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大众日报在往事·发现栏目中整版刊发《百年玻璃公司的前世今生 》、《顾思远和博山玻璃公司股票》,对博山的玻璃文化进行了深入报道。现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11月15日,大众日报在往事·发现栏目中整版刊发《百年玻璃公司的前世今生 》、《顾思远和博山玻璃公司股票》,对博山的玻璃文化进行了深入报道。现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经过一年多的施工,博山玻璃公司基本竣工,并定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十月投产。
此时,博山玻璃公司已是声名远扬,远近客商纷纷前来洽谈和订购,公司前景一片光明。
百年玻璃公司的前世今生
在淄博市博山区山东耐火材料厂办公楼门厅,立着一块石碑,通体斑驳,上书四个正楷大字:“玻璃公司”。石碑虽经百年风雨,却依然保存完好,“玻璃公司”四字笔力遒劲,给人一种稳稳的厚重感。公司办公室主任王如介绍说,这块石碑是公司在进行厂房改造时发现的,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初,博山玻璃公司在此创建时的奠基石。王如向我们介绍起博山玻璃公司的来龙去脉,110多年前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内忧外患 振兴工商
光绪二十七年一月,已仓皇逃至西安的慈禧太后下诏变法,要“取外国之长”“去中国之短”,决心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四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主持变法机构,宣布实行“新政”。
然而,《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国门形同虚设,外国商品狂风巨浪般涌入中国。不仅如此,外商也纷纷在中国设厂,剥夺资源,压榨劳动人民。清政府内忧外患,财政发生严重危机。为此,清政府屡次发布上谕,,各抒所见。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于七月会奏,建议应“修农政”“劝工艺”“讲求农工商”。次年一月,山西巡抚岑春煊也奏请“振兴农工商业以保利权”。清政府依据这些建议,在当年二月谕令“特派大臣,专办商务”,并责成各省督抚认真兴办农工要务,初步确定“振兴工商”的大计。
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去欧美、日本考察商务回国的庆亲王载振,向清廷提出设立商部。第二年四月,清廷命载振等制订商律。六月,华侨大资本家张振勋上奏:库款支绌,财力困微,其能凑集巨资,承办一切者,惟赖于商。并提出“农、工、路、矿诸政必须归并商部一部,否则事权不一,亦非商战之利”。九月,清政府降谕设立商部,,任命载振为尚书。
商部成立后,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营资本家开办企业,想借助民间资本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税收。博山玻璃公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
官股民资 投办新厂
博山玻璃公司坐落于博山城北约一公里处的孝妇河东岸,即今山东耐火材料厂所在地,原地名叫“六十亩圈”。光绪三十年初,山东巡抚周馥批准山东省农工商各局关于创办博山玻璃公司的呈文,准予开办,并拨库银五万两作为官股。由张謇、许鼎霖、顾思远等人负责,购置博山城北“六十亩圈”作为厂址,筹建博山玻璃公司。
博山盛产煤炭,当地所产一种白土,俗名乾子土,可做玻璃。自明末开始,已经大范围地进行玻璃的生产和销售,不仅产业工人多,销售网络更是遍及全国。这也是张謇等人选定博山成立玻璃公司的原因。
光绪三十年四月,该公司在上海的《中外日报》上刊登“招股启事”,广招股本。据博山区文史专家张维用介绍,其股票分为五等,一等每股库银一千两,二等每股库银五百两,三等每股库银一百两,四等每股库银五十两,五等每股库银十两。参照银行存息例,以五厘计息,年终结算。利润分为十成,一成报效政府,一成作为公积金,五成作扩大再生产之用,三成作为“花红”。同年九月,周馥去任,公司由继任巡抚胡廷干及张謇、许鼎霖、顾思远等人掌管,继续筹办。此事在当时鲁中地区不啻为一创举,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亦堪称大事。《中国实业志》称其为中国“新法制造玻璃之嚆矢”。日本人编印的《胶济铁路重要都市经济状况》在分析它的创办时说:“盖曩德人拟在博山设一制造玻璃陶器之大工厂,会彼时反对德人正烈,乃先发制人,自行开设,以防利盈外溢。”分析精确,一语中的。
张謇为江苏人,光绪二十年状元,后弃官从商。自1895年起,开始创办和投资企业,领域涉及纺纱、教育、电气等多个门类。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许鼎霖与张謇早年相识,交情极深。他们以实业救国为共同目标,精诚合作,共同探索兴业救国之路。光绪三十一年八月,许鼎霖和张謇在江苏创办耀徐玻璃公司,和严信厚等在江苏海州创办海丰面粉公司。
由于许鼎霖和张謇二人企业遍及多省,所以在博山玻璃公司只是投资挂名,公司具体事物全都由顾思远负责。顾思远曾在翰林院供过职,后以候补道员身份在山东巡抚衙门任观察之职。“顾思远与时任大清银行监督的张伯讷是亲戚,清政府拨付五万两白银作为官股,或与此有关也未可知。”张维用介绍。
顾思远用五万两库银和向张謇、许鼎霖等筹集来的数十万两银子,于光绪三十一年春在六十亩圈破土动工,开建博山玻璃公司。
据张维用介绍,当时工程分为两部分,南半区为工厂区,北半区为生活区。其主厂房长约120米,宽约25米。施工图纸由德国人提供,耐火材料、钢梁及粉碎机等机械也由德国购进,还聘来了7名德籍技师。厂房规模极大,设施也比较完善。《山东玻璃工业概况》(作者谢惠,刊于1934年《交大季刊》13期)介绍说:“作房地极宽敞,可容数十人,工作时无拥挤之虞。其他有宿舍以供工徒之住宿,有园圃以植蔬果而供食料,有堆货房以储存货品,有装包房装货成箱以便运寄,他如自来水电灯等,莫不应有尽有,诚为极大规模之设备也。”
经大半年的施工,筹来的银子已经花光,顾思远向省府衙门要求追加。巡抚胡廷干在任仅3个月,主持了公司开幕典礼后不久即卸任。其继任杨士骧于年底派观察唐芝田来博山考察,回到济南后汇报说:“该公司的机器设备皆为德国之最新产品,所聘德国技师亦极精细。而且博山所产之矿石曾寄呈柏林化验,皆为最理想的原料。将来投产,必能获利。惟急需款30余万两,目前其自筹者尚不及一半。”于是杨士骧又增拨官股5万两。
经过一年多的施工,博山玻璃公司基本竣工,并定于光绪三十二年十月投产。此时,博山玻璃公司已是声名远扬,远近客商纷纷前来洽谈和订购,公司前景一片光明。
为避免各地重复征税,顾思远又呈报商部,请求援照耀徐玻璃公司成案,只纳正税一道,沿途各地一律不得重征,并豁免出口税项。经商部具呈,税务大臣批准,批复山东巡抚衙门,转饬博山玻璃公司:援照耀徐玻璃公司成案办理。
吹泡摊片 工艺先进
博山玻璃公司主要以生产平板玻璃为主,以“吹泡摊片法”制成,它所采用的工艺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技术。
《山东博山玻璃工业概况》一文详细记载了博山玻璃工作的制作:“厂内设有料炉、烘炉、摊片炉等。各炉所用之火力,,乃穴地而成者),四面通连各炉,供给火力,其不需火力之处有活闸以闭之。有发动机给以动力,用以压榨原料使成细粉,俾易入炉。有煅石而成玻璃之炉曰料炉,与该县所用者绝不同。盖现用者多以硝罐制炼而成。彼则以更代法炼取玻液。生料入于一端,所熟之料流至他端,工人即于此取出,而制玻璃焉。”
张维用介绍,当时博山玻璃公司是用煤气发生炉产生煤气作为燃料的,且“有发动机以给动力”,熔料炉是用池炉,技术在当时较为先进。其操作工艺主要是:
将铁吹筒探人池炉内,蘸取少量玻璃液,取出后一边拈转,一边通过吹筒吹气,使玻璃液慢慢膨胀成球形,然后放置到半球形铁槽内继续转动,使球形圆正。铁槽内有少许冷水,起降温作用。同时,用水冷却吹筒的另一端,以便于把持。等玻璃稍微冷却后,再将吹筒探入池炉,二次蘸取,这样重复多次,直至玻璃液成为直径达二十公分左右的球时,将其放到一个瓢形铁槽内,一边继续用水冷却吹筒的下端,一边从上端吹气,使球形逐渐涨大,成为空泡。吹制过程中,要时时转动吹筒,使球形空泡薄厚均匀。如果玻璃温度降低,则再将吹筒深入烘炉加热,使玻璃泡变软。此时,将吹筒悬空垂立于深地槽中,从上端吹气,玻璃泡受重力影响慢慢坠入地槽,形成筒状。
这时的玻璃筒厚薄并不均匀,一般底部较厚,顶端较薄。但玻璃筒已冷却凝固,不能再吹,将其再入烘炉加热,待熔化变软后取出,在深地槽内摆动旋转,同时吹气,使筒壁厚薄均匀。如又冷却,则再入烘炉,如此反复,最后吹成一个长约二米多、厚薄均匀的玻璃筒。玻璃筒吹成后,通过冷热相激使其产生暗纹,再边转动边轻击,去其底部,从吹筒上卸下;再用同样方法截为数段,将每段纵剖,最后入摊片炉将筒形摊成平片。
这种工艺不独是博山特有。同治年间,四川人王侃《江州笔记》中记载,当时的重庆已经有三家生产平板玻璃的作坊,其制作流程与工艺和当时的博山玻璃公司类似,但早于博山几十年。
融资不畅 破产谢幕
博山玻璃公司投产后,公司资金缺口仍然很大,顾思远等又积极运作,从大清银行贷款五十万两白银,作为运营资本。
当时公司所聘请的七名德国技师待遇优厚,为首的月薪达五六百两纹银,一般吹制操作的技师每月也有三四百两。每人配有马匹、马夫和厨师,与中国官员、劳工待遇相差极大,造成双方隔阂。这时,又恰逢窑炉出现故障,无法继续生产。德国技师竟置此于不顾,携图纸资料一并撤离。公司没有办法,只得从日本东京深川玻璃厂和大阪岛田玻璃厂聘用两名技师,采用日本的工艺技术全面改造窑炉。他们将原来的池炉改建成由许多坩埚组成的长方形坩埚炉,坩埚直径在一米以上,吹成的玻璃筒直径八十厘米,长可达七八米。在厂房的钢梁上加滑轮组,经滑轮牵引玻璃筒提升。
经此一番,公司所贷五十万两白银已耗费殆尽。为维持生计,公司于宣统元年(1909年)呈禀农工商部,称:“公司集资甚巨,招股为艰,且中国现无殖业银行,无可依赖,拟发行彩票以筹集资金。”农工商部认为:“该公司开办有年,已著成效,自与初办之毫无把握者情形不同。”度支部(原户部)也考虑到:“该公司办理已有成效,倘能逐渐振兴,正可抵制进口玻璃。”遂于当年闰二月批复“照准立案”,并强调:“查该公司原定章程已声明不招洋股,此次发行彩票,将来换给股票时,仍应注明专售中国人,以符原案。”于是,公司在各大报纸刊登广告,发行彩票,以期回收资金,然而此次发行彩票后,公司生产却无明显起色。
博山玻璃公司投产时,招雇工人130余人,原设计能力年产5万箱(每箱10平方米),而至1909年,年产量仅5000箱。
次年,博山玻璃公司又在《申报》等刊登启事,第二次发行招股彩票。张维用介绍说,此次彩票面额很小,每张售大洋20元。兼设分票,全张五条,售大洋一元,分条二角,五月起按月开彩。这明显是想把社会上的零星资金集中起来以救燃眉之急,而启事上却说:“本公司工业日见发达,购股诸君勿交臂失之。”无非是打肿脸充胖子,说说大话而已。
两次发行彩票的结果,杯水车薪,没有使公司摆脱困境,终于被迫改产玻璃杯、汽水瓶、糖罐之类的产品了。但这类产品的质量低劣,销路不畅,公司彻底陷入瘫痪状态。宣统二年,这个先后耗资一百多万两白银,曾经名噪一时的大公司全面停产,公司所欠大清银行的款项问题也被摆到了桌面上来。
与此同时,大清银行也出现了三百万两的亏空,大清银行的监督张伯讷和顾思远准备将博山玻璃公司作抵押,并由大清银行出具期票,向上海某银行借款三百万两以弥补亏空。这家银行在详细考察了博山玻璃公司的厂房、负债等情况后,认为博山玻璃公司总资产抵不上三百万,故拒绝借款。博山玻璃公司遂于1911年彻底倒闭,公司一切资产收归官有。
关于博山玻璃公司产品的质量,前人论述不多,《续修博山县志》里称其产品“尚属不劣”。但1922年出版的《鲁案善后月报》第六期文章则说:“其制品大反所料,不甚良好,实经营不善所致。”此说法应较为可信。
至于其为何在短短几年时间由盛极一时到宣告破产,早前的分析较多,诸如耗资巨大,资金短缺,炉灶损坏无法修理,经营不善,冗员过多等。张维用认为,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导致博山玻璃公司倒闭的最主要原因,主要来自于社会层面,即帝国主义势力的钳制和压力。他举例说,早在1882年,英国商人伙同买办势力就在上海成立玻璃制造厂。同时,外国玻璃对中国的出口数量也是相当大的,这是他们的利益所在。他们不会真心帮助中国发展自己的玻璃企业,他们在中国掠夺白银,压榨工人,却垄断销路,封锁技术,置中国企业生死于不顾。《山东玻璃工业概况》文中分析其衰败原因时,又加上一条:“至于工人方面,大都缺乏知识,墨守旧法,不知研究改良,致所出货品,各家糜不雷同,与外货相较,有似云泥之判。而工业中人,尚以为我之衰落,由于外货充斥之所致,不知外人均从殚精竭虑中得来也。”这一判断较为精准。
历经沧桑 二次转身
博山玻璃公司存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在该公司工作过的博山籍工人多学会了这种“吹泡摊片法”生产平板玻璃的技术,于是有人在博山西冶街一带设厂制造平板玻璃,“全祥”和“信成广”是较早出现的两家。“信成广”业主徐瑞长曾在玻璃公司工作过,“全祥”雇用的三名吹玻璃匠也都是原玻璃公司的工人。但是限于财力,他们都无力建造大型池炉,仍用原先土炉熔炼玻璃。
据记载,自1914年至1919年,博山的小型玻璃生产作坊如雨后春笋般骤兴,盛时多至十数家,年产达7000余箱,一时出现了博山平板玻璃的盛世。其开创之功,非博山玻璃公司莫属。
博山玻璃公司生产平板玻璃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因它的规模、工艺设备等方面,不但在当地而且在国内影响也颇大。据《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载文称:“博山为中国第一之玻璃制造地,原料与燃料之丰富,以及工资之低廉,为其发达之最要素。欧战以来,外货一时输入杜绝,博山玻璃之需用,博得非常声价,北自满蒙,南至南洋,殆无不知博山玻璃之名者。”民国商务印书馆编印的《重编日用百科全书》中册,物产玻璃项下说:“吾国组织玻璃厂,始于前清光绪季年,时有山东博山玻璃厂。”可见其影响之大。
民国十九年(1930年)初,山东省实业厅厅长王芳亭到博山县视察。为改良陶瓷、发展窑业起见,于该年冬派技正孔令暄、技士杨法权及工业试验所技师马清源,进行实地调查,择定玻璃公司房屋一部分为厂舍。第二年,,用开办费二万七千元,设窑厂、筑窑炉、安机器,招工匠,搜集原料,用先进方法生产透明瓷器、电瓷、耐火砖。同年四月定名为山东模范窑业厂。
民国二十二年九月,山东模范窑业厂由山东省实业厅改隶山东省建设厅。民国二十三年七月,山东省建设厅批准将山东模范窑业厂改名为:山东省立窑业试验厂,作为改良陶瓷、耐火材料、电瓷器材的试验生产地。
民国二十七年,山东窑业株式会社与伪山东省公署日本碍子株式会社、名古屋制陶株式会社及东洋陶器株式会社合资100万元,将所侵占的山东省立窑业试验厂改为博山窑业株式会社,定名为博山窑业股份有限公司。伪山东省公署以原厂土地94.70亩、房屋54间及机械设备等估价伪联券15万元,加入股份,占总股数的29%。山东窑业株式会社投股占30%,但日本人掌握了工厂的全权。
1948年博山解放后,华东财政经济办事处军管代表团派杨荣生、宋辉春同志,以“清点物资、听候处理”的任务接管该厂。他们引导工人清理窑炉、核查存货物资和存坯等各项准备工作,很快就装窑点火投入了生产。此时厂定名为:鲁丰瓷窑厂。
1949年10月6日,鲁丰瓷窑厂改名为山东窑业厂,隶属山东省人民政府工矿部。
1954年8月19日,根据山东矿冶办事处的通知,山东窑业厂改厂名为:山东耐火材料厂。从此,该厂成为耐火材料专业生产厂家。博山玻璃公司终于在其倒闭后的半个世纪,完成了它的第二次转身。
顾思远和博山玻璃公司股票
2005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春季拍卖会上,举办了马定祥收藏及钱币专场拍卖,此次共拍卖马定祥收藏品884件。其中有一枚博山琉璃公司股票正本引起收藏界极大关注,经几轮叫价,最终以4180元成交。
马定祥(1916年—1991年),字聊元,别名莲初,号吉斋,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著名钱币学家,中国钱币学社创始人之一,《中国钱币大辞典》元明清篇主编,美国《珍藏》及《爱华金讯》钱币杂志首席顾问。马定祥先生无论从收藏、鉴定、授徒育人及藏德诸方面,都堪称我国钱币学界的典范,为我国的钱币收藏与研究,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
一张普通的股票为什么能入著名收藏家马定祥先生的法眼,又能拍出如此高的价格呢?首先得从这张股票说起。
该股票正本方16开,中间印有“山东博山玻璃有限公司股票”字样,,下面有详细介绍股票发行经过和章程:“山东博山玻璃有限公司为给发股票事,,开办博山玻璃公司并拨给官欵库平足银五万两作为官股,再由总理招集商股库平足银拾万两为官商合办之举,并禀蒙商部批准予限专办十年,以保创始之利权各在案。本公司现集官商股本共银拾伍万两正,分作一千五百股,每股库平足银一百两,按年息银照第七节章程办理,余利照第十二节章程分派。今收到顾公毅股本壹股计库平足银壹百两正,合给股票一纸外息摺一和收执为据,须至股票者。光绪三十一年正月初一日 总(经)理顾思远”下印编号:第壹千零陆拾伍号。
开办公司发行股票,原是比较平常的事情,这张股票之所以能引起马定祥先生的关注,并收入囊中,原因有二:一是股票发行时间较早,作为博山乃至鲁中地区工商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意义较大;二是本股票持有人顾公毅就是顾思远本人,也就是说,这张股票是当时博山玻璃公司总经理顾思远开给自己的一张股票,其意义就更不一般。
顾思远,江苏太仓人。其父顾元爵,清末官员。据唐文治《顾廷一先生墓志铭》介绍:“先生讳元爵,字廷一,江苏太仓州人……以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三月初九日卒,春秋五十……子六:思义,乙酉举人,内阁中书;思孝,郡庠生,山东候补知县;思永,癸巳举人;思远、思範、思纯。女一,适户部主事张允言……”
唐文治先生也是太仓人,与顾家为同乡友人,他本人又是顾元爵的家庭教师,对顾家情况自然了如指掌,其叙述资料也较为翔实可信。据其《茹经先生自订年谱》记载:“余课其第四子,名思永,字公亮;第五子,名思远,字公毅。”
据《清代官员履历汇编》记载:“顾思远,现年三十三岁,系江苏太仓州人。由监生报捐同知分指北河试用,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因随办交涉议结教案出力,奏保免补本班以知府仍留原省补用。是年,报捐道员双月选用。旋因劝办顺直赈捐出力,奏保加二品衔,捐指分发山东试用。”
顾思远之所以选择山东,与时任山东巡抚周馥有关。周馥于同治元年从李鸿章芜湖起家,稍后,顾思远父亲顾元爵加入淮军。周馥、顾元爵不仅在淮军时期,更在北洋水师建设时期从事后勤和装备管理,交往甚密,算是袍泽情谊。
经过奏保知府——报捐道员——奏保加二品衔——捐指分发山东等程序,顾思远终于到了山东,想通过周馥的关系找个差事,或者做点实业,恰好被安排负责博山玻璃公司的筹建。
公司成立后,立即在各大报刊发布《招股启事》,并于次年正式发行股票。以上所见到的这张股票正本,就是公司成立后的第二年(1905年)发行的。
无独有偶,2011年,有收藏者在德州古玩市场淘宝,在一家古玩店内发现了一张博山玻璃公司的股票存根,遂以较低价格收购。收藏者认为,该股票为淄博工业最早发行的股票之一,佐证了博山工业发展百年的历程,堪称是十分罕见的收藏珍品。
该股票存根长27厘米,宽14厘米。樊红图案,正中间白底字“博山玻璃公司”。中间印有“山东博山玻璃有限公司股票存根”,其正文内容与正本一致。略有不同的是,,持有人和日期空缺。正本编号为中文大写“第壹千零陆拾伍号”,存根编号为中文小写“第七百五十八号”。从存根信息可以推断,第七百五十八号股票没有售出。虽然这张股票存根也具有相当的收藏价值,但其影响力与股票正本所比,还有一定差距。
博山玻璃公司虽然存世时间不长,但是其先进的融资理念和官商结合的经营方式,却为当时的经营者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道路,对博山玻璃,尤其是平板玻璃的生产亦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