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泛亚金属所日金宝变脸记:400多亿元资金去向不明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编者按

流火7月,一场类似“庞氏骗局”的“吸金黑洞”笼罩着神州大地,来自全国20多个省、20多万投资者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他们的400亿元也去向不明。而作为财富故事的编造者,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的“财富故事”也已戛然而止,无法收尾。是投资者的贪婪还是泛亚的谎言酿成今日之局面?


姑且不论能源资源产品是否适合如此收储,泛亚库存只进不出的收储模式已然令人咋舌。


连日来,《中国经营报》派出多路记者,试图逐一还原泛亚的秘密。


日金宝变脸记



。图片由投资者/提供



数名保安把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里里外外给隔离了起来。记者王金龙/摄影


一夜之间,日金宝不能再出金了——这个曾经在泛亚销售火爆的理财产品,被指在全国席卷了22万多名投资者的400多亿元资金。


那么,究竟什么是日金宝,日金宝又是如何从一个理财产品跳转成为一个交易产品?是否如投资者所言——日金宝只是一个泛亚进行非法集资的噱头?


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赶往泛亚昆明总部实地采访。但遗憾的是,泛亚只允许记者会见了什么问题也无法回答的品牌部工作人员祁娜。


采访期间,记者偶遇泛亚一位张姓副总,当记者表明身份、提出问题之后,该副总断然表示“不接受采访”,随后匆匆离开。


日金宝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


“理财产品”日金宝

具有固定收益,无风险,不参与价格波动,这也是泛亚经销商向投资者极力推荐的日金宝产品。


“我们一直认为日金宝是一个具有稳定收益,没有任何风险的理财产品”。多名泛亚投资者向本报记者表示,泛亚经销商从一开始就向投资介绍,日金宝就是一个年收益可以达到13%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对于风险在前期的宣传中从来都没有提及过。


自称为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承担着国家战略储备稀有金属任务的泛亚曾经在媒体上也对日金宝做出解释,称日金宝为一款资金受托产品。


其原理为:购货方预定货物,支付货物押金。交易所实行全款全货制度,购货方在预定货物时,需要委托资金受托方垫付全部货款,并为委托方代持货物。并且,购货委托方需要给资金受托方支付受托日金进行资金垫付补偿,因此将资金受托业务称为“日金宝”。即买方在不提货期间要支付货物一定的存储费用和资金占用费用给出资的投资者。


泛亚成立之初的“泛亚收益模式介绍”显示,泛亚刚开始推出了三种交易模式,第一种为保证金20%的订金交易,属于投资,类似于炒期货,5倍杠杠,T+0,双向交易,高风险、高收益;第二种叫货物抵押融资,也叫受托,主要赚取的是交易滞纳金,不参与价格波动,固定收益,无风险;第三种叫全额预订。


上述三种交易方式,大多数投资者都选择了第二种。泛亚投资人士李民(化名)表示,因为第二种交易方式明确表示具有固定收益,无风险,不参与价格波动,这也是泛亚经销商向投资者极力推荐的日金宝产品。


根据泛亚对第二种受托业务的解释:因为市场上大多数人在投机,只用20%订金交易,不付全款提货,所以厂家的货就卖不出去,为了公平起见,交易所规定,凡是定了买入合同(多单)又不提货的投机客,就要每天向企业支付千分之五的交收滞纳金,但是企业的目的是为了卖出货物回笼货款,不是为了每天赚取这千分之五,所以交易所就组织银行和民间资金为企业融资,称为受托方。


至于受托方、交易所如何盈利以及分成比例,该泛亚收益模式也做了介绍:企业可以将货物仓单和卖出合同抵押给受托方(投资者),然后收回全款,退出交易。投机客的交收滞纳金就不用再给企业了,而是交给受托方,这就是受托方的利润、垫资,然后代收滞纳金;因为卖货合同在投机客手里,所以投机客承担上涨下跌的收益和亏损,跟受托方没有关系,只要投机客不提货就需要支付滞纳金,每天5‰,交易所扣千分之1.25管理费,受托方则净赚3.75‰,年化收益率就是13.68%。


从上述收益模式可见,这种被称为受托的日金宝理财产品,的确可以稳赚不赔。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受托方无法出金,转而变成投机客只能兑现对应的货物。


日金宝“变脸”

“谁是投机客只有泛亚所自己知道,目前的结果是所有受托方正在向投机客转变”。


泛亚的收益模式介绍中,附加了一份泛亚受托业务与银行、债券等收益的比对表。


该对比表按照100万元的资金为例,泛亚受托业务的日收益率为千分之3.75,日收益金额为3750元;同数额资金在银行的活期存款收益每天却仅为13.7元,二者相差270倍。


显然,正是暴利诱惑,投资者选择了泛亚力推的日金宝业务。


然而随着日金宝的销售火爆以及资金盘不断增大,泛亚开始向投资者下发风险告知书。


另一方面,由于时间不同,泛亚下发给投资者的风险告知书也存在显著差异。本报记者获得的两份泛亚的风险告知书就存在此问题。


第一份风险告知书(2014年之前由泛亚所签发)的第四点显示,在某些市场情况下,投资者可能难以或无法将持有货物卖出,或者无法购买到相应货物,例如投资者参与交易的货物价格达到涨跌停板时,投资者持有的货物可能无法买到相应的货物,出现类似情况时,由此导致的全部损失将由投资者承担。


按照这份说明,显然受托业务是有风险的。那么投资者为什么还要继续?


对此,李民表示,此前泛亚在收益模式中明确表示,受托方并不参与价格波动,承担此风险的仅为投机客。另外,负责对接的销售经理也表示,这种风险与受托方无关,只是投机客承担。然而,“谁是投机客只有泛亚自己知道,目前的结果是所有受托方正在向投机客转变”。一位期货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一位来自天津的泛亚投资者向记者表示,通过泛亚经销商,她购买了日金宝,按照经销商的说法,日金宝只是一种理财产品,具有稳定收益,年化收益可达到13.68%;但在购买之后,泛亚的经销商给了她一个账户,告诉可以在泛亚的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泛亚的产品,至于资金如何对应电子盘的相关产品,自己完全不知道,但是那时候可以交易,随时也能出金。


接受记者采访的投资者们均表示,自己买的是理财产品日金宝,但是都可以在泛亚的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


对此,上述期货业人士表示,也就是说,日金宝的投资者不仅仅是受托方,同时也构成了泛亚合同中描述的投机客。至于这种身份是如何转换的,很多投资者都说不清楚。


但记者发现,在上述泛亚的第一种风险告知书中的第十九条中有所提及,称如果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相关规则发生变化,泛亚依照上述约定变化直接变更本协议与相关部分的条款,并且规定变更或补充条款优先使用。但是,也备述了变更与补充协议生效之前,投资者有权与泛亚进行协商。


然而,在泛亚于2015年2月签发的第二份风险告知书中,不仅没有了“协议变更与补充生效之前,投资者有权与泛亚进行协商”的内容,还追加了部分条款,其中第六条现货委托业务中表示,投资者作为委托方,未在180个自然日(节假日顺延)内终止委托关系,依照交易规则,投资者的委托资产将被代为处置,由此产生的损失将由投资者全部承担,且该损失有可能超过投资者最初的投资。


也就是说,日金宝投资者最初投资的理财产品,正在逐步变成资产,而这种资产如果未在180个自然日内终止委托,依照规则,投资者的资产将由泛亚代为处置,由此产生的损失由投资者自己承担,不仅仅可能会血本无归,有可能还会超出投资者最初的投资。


问题是,谁赋予了泛亚如此变脸的权力?


泛融网“合法化”

将资金转到泛融网后,我们也不一定能够拿到钱,但是在法律层面,我们将彻底和泛亚脱离关系。


“虽然日金宝目前已经无法在正常出金,但我还是认为它就是一款理财产品,按照泛亚此前的宣传承诺,日金宝是没有风险的。”来自天津的一位投资者向记者表示,但是这种现象正在发生变化,泛亚从无法出金之后,就要求投资者将日金宝委托业务转到了泛融网上。


这也意味着,只要投资者将日金宝委托业务转到泛融网上,就彻底与泛亚没有任何关系了,此前的理财产品也就真正的变成了交易行为。


又如何将泛亚的日金宝资产转到泛融网上?一份泛亚特制的申请表显示,投资者需要承诺自愿申请办理终止昆明泛亚资金受托业务,将资金转入泛融(深圳)互联网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平台进行仓单质押受托业务,投资者保证按照昆明泛亚及泛融网平台的要求签署相关协议并遵守泛融网平台的交易规则,故申请在昆明泛亚办理相关终止受托业务,并将相关仓单及业务调整到泛融网上。


那么对于泛融网,投资者是否了解,转到泛融网上之后,投资者是否可以拿回此前在泛亚的投资资金。


对此,本报记者在昆明泛亚所没有得到明确回复。然而记者查阅泛融网的公开资料发现,泛融网成立于2015年1月23日,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单九良,股东为厦门盛富泛亚投资合伙企业出资1400万元,天津泛亚企业管理咨服务有限公司出资600万元。


这也就是说这个成立仅半年、注册资金仅2000万元的公司,在未来将要承担22万的用户以及400亿元的资金。


那么对于泛亚资金转到泛融网上,,是否支持?本报记者就此问题询问昆明市金融办,对方拒绝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部分客户将泛亚的委托业务转到了泛融网上。那么是否是自愿的,一位投资者表示,泛亚表示,目前已经调集10亿资金放到了泛融网上,对于最先转到泛融网上的客户,可以享受一个180天的合约业务,也就是说在180天之后,泛融网会兑现此前投资者在泛亚的本金以及利息。


对于后期转入泛融网的投资者,泛亚同样也提出了解决方案,但是这个和第一种方案又存在差异,时间上延长至1年,资金扩大到50亿元,但是原理是投资者委托泛融网帮助其照买家,如果找到买家然后兑付,同时设置了前提,必须是稀有金属行情好转,泛亚资金问题得到解决。


“很明显,将资金转到泛融网后,我们也不一定能够拿到钱,但是在法律层面,我们将彻底和泛亚脱离关系,这意味着日金宝理财产品这个概念将不复存在,我们如果要打官司只能找泛融网,而不能找泛亚。”一位在泛亚投资了上百万元的投资者表示。


另一方面,泛融网是否合法,仍然无从求证。


泛亚400亿兑付之殇


400亿元巨款莫名“失踪”,钱都去哪儿了?


7月20日上午,打着“还老百姓血汗钱”等标语,300多位泛亚投资者聚集在云南省政府的大门前。


“泛亚一直在以各种理由推脱,昆明市金融办、云南省金融办根本不解释,我们只能去省政府请愿了。”一位现场的投资者如此表示。


骗局



一名泛亚受害者被动签写的申请表。签完此表,她在泛亚入托的日金宝资金,将彻底转入泛融网平台,换言之,自此以后,她与泛亚的投资者关系不复存在。记者吴清/摄影


泛亚对外公布的22万名投资者并不准确,应该说是22万个投资账户。每个账户后面又有多少投资者?


高女士来自新疆,她的账户300多万元投资款中,除了她自己的钱外,还有其他5位朋友的投资,因为朋友们不懂操作且怕麻烦就把钱都投到她的账户里,让她代管。照此概算,全国相关的投资者或接近百万。


很多人都是被13%以上年化收益率的高收益所吸引,在不知道投资品种和风险的情况下就把钱甚至是所有的钱都投了进来。


张女士来自宁波,2013年他去当地一家农业银行存钱时,银行理财经理向她推荐了泛亚的日金宝产品,当时她只知道该款产品高收益、固定收益,且可以日结,随时取钱,并不知道自己投的钱是做什么的。她就把钱都存了进去,每月还会短信通知她的收益已经到账。“少的时候也有13%,多的时候达到17.5%”,张女士告诉记者,这可比普通银行理财产品5%左右的收益率高多了。所以她把家里所有的钱包括利息都放了进去,前后数年间不少亲戚朋友的钱先后进去,总金额达400多万元。


一切似乎十分顺利,吴女士憧憬退休后的幸福生活,直到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她的钱需要转到深圳的一家公司,并来昆明签订一个18个月封闭期的协议,她才知道投资的钱已经出问题了。


记者手里拿到这份协议,准确地说是申请表。在这张申请表里,张女士第一次知道自己的投资是资金受托业务,资金受托品种是铟和铋。而且他们必须把在泛亚的该项业务转到深圳一家泛融网的公司平台进行仓单质押投资业务,且资金封闭期是18个月,这意味着,18个月内所有本金利息都不能动。


“明明是固定收益、可以日结的日金宝,怎么突然变成仓单质押业务,且强行锁仓18个月?明明是他们强行提出并逼我们签的协议,怎么就成了我们主动提出申请,且附加一堆限制条件?”张女士提出了她的质疑。


据了解,22万投资账户,分布在全国,其中以山西、浙江、新疆等地最为集中。开设的途径不一,主要有:一是通过银行理财经理推荐,认为这是理财产品;二是通过泛亚在全国的300多家分销机构,大致了解该款产品属于资金受托业务,但对风险了解不足;三是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朋友推荐等,自主选择,多认为该款产品是固定高收益产品。


记者拿到的泛亚入市协议风险告知书显示,在2014年前与众多投资者签订的协议中,仅对电子盘交易的涨跌停板提示风险,而未对“受托模式”及其他方面提示任何风险;且该协议中明确表示,“变更与补充协议生效之前,乙方(投资人)有权与甲方(泛亚)协商”。


现在的问题是,当吸收资金达到400多亿元后,交易所单方面突然更改协议和操作系统,使得投资者不能按交易所此前的承诺收回资金,面临巨大风险和损失。


400多亿元泛亚到底用到哪去了?“按泛亚解释,泛亚融资借贷给了各供应生产商,可融资方到期未归还泛亚,泛亚应及时处理抵押物,不足部分按法律还可追诉,为何泛亚迟迟未追诉,这里面是否有猫腻?”一位投资者提出质疑。


库存


投资者在泛亚听到最多的解释是:“你们做的是稀有金属的资金受托业务,现在稀有金属行业行情不好,价格已经从你们受托买入的500~700多万元/吨变成了现在185万元/吨,要取现也可以,但只能给你已经贬值的存货”。


但现实是没有一个投资者去提取现货,“谁会这么傻,就比如本来投了500~700多元,现在却给你185元的货”。投资者老李表示,铟、铋等稀有金属不仅要占据大量仓储空间,而且还有毒,将来还可能卖不出去。


“泛亚的包括铟在内的稀有金属价格一直比市场价格虚高35%~50%左右,例如过去数年泛亚拿铟的按市价是300万元/吨左右,但报给投资者500万~700万元/吨,这中间的巨额差价是否都给泛亚拿了,”老李又说,交易所就是知道没有人会去提货,所以拿这些来搪塞投资者,谁知道这些货物是否真实存在?


即使按泛亚的说法,所有资金变成了稀有金属货物,且这些货物都真实存在,以最主要产品铟3600多吨库存加上目前的市场价格可以概算出其总价值65亿多元。再加上其他一些稀有金属库存,这些货物目前的总价值在100多亿元。也就是说,投资者的400多亿元经过泛亚多年的投资变成了100多亿元的货物。


记者查看泛亚网站对外公布的合作仓储物流机构,在总共九家合作单位中,上海飞平物流有限公司(下称“飞平物流”)排名第三,排名第四的畅越飞平有色金属储运公司和飞平物流属于同一家公司,由飞平投资于2012年创立。


泛亚官网显示,截至2015年7月17日,飞平物流昆明仓库共有2953吨铟,占泛亚在全国铟库存的80%以上。资料显示,飞平物流昆明分公司创立于2011年7月8日,此前公布的营业场所是昆明市官渡区航空小区。


记者走访了位于昆明城南日新路2322号的航空小区,发现整个小区性质都属于民用住宅,并无资格注册成立公司,记者随后走访了航空小区,其住户林女士告诉记者:“于2013年购得该房产,到现在已两年多,此前可能确曾属于飞平物流昆明分公司的营业场所。”这意味着,至少两年多前,飞平物流昆明分公司已经搬离此处,与公布的信息不符。


记者随后拨打了该公司位于长水机场机场东路邮政中心仓库的电话(泛亚官方网站截至发稿前最新公布电话),座机为空号,手机无人接听。飞平物流的曹姓工作人员则对记者表示,泛亚的确有铟等货物存在公司的昆明仓库,但具体数量不便透露。


挪用


“泛亚说投资者的钱都是为委托方垫付货款,协助买入货物并收取收益,但问题的关键是,谁也没法保证和监督每笔交易受托方(卖方)、委托方(买方)的真实存在,也无法保证交易所本身是否和其他两方间存在关联交易等猫腻”,。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泛亚累计成交额超3257亿元,手续费及相关总收益约8000万元。


“8000万元只是毛利,还要分给各级经销商及公司开支”,上述期货人士分析,这些钱根本不能维持泛亚运转。


谭娜长期关注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其曾就泛亚模式进行过分析。她表示,目前泛亚的铟库存在3600吨以上,而国内每年铟的消费量约80吨。


“泛亚铟库存之所以连年暴涨,在于它的投资模式设计缺陷”。谭娜称,“支付委托日金费(递延费)需要真金白银,因此泛亚必须吸引更多的资金进来(满足前述支付所需)。更多的投资商资金进来又必须有更多的货进来。”


“最终当资金不再进来或进来的速度减缓时,泛亚就会崩盘,投资商会血本无归,他们最终拿回去的不是他们的本金和收益,而是很多的铟锭,而当这3600多吨铟要流入市场的时候,铟锭的价格将会暴跌”,谭娜说,这其实是一个一开始就注定无解的局。


为了支付每天的委托日金费(递延费),泛亚需要吸收更多的社会投资资金,谭娜根据理论分析模型,得出泛亚后一年所需资金量是前一年的2.5倍左右(参见《铟价之谜》)。


这也印证了泛亚当前面临的流动性危机和挤兑风波。


另一个疑问是,8000万元的毛利何以让泛亚变得财大气粗——短短数年间,投资“厦门泛亚商品交易中心”、“厦门两岸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投建“泛融(深圳)互联网公司”,特别是泛亚董事长单九良以个人名字于2014年7月30日购得香港上市公司“意马国际”20.8844亿股份,该所董事、副总裁张鹏(查无此人,或为泛亚副总裁张子诺化名)也同日购得“意马国际”20.8844亿股份,按当时股价0.26港元计,一次性认购金额高达10.86亿港元。


“这些巨额投资的钱哪里来的,交易所为数不多的交易量及佣金根本不支持”,上述期货业人士表示,这还牵涉到一个可能,巨额资金被抽离或挪用。



铟价之谜


“泛亚崩盘是迟早的事,行业内早就看到泛亚模式的巨大风险了。”一位业内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泛亚号称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其中铟、锗、钴、钨、铋、镓、锑等7个品种的交易量、交割量、库存量为全球第一,特别如稀有金属铟的库存量达到了全球的95%。


然而,此种被泛亚称之为“洞庭湖”的收储模式在业内人士看来却是一座“堰塞湖”。高价收储的铟只进不出,通过人为操控制造盘面虚假的繁荣,为了维持投资者、交易商以及泛亚等各方利益,泛亚必须保持铟价每年上涨约20%;与此同时,每年还必须保持约2.5倍的新进资金。


如果一旦资金进入减缓,收储停滞,铟价下跌,“堰塞湖”必然溃坝,留给投资者的将是一纸库存仓单。


铟价单边上涨

2012—2014年,泛亚的铟价格普遍高于市场25%—30%,并且每年保持约20%的价格增长。


铟属于稀散金属,并没有单独的矿床,它以微量伴生在锌、锡等矿物中。提炼铅、锌、白银等金属形成的矿渣中也含有铟。铟金属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航空航天、合金制造、太阳能电池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目前,铟是制造液晶显示器、手机屏幕不可缺少的材料。


这或许是泛亚大量收储铟的缘由之一。


“但泛亚的收储模式从一开始就走向了一个错误的方向”,业内人士一阵见血地指出,先不论铟究竟有没有收储的必要,单从收储的概念来看,收储一般通过现货市场寻找价低质优的产品进行收储,不可思议的是,泛亚的所谓收储却是始终高于现货市场价格进行的。


从泛亚铟价格走势图可见,2011年11月28日,铟价为418万元/吨,2012年11月29日为523万元/吨,2013年11月28日为625万元/吨,2014年11月28日为714万元/吨。


来自中国有色金属协会铟业分会的数据显示,2012~2014年,泛亚的铟价格普遍高于市场25%~30%,并且每年保持约20%的价格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2012~2014年间,受国际、国内经济影响,黄金白银以及铜、钢材等金属呈下跌之势。


泛亚铟价为何逆市上涨,为何要高于市场价格进行收储,收储的资金又从哪里来?


这要从泛亚的交易模式说起。泛亚通过日金宝(资金受托)产品,由投资商提供资金给交货商在泛亚提供的交易平台买卖(参见B10版《日金宝变脸记》)。交货商需每日支付万分之五的委托日金费(递延费),泛亚扣除各项费用后,投资商每日就可获得万分之三点二九的受托收益。


其中交货商由泛亚认证。目前,泛亚认证的铟的交货商有云南天浩稀贵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都银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云南五鑫实业有限公司、昆明鸿鹄有色金属厂、广西德邦科技有限公司、昆山经昌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柳州英格尔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


投资商通过代理机构开户,并将资金打入泛亚账户。按照泛亚的说法,是为实体经济融资。但现实操作却是,投资者将资金打入泛亚账户后,交货商拿走80%资金并按照泛亚的盘面价格交货,同时留下20%(保证金)并开出多单持仓,实际并不平仓。为此,交货商需支付每日万分之五的委托日金费(年化利率18.25%)。其中,投资商通过资金受托业务可获得年化利率13.5%的收益,两者之间的差价由泛亚以及代理商瓜分。


而投资商手中则持有卖出空单持仓以仓单形式持有。


高悬的“堰塞湖”

“泛亚制造了巨大的收储泡沫,脱离产业和实体经济,‘堰塞湖’越积越大,破灭的越晚,危害越大。 ”


“泛亚成立之初,其蕴含巨大风险的模式就被业内诟病,也有多家媒体进行了公开报道,。”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指出,泛亚模式实际上是一个极大的赌局,支撑这个赌局的是铟的价格不断高涨,并且有足够的资金进入。


撇开令人眼花缭乱的说辞,究其本质来看,关键点在于泛亚承诺给投资者的回报从哪里来?这是决定泛亚模式能否良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真正铟的需求方是不会到泛亚采购的,原因在于泛亚的价格高出市场一大截,根本不会有利润来源。另一方面,造成了“只进货,不出货”的现象,铟的库存量惊人。


泛亚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其铟的库存量高达3609.46吨。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铟业分会数据统计,2012年中国铟消费量为60吨,2013年为70吨,2014年为82吨。


“巨大的库存犹如‘堰塞湖’,加上已经被收储刺激出的巨大产能无法释放,铟日后的走势必然仍是下跌。”谭娜认为。


不可否认,泛亚提出的“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商业收储”模式如果设计合理、交易规范,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收储的作用,对整个行业、产业链都有益处,但泛亚显然走向了另一面。


“泛亚制造了巨大的收储泡沫,脱离产业和实体经济,‘堰塞湖’越积越大,破灭的越晚,危害越大。”谭娜分析道。泛亚利用投资者的资金大量买入铟等金属品种,导致这些品种违反了市场规律,价格走势与市场出现背离,这与泛亚所宣称的“与实体经济肝胆相照的交易所”相去甚远,最终崩盘只是时间问题。


2014年年底,泛亚模式的风险开始显现,资金链吃紧,泛亚铟的收储开始锐减,随之,铟价出现暴跌。目前,铟的市场价约为200万元/吨,而泛亚的挂牌价则定格在740万元/吨。


留给投资者的则是一纸仓单以及仓库中冰冷的铟锭。


拆东墙补西墙

泛亚的库存只进不出,无非是后来的投资者提供资金支付之前投资者的利息,这就是典型的“庞氏骗局”。


如何促使拿走80%资金的交货商仍有意愿交货呢?泛亚采取了电子盘价格高于市场价约25%~30%的价格收货,同时,每年维持铟价上涨约20%,这就保证了交货商一方面有利可图,另一方面,第二年不需再交20%的保证金。


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泛亚铟品种目前盘面价格740万元/吨来计算,交货企业每交一吨货给泛亚,就可以拿到740万元的80%即592万元的货款,按照铟价2014年年底未大跌之前的现货价格520万元/吨计算,交货商可以轻松赚取72万元/吨的差价。另外20%即148万元作为保证金留在泛亚资金池中。


“卖出货的厂家,同时自己做一个多单,由于泛亚盘面价格远高于市场价,所以做多单的厂家不可能真正买货,高价卖出的货已经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所以20%的保证金就没打算要。”多位熟悉泛亚操作模式的业内人士表示,“从盘面看,价格有涨有跌,但总体上涨,泛亚电子盘通过人为操控营造一个交易活跃的假象。这个其实很好辨别,可以看看他们的价格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哪些是多头,哪些是空头。”


由此不难看出,交货商赚取的利润,泛亚、代理机构以及投资者的收益均来自投资者的资金。


为了维系这一模式,泛亚需要不断地吸引投资者的资金,下一年的资金需求量约为上一年的2.5倍。


“如果泛亚有对外销售,并且销售的价格比采购的价格高的话,那么泛亚就有盈利点,投资者的利息支付就有来源,现实是泛亚的库存只进不出,无非是后来的投资者提供资金支付之前投资者的利息,这就是典型的‘庞氏骗局’。”业内人士谭娜指出。


谭娜通过计算,得出了泛亚的资金需求量:假设泛亚目前的货值为A,每日的委托日金费(递延费)就为A的万分之五,这万分之五需要由新进资金的20%支付,所以,第一日的新进资金为0.0025A,第二日为1.0025A,以此类推,一年新进资金需求为1.0025A的365次方,约为2.5A。当然,此种推算属静态理论推算,实际情况处于循环滚动变化中。


“泛亚一直在讲故事,一是面向当地政府,宣称通过收储以掌握国际定价权,将自己塑造成‘民族英雄’的角色。而在行业里,宣传有大量的民间投资需求,厂家可以高价卖出货物并拿到资金。对于投资者,泛亚则称企业发展需要融资,投资者把钱拿出来给企业,企业给投资者支付高额回报。”有业内人士称。


正因为抬高价格不断收储,所以大量企业不断加大生产,最近几年,收储刺激铟的产能大概扩大了10倍。一时间,巨量的铟涌向泛亚。


泛亚官网的公开信息显示,2011年年底时泛亚的铟库存只有33吨,而目前铟库存已高达3609.46吨。


上述人士向记者透露:“甚至连泛亚认定的交货商都从现货市场买入铟,然后高价在泛亚盘中交货,赚取差价。铟以前出口是有限制的,需要配额。泛亚收储之后,国外的铟流向国内,实际上最终流向泛亚。中国是产铟大国,反而出现进口铟的现象。”


“行业内有一些客户不相信泛亚的价格,认为盘是假的,不敢做,只有跟泛亚紧密合作的才配合泛亚操作。”上述人士还透露,实际上,普通企业没资格在泛亚平台出货,一是收取上千万元的会员费,只有交费成为会员才有交货资格,一般的企业不敢做;二是要求交货商作出“质量重量终生承担无限责任”承诺。


投资者七问单九良


一、20多万个投资者的400亿元巨资,是否进行了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银行托管?分别在哪些银行托管的?巨额第三方保证金流出,?


二、传说中的国有控股的泛亚有色金属所,有多少的国有股份?


三、红筹之父梁伯韬所持意马国际的股权,为何要溢价购买?


四、动用超过10亿元巨资买入意马国际,你和张鹏自己有这些钱吗?你究竟和张鹏挪用了投资者的多少钱?


五、泛亚分别购买了哪些企业的有色金属?流水账去哪里查?中间的巨额价差,都去哪里了?


六、为何此时要将日金宝的债权人转为泛融宝的投资者?2000万元注册资本金的泛融网,如何承接400亿元的巨资?


七、泛亚所给投资者承诺的高额回报来源于哪里?所收储的金属卖给了哪些终端用户?能否请第三方机构独立查验泛亚所仓库总量并另行托管?


《中国经营报》记者根据投资者口述整理



“我们不接受采访,目前也没有消息可以披露。”连续多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在泛亚昆明总部只能得到类似答复。


至于400亿元资金的去向以及如何处理本次危机,泛亚方面不愿意做出解释,只安排安保人员限制记者在泛亚总部的活动范围。


泛亚究竟在回避什么?这400亿元究竟在什么地方?是否已经被转移?


泛亚所号称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但记者先后对云南省证监局、云南省金融办及昆明市金融办等多家单位采访发现,。同样地,,更遑论400亿元去哪儿了。



进入泛亚昆明总部不仅需要登记,还需要泛亚所的相关人员接领才能进入,泛亚所的办公楼大厅配备了8名安保人员。


7月22日,本报记者通过泛亚昆明总部安保人员的登记以及证件检查等要求后进入大厅,在记者的多次要求下见到了泛亚所品牌推广部祁娜,然而对记者提出的多个问题,祁娜均无法做出回答,只是一味表示会向领导反映。


对此,记者要求泛亚总部派出更高级别人士接受采访,但被泛亚拒绝。


期间,记者偶遇泛亚所一位张姓副总,但其断然拒绝接受采访。


公开宣传资料显示,泛亚日金宝为一种高收益、无风险的理财产品。但记者调查却发现,在泛亚所的工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中,并不涉及理财产品的发行,泛亚所只经营有色金属现货电子盘交易、交割结算等服务。


也就是说,泛亚所的日金宝委托业务存在违规之嫌。


那么,泛亚究竟有没有钱,投资者的钱究竟去了什么地方?本报记者调查获悉,除囤积了部分金属之外,泛亚还投资了厦门商品交易中心、泛融(深圳)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江西煤炭交易中心等。


引人注目的是,2014年7月份,泛亚董事长单九良购得了香港上市公司意马国际20.8844亿股份,泛亚董事兼副总裁张鹏女士也在同日购得意马国际20.884亿股份。一位投资人士向记者表示,单九良和张鹏均作为泛亚高管,以如此大手笔购进意马国际的股份,究竟是代表个人还是代表泛亚,在泛亚所的官网上从未公布。


按照时价约0.26港元匡算,上述投资行为约需耗资逾10亿港元。


该投资者亦称,单九良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多年虽有些实力,但是要一口气吞下意马国际如此大的股份也非易事。


至于张鹏女士,该人士透露,张鹏虽然身为泛亚董事副总裁,但年龄不到40岁,其在央视和第一财经电视台当记者的经历,也不足以支付数亿元巨资。


那么,究竟意马国际的股份是单九良和张鹏个人的,还是泛亚的?由于泛亚拒绝采访,该信息仍是疑问。


另有可靠信源证实,单九良与张鹏系夫妻关系,且至少是二婚。


违规之嫌


既然泛亚不愿意说22万投资者的400亿元资金去哪儿了,、,是否又能够说清楚呢?


7月21日,本报记者经过登记等流程来到云南省金融办,当记者向前来接洽的唐姓工作人员表明来意之后,唐姓工作人员表示需要向上级领导汇报,并一再地表示“泛亚事件”比较复杂、非常敏感,必须层层上报。


通过和唐姓工作人员交谈获悉,泛亚所由云南省金融办证券处的清理整顿工作组负责。当记者要求采访该清理小组的负责人,该唐姓工作人员表示,该负责人不在;当记者要求采访工作组成员,唐姓工作人员又表示,工作组成员也不在。


由于始终找不着可采访对象,记者未能从云南金融办获知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随后,本报记者来到云南省证监局,同样当记者表明身份以及来意时,工作人员表示,对于泛亚的事情我们不接受采访,其同时明确表示,泛亚所并不属于云南省证监局管理。


一方面声称泛亚所不属于云南证监局管理,另一方面,在2014年11月19日,云南省证监局却在其官网发布了一份《云南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 加快推进清理整顿收尾》的“工作动态”,并称,从云南证监局牵头和部际联席会议联合检查组两次现场检查的情况看,部分交易场所仍然存在违规行为,特别是泛亚所风险巨大,随后,云南证监局官网在当天下午又删除了此“工作动态”。


这究竟是为什么,,所以删除了上述“工作动态”?对此云南省证监局没有做出解释。


2015年7月22日,本报记者来到昆明市金融办,当记者表明来意,该金融办办公室主任表示,对于泛亚的事,昆明市金融办不接受采访,也没有任何消息可以披露;他称,除非获得昆明市宣传部门的批准之后,才能按照昆明市金融办的流程接受采访。


对此,本报记者在昆明市宣传二处得到的答复是,只要证件齐全,新闻采访自由,各级政府都应当提供便利并接受采访,他认为“金融办这种需要宣传部门批准的说法只是个借口”。


另外,、昆明市政府,但截至发稿,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究竟泛亚所与昆明市政府有没有关联?记者梳理资料发现,2010年8月25日,昆明市政府召集有关部门专题研究在昆明设立有色金属交易所的立项意见;2010年12月27日,昆明市政府颁布《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交易市场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2月16日,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金为1亿元人民币。


数十位泛亚所的投资者向记者表示,按照“谁审批,,,负责到底。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7月27日第22、23、24版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