企业内外部优质资源的作用,双方将联合其他合资方共同参与合资公司的设立协议有效期内,长盈与三环不会就本次合作事宜与除对方之外的任何其他方进行任何形式的协商、合作或者达成任何协议,两家公司形成相互锁定的排他合作协议。

机器人+系统集成——携手安川走向智能制造

广东天机和松庆智能作为公司打造工业 4.0 大平台的强大依托,从自身产线改造起步,为长盈主营业务产品效率的提升,以及公司业务转型延伸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和技术保障。

公司在4月7日公告拟使用自有资金与安川电机、安川通商共同投资成立广东天机机器人,投资总额为1亿元,合资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公司将持有65%股权。安川电机株式会社是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成员,在电机技术领域全球领先。对于长盈精密而言,此次合作意义重大,利用安川在核心零部件、整机组装领域的经验和技术积累,以及销售渠道的优势,结合公司的本土制造优势和国家补贴政策,7公斤以下级3C用机器人将成为公司未来的重要业务支柱。

科森科技

科森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精密金属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客户提供手机及平板电脑结构件、医疗手术器械结构件、光伏产品结构件等精密金属结构件,产品主要用于消费电子、微型计算机、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数字视听等领域。

以手机和平板结构件为主,近年营收取得高增长

公司于2017年2月上市,近年来营收和净利润均取得快速增长。2012-2015年公司营收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99.69%,归母净利润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163.11%。2016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9.02亿元,同比增长38.45%,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16.64%。

公司营收中,手机及平板电脑结构件自2013年以来占比达到50%以上,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6前三季度该占比达到88%,其次是医疗手术器械类产品,2016年前三季度营收占比达到6%。在手机和平板电脑金属件中,又属标志类、中板类和后盖类占比最高,2015年这三类产品营收分别占手机和平板金属件产品大类营收的35%、15%和14%。

客户资源深厚,定位高端领域

公司客户定位在高端领域,在消费电子领域已发展了捷普集团、富士康等国际知名客户,生产的消费电子类产品还应用于苹果公司、索尼(SONY)、联想(Lenovo)、乐视等国际知名客户的终端产品。公司在医疗领域已发展了柯惠集团、Zimmer、强生等国际知名客户,在新能源领域已发展了Solar City、IronRidge等客户。

不锈钢中框重现,设备需求提升

据台湾《电子时报》称,新一代iPhone的不锈钢中框将使用锻造加工工艺增加强度,      然后再进行数控机床(CNC)切削进行精密加工,与铝合金采用的全CNC制程相比,锻压+CNC工艺工序更为复杂,也将消耗更长的加工时间。此外,出于此次双玻璃+金属中框的防水需求,对于CNC加工的要求将更为严苛,也将进一步延长边框的加工时间。

与全CNC制程相比,锻压+CNC得到的产品更加稳定、强度更大、使用寿命更长,前端冲锻压工艺的附加值也更高。

早在2010年推出iPhone 4采用的是全CNC切割技术,与此次的锻造+CNC工法相比,其制程相对简单,当时的边框供应商为富士康和捷普。此次新一代iPhone用回不锈钢边框,捷普将打破近年来边框订单由富士康通吃的局面,成为其供应商之一。

蓝思科技

蓝思科技成立于2011年6月29日,由成立于2006年12月21日的蓝思科技(湖南)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公司于2015年3月18日在创业板挂牌上市,主营业务是视窗触控防护玻璃盖板、触控模组以及视窗触控防护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Pad、NB、PC、数码相机、汽车仪表盘等。

五年实现近3倍营收的玻璃盖板龙头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公司2011年营收60.3亿元,归母净利润12.36亿元,2015年营收约为11年的3倍,达到172.27亿元,同比增长18.83%,对应归母净利润15.43亿元,同比增长31.09%。

2016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营收152.35亿元,同比下滑11.56%,归母净利润12.88亿元,同比下滑16.50%。

领先布局2.5D、3D玻璃技术,将显著受益玻璃机壳兴起

2004年,蓝思科技与摩托罗拉的合作。通过将手机玻璃镀膜与印刷技术相结合,蓝思科技解决了摩托罗拉V3手机玻璃面板油墨容易脱落的问题。在摩托罗拉V3手机的示范下,诺基亚、三星、苹果等巨头相继成为公司客户。

在公司上市之前,公司发行人周群飞女士参股了香港3D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湖南三维玻璃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均涉及3D玻璃技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现阶段规划的3D曲面玻璃产能主要为满足以三星、小米、vivo、OPPO、华为为代表的安卓操作系统产品,2700万片/年的产能目前可以满足这些客户的需求。同时,公司也做好苹果、三星等大客户或外观设计潮流转向双面玻璃,未来将进一步打通产能瓶颈并适当增加产能。

持续加码蓝宝石,成为有力的业绩支撑

公司在12年加大了研发蓝宝石晶体的生长和晶片的加工技术,购买了部分蓝宝石晶体生长设备及加工设备,自产业链上游整合蓝宝石的生产、加工行业,推动蓝宝石材料性价比的提升,以提高消费电子产品的性能和产品档次。

目前公司已经掌握了高品质蓝宝石材料生产加工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长晶设备及控制系统,不仅缩短了生产周期,能耗指标更比同类机型降低30%以上,并仍在不断优化;其长晶技术,无论是能耗水平、单机产出水平,还是优良率和利用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公司成功开发出蓝宝石摄像头保护晶片、指纹识别保护镜片、智能穿戴设备防护屏等高端应用产品,目前,仅蓝思科技的湘潭九华园区,其产能已达到日均产出8.5万片的2寸片。

三环集团

公司作为陶瓷材料龙头,营收和净利润稳步增长

三环集团成立于1992年,是全国最大的先进技术陶瓷、电子元件生产基地之一,以先进陶瓷技术为基础,产品覆盖光通信、电子、机械、电工、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时尚等应用领域。

根据公司业绩快报,2016年公司营收28.88亿元,同比增长16%,近三年复合增长率12.58%;归母净利润10.59亿元,同比增长21.24%,近三年复合增长率23.22%。

公司联手长盈精密,推动陶瓷产业化

从陶瓷与金属机壳,以及蓝宝石、玻璃材质的对比来看,陶瓷具有较为独特的产品特征,适合于未来手机向着更丰富的射频功能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氧化锆陶瓷烧结以后硬度太高,物理加工难度大,良品率较低,因此与玻璃机壳相比,目前陶瓷机壳仍在成本上明显高于玻璃和金属材质。

公司在今年2月份公告与长盈精密签订投资框架协议,总投资规模暂定为87亿元,用于生产智能终端及智能穿戴产品的陶瓷外观件及模组,预计年产能规模达到1亿件以上。计划成立东莞长盈三环(计划投资51亿元,长盈65%股权),潮州中瓷技术(计划投资22亿元,长盈44%股权),潮州三环长盈(计划投资14亿元,长盈30%股权)三家子公司,合作投资周期预计为6年。

汇顶科技

全球人机交互及生物识别技术领导者

汇顶科技(Goodix)2002年成立于深圳市福田区,致力于人机交互与生物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向客户提供芯片设计服务。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为触控芯片和指纹识别芯片,目前已在手机、平板电脑和可穿戴产品等领域构筑了领先优势。公司将在原有领域进一步开发新兴产品,触控领域推出On-cell、In-Cell等产品,指纹识别领域推出活体指纹识别产品。公司还将开发NFC近场通信控制芯片。

汇顶科技注重研发,产品顺应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发展趋势,企业规模快速增长,营业收入由 2012 年的 5.57 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0.79亿元,4年复合增长率达53.33%。

公司净利润呈现上升趋势,2016年归母净利润8.57亿元,同比增长126.46%,2012-2016年4年复合增长率39.7%。

指纹识别过去由智能手机驱动,未来IoT、银行卡为主要驱动力

由于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大,行业的规模效应使得指纹识别模组的价格下降,单价从2014年的6美金降低为2016年的2-3美金。

最初,指纹识别是被安全和便捷的需求推动的。使用指纹识别的模组后,手机可以不用输入密码即刻登入。如今,生物识别系统逐渐成熟,移动支付领域逐渐兴起,阿里Pay,ApplePay等市场玩家逐渐显现,他们共同推动着生物识别市场的发展。目前苹果手机已经完全使用指纹识别芯片,预计未来智能手机细分领域的增长由安卓手机与微软手机来带动。随着指纹识别成本的下降,未来将有更多的低端手机使用指纹芯片。

预计智能卡、物联网设备、可穿戴设备行业都将逐渐使用指纹芯片。汽车行业是另一个指纹识别的大市场,目前相关厂商正在研究将指纹芯片整合到汽车中去。但由于汽车供应链相较于消费电子产业,对模组的要求更高,认证周期会较长,因此进入还有待一段时间。


资料来源:华泰电子张騄团队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