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10期
至10月8日因熟料库、水泥库满被迫停窑,1号生产线在我们手中连续安全运转了65天,停窑后入窑进行检查,窑皮结实、平整,耐火砖损耗仅5公分左右(德国人操作时因拼设备7天就损耗了15公分),可见我们的“快转薄烧”看火经验是先进的,用此操作技术,耐火砖使用寿命可达到200天以上。同时,我们在φ4.2米×68米回转窑如何挂好窑皮、保护好窑皮,如何长期安全运转等操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
德方人员看了几天我们的操作后,他们决定停窑,不动声色地将2号窑的极限转速由3.0提高到3.75 r.p.m。德国人为什么要提高窑的转速?为什么不多不少要提高到3.75?通过我们的计算,以我们操作的1号窑作为基准,即日产2800吨,每天窑要运转4320转,每转一圈卸出熟料0.648吨。如要使窑的日产达到3200吨,则每天必须要使窑运转5400转,当然窑的喂料量、给油量也必须跟上。5400÷24÷60=3.75转,由此可见德国人也要采用“快转薄烧”技术。同时也说明我们当时确认窑的生产能力为日产2800吨是完全正确的。
2号生产线窑的转速改变后,窑的性能考核很快通过了。在1号窑停窑期间德方也将该窑的极限转速提高到了3.75r.p.m,德方窑操作员凯勒(Koler)说:“中国人是聪明的、有智慧的。”
自1985年11月1日起,2条生产工艺线全部移交给中方人员操作。中方接产后就有关产量计算问题与伊方达成以下共识:每条生产线必须保证日产水泥熟料3200吨,年安全运转300天,即300×3200=96万吨熟料。各生产线维修计划由中方自定。如因伊方原因所造成的停产,如停水、停电、缺少原燃材料及备品配备件等所造成的产量损失由伊方补产。
2条生产线自中方接产操作后,从1985年11月统计到次年5月,已在中方操作员手中连续安全运转了7个月,其中只有1986年3月因人员更替新手上阵,亏产0.9267万吨,其他月份均是超产,累计超产8.5385万吨,远大于0.9267万吨。这说明我们对卡厂的生产操作与控制技术已完全掌握。不仅仅是窑、磨操作,更主要的是全厂的三大控制管理系统即伯力鸠斯的计算机集中控制管理系统、X荧光质量管理控制系统、可编程序控制管理系统,都被我们完全掌握。
卡厂水泥生产承包任务的完成,与重庆、渡口、江油三水泥厂(以下简称三厂)所做出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在卡尔巴拉吃的苦头、受的罪比建材院有过之而无不及。
重庆水泥厂赴伊人员在清理分解炉结皮时被一块大的结皮把撬杠打飞,人也被撬杠打得头破血流,险些断送性命,受伤人员送医院治疗,其岗位立即又由另一人补上,他们这种不畏艰险、一个倒下另一个补上的动人场面,使全厂赴伊员工深为感动。在检修、清理生料均化库底部杂物时,他们为抢时间,忍受库内高温只穿短裤下到40余米深的库底连续工作好几个小时,中午饭都是用绳子系下去在库底吃的。任务完成后人员出库,一个个除了眼睛、牙齿是白色的,其余都是粉红色(生料色)。
破碎工段的粘土1、粘土2皮带输送机处的粉尘很大,德国人设计的除尘方式是自控喷水除尘,但是喷水量常常失控忽大忽小,致使皮带机上粘的都是泥巴,还得人工清理,不仅劳累,时间也不允许。为了不耽误生产,他们宁肯吃些粉尘,停掉水源,粉尘再大也要照常生产。
江油水泥厂所承担的水泥包装车间,包装机经常出现故障,加之纸袋质量差破损率高,粉尘很大。伊方说包装机质量不好,德方说纸袋质量差,双方扯皮。为避免水泥运输车辆排队等候,粉尘再大,环境再恶劣,机内温度再高,我们工人也要钻到包装机内抢修,对此伊方很是感动。
在生产调试过程中有个操作工不慎掉在了90公分宽的熟料皮带机上,连人带熟料不停地往∮4.2的水泥磨方向输送,在即将入磨的瞬间,我们的人拉下了紧急开关,否则人就被磨成肉酱了,还好只是脚部骨折。还有个工作人员夜间骑着自行车去MCC(马达控制中心)检查情况,黑灯瞎火人生地不熟,掉进了深沟,造成骨折血流不止,送去医院救治。按照当时伊拉克的规定,凡是骨折、流血受伤的病号都必须首先确认受伤原因,多亏有卡厂伊方人员证明不是打架引起的,否则还得带上手铐进行治疗,我亲眼目睹一个伊拉克人,一只手带着手铐,手铐与病床栏杆拷在一起,另一只手打点滴。更离奇的是,还规定必须要有人首先献上400毫升血,而且还必须从一个人身上抽取,不管患者用与不用必须执行,否则不予治疗。为了抢救阶级弟兄,我们的人毫不犹豫争先恐后地献血。
总之,赴卡厂的我们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吃尽了苦头,不仅受到人格侮辱,流血流汗,甚至还有被拷上手铐坐班房的可能。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忍辱负重地完成了水泥生产承包任务。
中方操作员对1号线全面操作 ↑
1986年1月6日是伊拉克萨拉姆时代的建军节,伊方决定将该日作为卡尔巴拉水泥厂的建厂纪念日,伊拉克中部水泥公司要求2条生产线必须同时运转,不得出现任何故障及事故,2条生产线的收尘系统必须完好,烟囱要冒白烟,堆场要喷水不得有扬尘,全厂要彻底清扫。
中方经理部进行了认真部署,全厂加班加点大扫除。1月6日这天上午10点左右,中控室门前车水马龙,伊拉克轻工业部长、卡尔巴拉市市长及其随从、中部水泥公司主席瓦里德和萨拉博士,以及库法水泥厂、地面砖厂、石灰厂的代表等20余人光临卡厂参观。首先由哈密德在中控室休息厅向来者介绍有关情况,之后,,用流利的英语介绍了全厂生产工艺过程,中方计算机工程师孙毅、赵景武,X荧光工程师王瑞海也分别用英语介绍了全厂计算机集中控制管理系统、可编程序控制管理系统及 X荧光质量控制管理系统(伊方小经理再将英语译成阿拉伯语)。中方技术水平之高、英语水平之好,令来厂参观者颇为震撼。
最后,伊方总经理哈密德在经理食堂款待了来访者,所谓款待只不过是烤羊肉、炸鸡、葱头沙拉、矿泉水(不准喝酒),边吃边聊。也就是在此次宴会上,萨拉博士说出了心里话。他说:“开始我认为中国人掌握不了如此现代化的水泥厂,我曾与瓦里德先生打过赌,赌的是第纳尔,现在我承认输了,听说中国工程师还能迅速地为德国人解决多伯尔塔瓦着火问题(指分解炉漏油起火),还能修复计算机的插件,很了不起。卡尔巴拉水泥厂交给中国人生产我放心了。”萨拉博士的赌注输了。
至1986年5月我们已在卡尔巴拉水泥厂工作了22个月,中国人并没有退出卡尔巴拉水泥厂的舞台,德方总经理弗兰克在与中方技术经理张振权的几次聊天过程中,多次赞扬了中方工程师的技术水平,感谢为他们所做的各项工作。这说明他已间接地承认了他对中国人的误解。他的“中方用不了多久就会自动退出卡尔巴拉水泥厂舞台”的预言破产了。
卡厂伊方总经理哈密德说:“我的工厂成了你们中国人的培训基地。”事实基本如此,卡尔巴拉水泥厂的生产承包为我国水泥工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掌握先进水泥工厂设计人才和由计算机生产操作与控制的水泥生产技术队伍以及自动控制技术与设备制造的技术骨干。
全文完
作者系原建材院水泥所副所长、设计所所长
《中国建材》杂志创刊于1980年,是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主管主办的、建材行业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月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大16开本,彩色精印,每月初出版。
订阅点击顶部标题下方“中国建材杂志”
分享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投稿bianji@cbmm.com.cn
微信号:cbmm-vip