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城建英才】混凝土公司技术质量部长田镇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田镇,1980年生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2002年毕业于天津城建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现任混凝土公司技术质量部部长。多次获集团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称号,入选本市“131创新型人才工程”,2014年被评为市青年岗位能手标兵。

参加工作以来,田镇先后参与多条高速公路及桥梁、地铁、污水处理等重点工程混凝土技术管理工作,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中,他已初步成长为混凝土行业的行家里手。


他是扎根基层的青年带头人

入职一年后,表现突出的田镇开始担任团支部书记。几年间,他千方百计团结团员青年、组建青年突击队,开展技术交流和劳动竞赛等活动,调动青年职工爱岗敬业热情,为大家搭建展示才能、体现价值的平台。他组织召开青年职工座谈会,倾听大家对企业和团组织的建议、诉求;他带领团支部选树青年典型、展现青春风貌,以切身经历深入浅出的讲述青年人成长成才过程,为青年职工输送正能量。经过一番努力,他带领的张贵庄站青年团队获“集团青年文明号”“市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称号。2004年,田镇光荣加入中国;2005年,他开始兼任技术质量部副部长;2010年,他正式担任技术质量部部长,走上重要管理岗位,成为企业青年职工的学习榜样。

他是奋战一线的技术带头人

担任公司技质部部长后,田镇主要负责工程混凝土的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每个项目开工之前,他都与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反复沟通、查看施工图纸、明确技术要求,针对特殊混凝土,制定专项方案反复试验,为项目设计开发高质量标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混凝土。

他先后参与了大光明桥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地铁三号线小树林车站抗裂抗渗混凝土,梅江会展中心自密实钢管柱混凝土,津港高速桥梁耐久性防腐混凝土,张贵庄污水处理厂、团泊污水处理厂抗裂抗渗薄壁混凝土,地铁交通枢纽文化中心大体积底板抗裂纤维混凝土,吉兆桥钢桁架免震自密实混凝土,滨海地区防腐耐久性混凝土和津南污水处理厂超大薄壁抗渗混凝土的设计、研发,得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的肯定,使企业在混凝土市场的美誉度不断提高。

他是致力科技攻关的探路者

多年来,田镇同志带领技术人员通过策划、设计和试配,先后开发了8个系列的特种混凝土,包括环保生态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透水生态混凝土,特种混凝土——机制砂混凝土、纤维混凝土,防腐耐久性混凝土,大体积抗裂混凝土,免震自密实混凝土,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薄壁抗渗混凝土和清水混凝土等,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作为科研项目的具体研究人和验收报告的撰写人,他带领技术人员反复进行试验研究,为混凝土研发做好充足的技术储备,先后完成、参与《冬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变化研究》《建筑模网结构体系的应用与研究》《人工砂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和《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等20余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领先行业水平。

他随时关注混凝土技术发展趋势,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以科技创新引领产品研发,凭借高科技附加值产品占领市场,实现混凝土的高效可循环利用。一是页岩陶粒轻骨料混凝土,采用比常规骨料密度轻20%的页岩陶粒轻骨料,作为生产商品混凝土的主要材料,解决了轻骨料混凝土高程泵送的技术难题,降低了混凝土自重,节省了大量工程造价。二是聚羧酸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大流态、高体积稳定性,能保持30小时以上各项指标无变化,整体性能再上新高度。三是再生骨料混凝土,以破碎而回收的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解决废旧混凝土只能回填的简单处理方式,是一种“绿色”混凝土。四是透水生态混凝土,可以使污水渗透到土壤,被植物吸收利用,具有较好的调节温度、保护环境性能。

他是打造企业品牌的践行者

激烈的市场竞争让田镇对企业品牌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他他暗下决心,要立足本岗位为打造企业混凝土品牌做贡献。他坚持强化质量管理,主持召开全员参加的过程控制专题会,对各环节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职责、权限,健全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在成本控制上,他将粗细骨料的连续级配理论创新性的应用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胶凝材料优化中,通过分析混凝土微观级配,合理降低成本。他组织技术人员开展100余组胶凝材料的正交试验,确定胶凝材料微观体系最优的级配比例。通过对水泥、粉煤灰和超细矿粉等胶凝材料各种比例的分析,拟合曲线,最终确定了混凝土配合比胶凝材料的最优比例,形成一整套科学精细的混凝土生产基准配合比,进一步降低了混凝土配合比成本。如:2013年矿物掺合料平均比例同比提高5%,水泥用量平均下降10%,混凝土配合比技术成本平均每立方降低5元,按年产混凝土50万方计算,每年可节约成本250余万。

田镇认为,加强质量管理是推进市场经营开发的重要举措。一是积极跟进有意向的工程,根据工程技术要求,设计试配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原材料的价格进行成本计算;二是对在建工程项目做好配合比成本核算,为后期经营开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三是根据不同工程、不同部位,对现有配合比做进一步优化梳理,确定混凝土生产最右配合比。

面对市场对混凝土生产技术提出的越来越高的新要求,他带领质量小组成功完成各项技术准备,在混凝土供应过程中赢得了主动权,其中《确保主塔承台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功》获国家级QC成果一等奖。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